互联网+智慧园区——创新园区管理、服务和运营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3
/ 2


互联网 +智慧园区——创新园区管理、服务和运营模式

姜宇亭

湖北工业大学

摘要:智慧园区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制定可持续运营模式,要深化信息技术在园区建设中的应用,统筹多项技术,打造集合管理、服务、运营为一体的园区发展模式。基于此,本文探究了互联网+智慧园区建设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智慧园区;可持续运营;互联网+;发展模式

建设互联网+智慧园区绝不是一个土地开发、应用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园区功能、交通、容量等,结合网络智能技术,构建集合管理、服务、运营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智能化、生态化园区建设目标。

一、园区顶层设计

园区顶层设计概念地提出旨在立足于全局高度对园区总体功能进行规划,着眼解决园区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想要打造智能化的园区,离不开科学的统筹谋划,应该制定多种规划方案,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利用,整合多项优势要素,提升全区系统结构功能,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民众服务。在园区顶层设计中,主要将可操作性最为设计的切入点,将目标、内容、规模等没明确地指出。其次是充分考虑投融资方式以及各分项工程资金调配,制定投资应急处理方案,将建设中如果出现资金缺口,考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此外,开展园区顶层设计工作也是园区基础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够实现智慧园区与智慧城市衔接这一目标,为智慧园区可持续运营提供基础保障。

二、园区总体架构

在智慧园区总体架构设计中,需要将资源、人员、服务、业务、运营等因素考虑在内,围绕着“服务为人”的思想对各项功能进行整合,使得园区的工程建工程、服务管理、项目管理、招商管理、数据库、投资管理、电子政务、协同办公、指挥中心等各项分功能被整合到一个系统中。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对园区整体构建进行集成分析,以满足园区统一规划的要求,为互联网+智慧园区打造提供框架参考。此外,在智慧园整体设计中,需要将基础数据库系统应用其中,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以满足园区服务要求,优化服务平台可扩展接口,结合多项系统进行应用。例如,楼宇系统、监控系统、中心调度系统等,将园区空间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再如,构建线上移动端,借助于移动设备可以对园区服务进行动态监管、调动、服务,使得园区空间限制打破,提升园区智慧程度。

三、信息设施建设

对园区内无线网络体系进行规划,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园区移动服务体系,使得各项服务更为便捷,同时应该对园区收益模式进行综合考虑,调整维护资金。在园区网络系统建设中,要建设可以链接政府、链接企业、链接公众的基础网络设施,形成辐射性强的网络系统,结合智慧园区功能特点,进一步对智慧园区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扩大园区服务范围。例如,天气预报、交通信息、时间服务等。其次,应该构建无线网络增值服务体系,建设大数据库,将各类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尽可能包含到各项日常生活内容,使得公共数据体系得到优化。公共基础数据属于信息衡量资源,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智慧园区构架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在逐步丰富、完善园区基本数据功能后,需要面向整个园区进行网络体系的构建,使得相关数据更具关联性,使得各项信息的实时性得到体现,提升园区可配性以及弹性需求性,确保各项数据的流通具备针对性,进一步将基础数据服务功能体现出来,使得各项数据更加集中化,体现出较大活力。此外,园区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多云端资源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接口,用户可以通过线上办理服务业务,整个业务流程可以得到优化,最终实体人员为用户提供上门服务。

四、园区管理与服务

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园区管理与服务中,围绕着服务民众这一重点开展园区建设工作中,打造体系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进一步将委会职能与运营管理协调起来,实现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服务目标,促进整个园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将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体现出来。其次,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招商管理,增加企业服务比重,优化经济结构组成,整合更多信息资源,为社会投资提供数据服务,这对于构建以政府集约化管理,以企业精细化管理为主的园区体制有着关键作用,借助于信息化手段能够进一步解决园区信息阻塞问题,使得企业信息更为全面地展示出来,深度挖掘经济发展中的不足,提出更为可靠的改进意见。最后,加强对各类服务平台的管理,完善凭条软件、硬件,构建高效的数据服务机制,确保园区研发设计、咨询培训、商务合作、金融支持、知识产权等信息能够形成共享,提升园区建设的智能化程度,打造集合线上、线下多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

五、园区建筑群管理

在智慧园区建设中,对园区建筑群进行管理十分必要,实现管理的智能化,使得各类建筑被集中化管理,不断调整人员配置,进一步将人工成本降低,能够节省更多建设资金。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机电设备的能耗以及维护成本,制定资金投入标准,结合园区大小以及功能特点建设建筑群管理平台,通过管理平台对每栋单体楼栋进行数字化管理。例如,构建楼栋安全报警平台,集合消防、安防等为功能,对楼栋安全进行集中监控,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报警系统第一时间连接到管理部门。而在园区管理系统结构中,一级平台构建主要针对园区运营管理,将日常管理的内容涵盖在内,在此基础上构建二级管理系统,此时可借助于云技术对各项管理内容进行分级扩容,能够降低系统建设资金投入。此外,对于建筑群体管理,还可以构建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主要针对一项功能。例如,安保系统主要针对楼宇安全而设定,实时监测楼宇消防安全内容,在发现安全消防事故后发出特殊的警报,提醒管理人员,帮助管理人员快速找到问题所在。

六、园区运营管理中心

在智慧园区建设中,应该将物联网理念应用,结合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新组建运营管理中心网络,形成高效的、流程的运营管理中心网络系统,使得园区内各个分系统能够独立运行、数据共享、信息流通等,这是打造智慧园区的重要内容。其次,还应该将各领域智慧系统作用发挥,借助于这些系统为民众提供信息服务,借助于这些系统对园区资源数据进行挖掘,为园区建设提供智能分析工能,进一步使得园区管理内容得到丰富,形成集合管理、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协同式管理平台,从而支撑园区有序地运行,使得园区智能化程度得到提升。在智慧园区建设中,运营管理中心对于整个园区有序运转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协调多项资源为人们提供更多资源支撑,这对于园区招商引资有着重要的参照。此外,在园区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中,智能技术的应用应该有个标准,制定标准是建设智慧园区的一项内容,明确地指出各项智能设备的基本功能,结合园区功能构建生态化的运营管理中心。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智慧园区建设中发挥出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对园区总体结构进行优化,构建以网络信息资源为基本支撑,以多项资源综合应用为主的运行模式,集合管理、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园区发展模式,实现园区可持续运营的目标,这是也是生态园区构建的一项基本需求。可以大大提升园区建设速度,提升园区运作水平,强化园区建设质量,构建智能程度更高、系统性功能更完备的园区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春林,鲁洁.基于服务对象的智慧园区顶层设计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5(21):161-163.
[2]陈冲,吴越.基于能源互联和"互联网+"理念的智慧园区2.0的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4(04):27-31.
[3]陈峰.基于物联网的新型智慧园区应用研究与实现[J].数字通信世界,2019(04):191-192+200.
[4]陆俊杰,王东伟,刘杨,孙方正.互联网+智慧园区——创新园区管理、服务和运营模式[J].智能建筑,2016(0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