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商雪鹛、刘钟聿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装配式建筑项目在管理层面上涉及的维度要素更多,其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对管理的连贯性和持续性的要求更高,更需要从多维协同的角度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要素进行梳理。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发展问题

引言

在日常施工环节,应不断重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不断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当前技术人员应重视对工程管理影响因素的探讨,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装配式建筑存在各种建筑解决方案,满足当今大众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第二,装配式建筑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持恒温,集中供暖一方面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第三,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建筑会更容易对建筑物的形状、颜色、功能优化;第四,传统的建筑生产方法施工时间长,而装配式建筑弥补了这一缺点,施工时间大大缩短;第五,预制房屋的建造主要分为主要构件建造、主体建造和装配建造。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楼板结构和施工过程,因此,可以定义一个相对简化的施工过程,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施工质量控制具有简化的优点。

2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2.1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中,政府需要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明确界定相关部门职责,优化各部门协同。一方面,加强主管部门协同。首先加强主管部门内部协同,各地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以及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技术、经济等各个部门需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协同安全监管机制;其次,加强主管部门外部协同,涉及预制构件生产安全监督、技术监督,以及交通运输之间的协同。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力量的协同。装配式建筑属于新型建筑,建筑技术及安全监管技术发展尚不完善,在施工安全监管方面,通过专业技术力量协同,组织建设相关机构及人才队伍,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详细梳理,完善安全风险防范的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技术审查和推广,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技术性、系统性、规范性。

2.2改进测量定位控制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主要是由各种部件组成,并且测量时的定位精度直接关系到结构的进度和建造质量,因此,在测量时,加强定位控制尤为重要。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中,应使用网格控制方法,并应控制每层的垂直度。设置测量点时,应避免柱子和主管的预留钢筋阻塞测量点和测量点之间的视线,严格执行测量和定位,提高测量和定位精度。最后,在所有预制部件通过验收后,公司应将水平参考线从板的底部端口向上推,垂直参考线应从左侧到右侧从外侧延伸到内侧。随后,严格按照要求沿着轴向控制网络拉长预制墙板、楼梯和阳台板的控制线。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分别为其设置垂直和水平控制线,然后,根据标准将轴指向内翻转到特定长度,以确保装配式建筑的每个组件都根据从地面露出的安装控制线进行安装。

2.3可视化施工技术交底

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无法深入分析、设计一些复杂、危险的施工节点,而引入BIM技术后,可以构建出三维可视化模型,利用Navisworks软件的Animator模块,能够针对危险、复杂的施工方案进行深化设计,实施预演,这样可以更好地明确具体的施工顺序,实现施工交底可视化,同时,结合当中一些潜在的危险问题,制定出安全预防控制措施,从根源上防止出现施工危险。此外,在工程管线安装时,在施工现场对应点位可以粘贴基于BIM系统自动生成的二维码信息,当工程管理、施工人员到达现场时,可以通过扫码获取施工信息,并结合实际信息实施现场施工指导,有效评估具体安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纠偏,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性。

2.4吊装、搬运和固定预制件

吊装、搬运和固定预制件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将极大地影响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公司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这项工作。首先,在预制构件的吊装过程中,应沿装配式建筑的外壁逆时针将其提升到适当的位置。设置参考线匹配后,使用柔性材料和微膨胀灌浆填充组件之间的水平和垂直间隙。提起并固定两块墙板后,应使用海绵胶带将两块墙板之间的垂直接缝封闭,然后,使用微膨胀水泥进行渗漏和抹平。其次,在定位时,需要使用待安装墙板的安装螺栓和下墙板的定位图。此外,使用精确的水准仪测量组件的高度,并使用对角线调整组件的垂直度。另外,在提起预制构件后,必须及时连接它们,以使不同的构件形成一个整体。

2.5施工信息化管理

工程相关人员可以利用BIM模型分解工作结构,利用Project软件编制具体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而后将二者导入工程施工可视化分析平台Navisworks中,经过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的整合,最终可以得到4D模型,在此模型中,可以更加直观、精确地反映出具体施工过程虚拟进度。4D施工模拟技术的应用,能够从施工计划、施工进度方面进行合理调控,通过设置“实际开始”和“实际结束”日期,随着工程施工状态的变化,对应的施工进度条就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如果实际施工早于计划开始日期,以蓝色状态显示,而实际结束晚于计划日期,则以红色状态显示,在正常日期区间,以绿色状态显示。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出现较大差距时,会发出预警提示,此时,管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6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要做好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该体系以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负责人,对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则等细节问题进行完善;与此同时,要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教育及培训计划,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人员应加强风险意识,严格督促隐患排查工作的开展,务必及时制止和纠正违规行为,将安全生产整改措施切实落实到工作开展过程中。此外,对于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工作一定要予以重视。要面向公司、项目部以及班组三级挑选出相关专家对工作人员讲解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管理的有关知识。业内人士可多多进行推广交流,施工单位可组织工人前往示范性工地观摩,向同行学习管理经验。对于工人的组织理论及实操考试应予以奖惩机制,为考试合格的工人提供相应的合格证书,以工人的积极性,相反,对于未能通过考试的工人,一定要严格剔除。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施工单位应充分运用BIM+VR技术,对工人进行可视化安全教育,打破传统的教授方式,利用实景效果为工人们演示模拟操作过程,让工人们体验到身历其境的感受。

结语

一言以蔽之,建筑行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使得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积极运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施工工作效率,促进施工速度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够及时的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进而有效控制施工质量。这种情况下能够促使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敬武,班立杰.基于建筑信息模型促进装配式建筑精益建造的精益管理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0):196-205.

[2]刘禹.基于业务流程管理(BPM)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组织集成化问题研究[J].建筑经济,2018,39(1):20-24.

[3]王洁凝,刘美霞,曾伟宁.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的改进建议[J].建筑经济,2019,40(4):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