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路面路缘石滑模现浇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3
/ 2

浅析路面路缘石滑模现浇施工技术

陈颜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610091

摘要: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道路施工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促使相关施工工艺应运而生,各类施工技术也愈发成熟起来。本文主要以某高速公路为对象,对路缘石施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将路缘石滑模现浇法与传统的路缘石预制安装工艺作比较,进而介绍路缘石滑模现浇法在施工质量及进度上的优势,并就该工艺施工前的要求、施工工艺及方法和过程中的保证措施进行概述。

关键词:路缘石 滑模现浇 预制安装 工期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迅速发展,施工中的质量要求及工期约束已然成为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路缘石作为公路工程的附属设施,虽施工简易,但传统的预制安装工艺往往成为制约工程总体进度的主要原因,与其相比,当前广泛使用的滑模现浇施工法有着施工效率高、整体稳定性好、线形顺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等优势。

1 工艺特点

传统的路缘石预制安装施工工艺,主要是通过前期的预制场进行构件预制存放,后期倒运至现场进行安装施工,该方法施工进度慢、工序较多、需要占用预制场地,安装后的路缘石整体强度差、线条不顺畅,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总体造价较高。

与传统工艺相比,路缘石滑模现浇法采用滑模机现场一次浇筑成型连续施工,通过滑模机上的振动装置进行振捣密实,平均每天可铺筑2公里左右,该方法具有速度快、平整度好、线形美观、切缝均匀,所需人工少以及无需预制场地和搬运损耗等优点,同时该工艺在高速公路养护中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优势,有效降低了交通管制压力,在当前公路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也为项目的总体工期管控和高质量标准提供了有力保障。

2 路缘石滑模现浇法施工前要求

2.1原材料要求

滑模机现浇施工技术对混凝土塌落度、和易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对原材料的控制和检验尤为重要,水泥、机制砂、粗集料、粉煤灰等原材,各项指标的检验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方可使用。

2.2机械设备要求

为确保施工生产连续有序且质量稳定可靠,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配备适当的施工机械设备,开工前做好保养、试机工作,确保机械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优状态。

2.3施工前要求

本文研究的高速公路,其路缘石施工工序为:在水稳基层完成后,进行两侧路缘石基座施工,先滑模浇筑路缘石再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摊铺作业。因此,路缘石滑模现浇施工前,需确保水稳层各项指标满足质量要求并验收合格,进而完成路缘石基座施工。

3 施工工艺及方法

3.1施工工艺流程

基座清洗→放样、测量标高→放线、标高处理→滑模浇筑(砼拌合、现场塌落度检测)→收面、清理→覆盖养护→切缝→机械清洗保养。

3.2施工方法

3.2.1路缘石基座清扫,机械检修

滑模机进场后,对机械和模具进行检修,确保滑模施工的路缘石尺寸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现场对路缘石基座表面进行清洗,确保清洗段落干净无渣。

3.2.2施工放样

路缘石基座施工完成后,由测量人员对路缘石的内边线每隔10m间距进行放样。如在曲线上,应每间隔5m进行放样。并打钉子喷红漆进行标记,且由测量人员进行放样点的标高检测。

3.2.3放线、标高处理

测量检测完成后,用施工线对已放点位放线并调整线形,以便确保施工完成后路缘石线形平顺、美观。

通过测量人员对放样点位的测量结果,对与设计标高相差较大的点位进行提前处理,如实测标高低于设计标高,则应使用M7.5砂浆进行找平处理;如实测标高高于设计标高,则应人工对较高段落进行修凿处理。

3.2.4滑模施工

混凝土由拌合站统一搅拌,由罐车运至现场,混凝土到场后,由试验人员对混凝土进行外观及坍落度检测,确保无离析现象、混凝土坍落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前,对施工段落进行提前洒水,并根据测量放样标高调整滑模机的高度,确保模板底部距离基座有5mm-10mm的缝隙,避免在滑模过程中模板接触基座顶面。

滑模施工采用人工上料,要随时注意混凝土坍落度,注意机舱内混凝土的高度,操作手密切注意起步时马达大小与坍落度变化的关系,确保接口平整、直顺,并随时检测滑模成型的路缘石的标高与线形。施工时应保持混凝土的连续性,无特殊情况应连续作业,以免因停机使得滑模成型的路缘石出现错台等问题。

3.2.5收面、清理

施工完成后,及时安排人员对施工完成的路缘石使用专用配套模具进行二次收面,保证表面平整。若表面有碰损,需用原浆或配比混凝土进行修补。

对残留在路面上的混凝土需进行清理,并用毛刷将成型的路缘石上零散的混凝土颗粒予以清除。

3.2.6覆盖养护

路缘石施工完成后,及时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养护7天,塑料薄膜两侧用装砂塑料袋压住,以防水分散失及被风吹散,天气干燥炎热时,需洒水养护。

3.2.7切割

采用柴油发动手推式切割机进行切缝处理,切割时间控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间不超过24小时,避免因过早切割造成切缝毛糙,过迟会导致裂缝,切割后马上用塑料薄膜将切口处进行包裹,养护。切缝深度必须超过路缘石厚度的2/3。切缝间距为1.5米,使用切缝机械对路缘石进行切缝时,需要在路面层上垫彩条布,防止污染成品路面。每日施工完成后,及时用清水对机械进行冲洗。

4 混凝土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4.1砼骨料外显,整体颜色不匀

原因分析:①使用的水泥、砂石料不是同一批号,砼拌合物砂率低,集料级配不连续,混凝土和易性差。②混凝土分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③养护干湿不均。

预防措施:①材料分类堆放不得乱用,水泥尽量选用大厂家品牌,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Mx=3.0~2.3,确保同一个结构物混凝土所使用原材料一致。②保证混凝土的拌合时间,掺加适宜的外加剂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控制入模坍落度。③掺加外加水泥用量的5%-10%的超细粉调整配合比,降低水胶比,增加胶骨比。④混凝土保持连续施工进行。⑤表层型色斑即混凝土颜色的差异仅发生在混凝土表层,可以通过对混凝土的冲洗与打磨来消除其差异。⑥深层型色斑即主要来自混凝土内部,有一定深度,是混凝土本身颜色差异造成的,暂无可靠的方法消除它。⑦混凝土拌和时间控制在2min以上,使拌和充分均匀。⑧严格控制砼施工配合比。

4.2混凝土裂纹

原因分析:①混凝土水灰比太大出现收缩裂纹。②混凝土养护不及时出现温度收缩裂纹。③混凝土产生化学反应出现裂纹。

预防措施:①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降低水灰比。 ②加强砼的养护和保温,砼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洒水养护均匀,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其缓慢降温,避免急冷急热,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

4.3蜂窝、孔洞

原因分析:①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砂浆骨料分离。②混凝土中掺加各种外掺剂,具有引气作用,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

预防措施:①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保证拌合时间,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宜;检查砂率是否满足要求。②浇筑过程中及时铲除散落到模板内侧边缘的混凝土中的大粒径石子,保证边部无聚集的大石子。

结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的飞速膨胀,未来的道路施工中将全面推广机械化施工,路缘石滑模现浇施工便是我国基建工程机械化施工的开始和缩影。虽然该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可通过人工修补的方式进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实践的不断进行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路缘石滑模现浇法将会更加完善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张党正,赵学东.高速公路路缘石滑模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0);88.

[2]王利锋,董建忠,陈涛,崔培强.振动式路缘石滑模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世界,2012(5);136.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