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重建在寰枢椎损伤法医鉴定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螺旋 CT重建在寰枢椎损伤法医鉴定中的应用探讨

马聪姣

晋州司法医学鉴定中心 河北石家庄 052260


摘要:为了更好的探究螺旋CT重建在寰枢椎损伤法医鉴定中的作用,为寰枢椎损伤的诊断提供便利,本文将针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关的探究,从而更快速的对寰枢椎损伤进行诊断。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检测螺旋CT重建这一检测方法的优越性,在临床实验中发现,这一技术相比较于传统的CT平扫、X线片有着更高的准确率,可以帮助医生更快的进行病情诊断。由此可见螺旋CT重建这一技术的优势,下面将针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关的探究。

关键词:法医学;螺旋CT重建;寰枢椎损伤;损伤鉴定;

在法医学中进行临床鉴定时经常会见到诊断为寰枢椎损伤的案例,大多诊断结果都表现为寰枢关节半脱位,随后展开损伤程度和伤残等级的评定。但是由于以往都是采用X线片来进行诊断,并且正常人枢椎齿突与寰椎左、右侧块的间距也并不完全相等,所以利用X线片进行诊断会比较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随着各种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且开始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诊断,下面将针对这一技术的使用价值和法医学应用进行探讨。

  1. 相关案例

为了更好的进行相关技术的探究,本文将对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两年间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的案例作为研究依据进行探究,总共包含25个临床案例,这些案例都曾被诊断为寰枢椎损伤。其中由于部分案例无法进行摄片,其余案例均进行了X线片、螺旋CT平扫与CT重建,通过螺旋CT图像重建,才得到了这些案例最准的检测结果,并且与X线片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1. 寰枢椎解剖结构的相关特点

寰枢椎是脊柱最顶端的部位,由前弓、后弓及侧块组成,其中寰椎的形态为环状,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等结构,在枢椎椎体上部有延伸出去的齿突,并随着人体的不断发育会逐渐与寰椎脱离,然后与枢椎椎体相互结合。在寰椎前弓的后方正中部位长有有齿突凹,同时与枢椎齿突前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关节,称为寰枢正中关节。同时在齿突后缘存在着一个由齿突后缘和寰椎横韧带形成的滑膜关节, 前后两弓主要是通过侧块进行连接, 每一个侧块上面都长有一个呈椭圆形的关节面,这一关节面与枕骨髁组合形成了寰枕关节,然而侧块下面则长有圆形关节面,能够和枢椎上关节面组合形成寰枢外侧关节。头颅在进行旋转时,寰枢关节会沿着齿突进行垂直的轴运动,同时寰椎也会随头颅一同转动。在寰枢关节处有着多条韧带存在,其中包含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和寰椎横韧带,这三条韧带分别有着不同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寰椎横韧带,这一韧带的作用是维持寰枢椎的稳定,同时还能防止齿突后退,从而保证寰齿前间隙可以始终保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变化。

  1. CT重建技术的重要价值

由于颈部各种结构存在相互的重叠,所以在利用常规的X线片进行寰枢椎损伤进行有效诊断,从而出现误诊的状况,通过利用螺旋CT平面重建技术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利用CT平扫可以很有效的去除重叠因素,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但是由于寰枢椎结构复杂很难进行有效的全面观察。而CT重建技术能够从矢状位、冠状位或者是任何一个斜面来进行重建,让显示更加真实更加准确,从而大大提升寰枢椎损伤诊断的准确率。寰枢椎损伤的常见形式有齿突骨折、寰椎侧块骨折、椎弓骨折、寰枢关节半脱位等几种。其中齿突骨折常发生于基底部位,如果在发生齿突骨折时,寰枢关节并未出现脱位现象,那么采用X线片或者 CT 平扫进行病情的诊断,很可能会无法进行清楚的呈现从而提高了漏诊的几率。采用螺旋CT重建技术,能够很清晰的显示出齿突部位是否发生了骨折现象,即便不采用CT重建技术观察到了寰枢关节出现脱位或者寰齿出现分离的现象,仍然需要采用CT重建技术来对脱位或者分离现象的情况进行诊断,从而确定这一情况的具体发生时间及原因。

  1. 寰枢椎发育畸形的诊断

寰枢椎在发育过程中,很可能会由于多种原因受到损伤,从而出现发育畸形的状况,利用CT重建技术能够很有效的对这一症状进行诊断。一般情况下寰枢椎发育畸形会出现枕大孔畸形、齿突发育不良、寰齿分离、寰枕融合、寰椎前后弓的发育不良等多种畸形表现,采用矢状位重建技术能够很清晰的将这些畸形展现出来。除此之外,采用冠状位重建图像,可以有效观察寰椎侧块、枕骨髁及枢椎侧块的相对关系,如果采用普通的X线摄片进行诊断,很容易将其误诊为齿突骨折或者寰枢椎半脱位。

  1. 寰枢关节脱位的诊断

在进行寰枢关节脱位的诊断时,主要是依靠影像学的相关检查结果来进行的,如果影像学的检查结果表明伤者有寰齿间隙增宽、寰枢外侧关节错位、旋转功能异常及寰齿侧距不对称、齿突骨折或发育不良等症状,那么就可以诊断为寰枢关节脱位。但是对于寰枢关节脱位的相关诊断标准还并不明确,对于影像学诊断而言,更没有统一的确定标准,通常情况下需要依据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在临床诊断时,寰枢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主要是观察伤者的齿突是否出现偏移,伤者的寰椎侧块左右间距是否相等,如果上述两者出现异常,通常会诊断为寰枢关节脱位。但是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正常人也可能会存在齿突偏移与寰椎侧块左右间距不等的症状,因此临床上的诊断标准并不能做到有效诊,只能够得到初步的诊断结果。不仅如此,由于头颈部需要做大量的活动,所以寰枢椎出现轻微的形变或者异常也属于正常的现象,无法作为临床上最准确的诊断标准。

  1. 寰枢关节脱位诊断依据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对比与研究,通常情况下外伤导致的寰枢关节脱位有以下几点诊断依据。第一,头部或者颈部有外伤史;第二,在受到伤害后颈部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同时伴有枕颈部异常或者四肢瘫痪的现象;第三,通过进行影像学的相关检查,在检查结果中出现了寰枢关节脱位的症状,并且在CT重建中有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迹象,同时还要排除生长畸形、体位以及正常运动导致的假象;第四,检查伤者的上呼吸道、咽喉部,确保这些部位没有感染,引发自发性的寰枢关节脱位。通过上述四点的综合筛查,基本可以诊断伤者属于寰枢关节脱位。

结语:在进行临床诊断时,要充分运用螺旋CT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从而进行更深、更全面的检查,很好的弥补了常规影像检查的不足,大大降低了误诊的机率。同时这项技术在进行寰枢关节脱位以及骨折等症状时,有着很大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所以将螺旋CT扫描与图像重建技术应用到寰枢椎损伤的法医鉴定中,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红玉.螺旋CT重建在寰枢椎损伤法医鉴定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8,(33):226-227.

[2]徐晓明,郑传斐,刘兴本, 等.螺旋CT重建在寰枢椎损伤法医鉴定中的应用[J].法医学杂志,2010,26(1):40-42.

[3]吴俊,卜昕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分析[J].健康必读,2020,(18):47.

[4]欧阳兆旭.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6):138-139.

[5]张国强,蔡红艳.多排螺旋CT在脊柱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7,22(1):45-46.

[6]王成龙.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对复杂骨关节损伤诊断价值及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J].健康大视野,2019,(2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