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高俊锋

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骨科 湖北武汉 430090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感染复发率、引流治疗开展周期、引流管更换次数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感染复发率、引流治疗开展周期、引流管更换次数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整体治疗时间并使患者的感染复发率得到较好的控制,为骨科患者的及早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骨科;临床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 (VSD) 技术是近年来在临床开展的一种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技术、新方法,对传统外科引流作出了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该技术将引流管封闭,使之形成一个负压封闭状态,再与负压源相连接,用于清除创口表面坏死的皮肤组织的同时保留深处的活性组织 [1],已广泛应用于创伤外科、普通外科、骨科、烧伤科。本文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1.2±1.3)岁。病因:车祸16例,高处坠落8例,重物砸伤11例。在观察组35例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为(41.8±1.1)岁。病因:车祸17例,高处坠落7例,重物砸伤12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负压引流技术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2.1处理创面

对骨科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前,先根据患者创面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创面保持洁净,为后续的手术治疗做足良好的铺垫。若患者为新鲜创面,用生理盐水、碘伏或过氧化氢等溶液,对创面完成清洗,并完成清除坏死组织和污物、修剪撕脱皮肤、剔除皮下脂肪组织、修复神经肌肉和固定脱位关节等一系列工作,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患者为感染创面,先对创面的脓性分泌物进行搜集,完成病原学检查和相关的药敏试验,同时将坏死组织和脓性分泌物完全清除,再清洗,防止感染进一步恶化,令治疗安全性得到显著的提升[2]

1.2.2负压封闭引流

为了使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效果达到最佳,应根据患者创面的形状和大小,对使用的材料进行适当裁剪,使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能够完整覆盖创面,避免死腔情况的出现,并着重观察材料的放置角度,防止材料与患者的神经或血管直接接触,使细菌感染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3]。紧接着对材料和皮肤进行缝合固定。同时通过覆盖引流敷料和多孔引流管,保障整体封闭效果的稳定可靠。待引流管与负压引流装置连接完毕后,应将负压持续维持在50kPa左右,使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1.2.3术后处理

在患者手术完毕后,可采用适量的抗菌药物对手术创面进行冲洗,预防细菌感染发生并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量、引流液性质及创面封闭情况,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于10d左右时打开,对患者身体的恢复现状予以观察,以此作为负压吸引是否继续进行的依据[4]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分析,并以(%)和(6095e09fd599c_html_e696429f9094e307.gif ±s)标识效果,经x2检验后,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和感染复发率,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观察组患者引流治疗开展周期、引流管更换次数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和感染复发率对比

组别

例数

创面愈合率%

感染复发率%

观察组

35

34(97.14)

1(2.85)

对照组

35

30(85.71)

5(14.28)

X2


12.057

12.914


2两组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引流治疗开展周期

引流管更换次数

住院时间

观察组

35

3.1±0.3

2.5±0.6

18.2±4.3

对照组

35

5.5±1.2

4.2±0.8

25.7±7.1

t/X2


2.445

1.984

7.602

  1. 讨论

在医院骨科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创伤性疾病患者人数占比较多,此类患者容易产生感染和坏死等并发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为骨科患者的治疗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技术主要是将专用材料封闭于受创区域,使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促进骨科患者的及早康复。相比于常规负压引流技术,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患者,在减轻水肿程度、加快细胞恢复和抑制细菌繁殖等方面效果更为显著,整体效果和安全性,均得到显著的提升,患者的住院时间大大减少。

从本研究中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为(97.14%),感染复发率为(2.85%),引流治疗开展周期为(3.1±0.3)个,引流管更换次数为(2.5±0.6)次,住院时间为(18.2±4.3)d均优于对照组。经对比分析,两组数据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骨科临床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加快患者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耿庆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1):56-57

[2]胡海涛.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75-76

[3]李春梅.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68-71

[4]刘婷.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