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手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手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陈东兰 苏学彩

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46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支架取栓手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6月~2020.6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中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选取的例数为60例,都采用支架取栓手术进行治疗。将病患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案下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所取得的数据要优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例数较低(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在进行支架取栓手术的治疗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临床护理

脑卒中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的致病原因为病患的脑动脉发生闭塞的现象,进而导致大脑组织出现梗死的现象[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情况较急,病情进展快,容易导致病患出现瘫痪或者死亡的现象,对病患的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支架取栓的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为了保证治疗更加顺利的进行通常需要配合适当的护理方法来对病患进行护理干预。本文研究探讨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支架取栓手术的临床护理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研究的时间段设定在2019.6到2020.6月,纳入在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都采用支架取栓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将研究对象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男性病患和女性病患例数比为17:13,年龄段范围数值为59岁~71岁,取中段位数值为(65±2.8)岁;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案,男性病患和女性病患例数比为18:12,年龄段范围数值为59岁~72岁,取中段位数值为(65.9±3.4)岁。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病患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主要是对病患的术前术后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严密的监控,发现不良现象及时向主治医生回报等。

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案,具体为:(1)对病患的神经功能进行检测。病患在完成手术治疗之后需要安排进入重症监护室来进行综合的护理管理,对病患的神经功能进行严密的监测。在手术后的12个小时每隔半个小时对病患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进行观察,在手术后的12个小时到24小时则每隔2个小时观察一次。观察病患的意识情况、瞳孔状态以及肢体语言等,如发现病患出现较为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或者高血压现象则需要再次对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告知主治医生及时进行解决。(2)对病患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监测。在完成手术治疗之后需要对病患的心电、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24小时的监测,并对病患手术后血压的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发现病患血压的数值过高或者过低都需要及时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3)对病患穿刺的部位进行护理。术后穿刺点常规示压迫加压包扎或用动脉压追止血器、缝合器等压迫器械,缩短病人卧床时间,减少患者不适。 穿刺侧肢体制动6~8h,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时间为24小时。剧烈咳嗽、床上大小便、床上活动时应按压穿刺点。术后每15-30min密切观察患者穿刺点有无渗血、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有无肢体发麻或皮温降低的情况出现,如无出血,4h后改为1h观察一次。保证敷料的清洁和干燥并确保包扎的松紧度适中。如果发现病患穿刺的部位出现出血或者是血肿的表现需要及时向主治医生进行汇报,如果有必要则需要对病患进行重新包扎处理。做好交接班。(4)健康教育。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告知病患术后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向病患普及有关疾病的具体知识以及护理的必要性,在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需要和病患进行沟通,让病患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减少紧张焦虑心态的产生。教育的方式可以根据病患理解程度的不同而采用现场指导、宣传手册、信息推送以及微信群指导等。(5)对病患进行心理辅导。病患由于受到病情的影响以及术后身体感到不适而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关注病患的心理变化情况并主动沟通,鼓励家属支持,帮助病患转移注意力,建立良好的治疗自信心。

1.3观察指标

本文的研究主要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案下所取得的结果,包括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辅助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x±s)和%表示,数据对比P值在0.05以内。

2结果

2.1护理效果

观察组在经过护理之后,效果达到优和达到良好的例数比为18:10,总体优良率为93.3%;对照组在经过护理之后,效果达到优和达到良好的例数比为16:8,总体优良率为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

2.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组在完成手术治疗之后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2例,概率为6.7%;对照组在完成手术治疗之后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5,概率为16.7%。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P<0.05)。

2.3对护理的满意度

观察组对最终的护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例数比为17:10,总体满意度为90%;对照组对最终的护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例数比为14:9,总体满意度为76.7%。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要优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P<0.05)。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病患的身体健康会造成较大的威胁,容易留下瘫痪的后遗症病患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2]。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支架取栓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术后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病患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因此需要配合适当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3]。综合护理是一种较为全面的护理方法,在对病患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会根据病情的特点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重点对病患的各项生命指标、神经功能情况、穿刺部位的恢复情况等进行护理干预,除此之外还会对病患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和传统的护理方法相比,综合护理更具全面性和符合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本文通过研究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由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则要低于对照组;而在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0.05)。

由此可见,采用综合护理对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明茜.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1):41-42.

[2]李继坤,赵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02):161-165.

[3]张勤,王艳,王加凤,耿素萍,蔡明玉,吕朋华,徐超凡.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手术护理路径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09):876-878.

作者简介陈东兰(1972-10),汉族籍贯重庆市奉节县,当前职务:神经内科护士长,当前职称:副主任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重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