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反流性疾病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3

咽喉反流性疾病研究进展

  1. 高楠,2.孙海波

1.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五官科学(耳鼻喉)专业研究生 辽宁沈阳110000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辽宁沈阳110000

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ix,LPR)是指胃酸、胃蛋白酶反流进入食管后又向上反流至咽喉部位,LPR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相关症状和粘膜损害,称为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ix disease,LPRD)[1],临床表现为咽喉异物感、持续清嗓、声嘶、发音疲劳、慢性咳嗽、喉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声带后连合区域粘膜增生、声带弥漫性充血,甚至出现声带肉芽肿、喉室消失等喉部体征。中医没有LPRD特别对应的中医病名,喉痹、梅核气等都与其相关。

1 LPRD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LPRD的影响因素

1.1.1饮食与胃肠道疾病及心理疾病对LPRD的影响

不同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是否患有胃肠道疾病、精神因素等可能影响LPRD的发生。郎永耀等[2]对112例LPRD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显示,饮食、胃疾病史是LPRD的影响因素,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联合PPI和胃肠动力剂治疗LPRD效果较好。

1.1.2 精神因素对LPRD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抑郁焦虑等精神因素对本病也存在极大的影响

1.1.3其他耳鼻喉科疾病与LPRD

LPRD作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与其他疾病也存在着一定关系。张志娟[3]探究复发慢性鼻-鼻窦炎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关系,发现其呈正相关。王宏艳等[4]回顾例年文献,对阻塞型睡眠呼吸综合征(OSAHS)与LPRD的相关性进行综述,表示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而形成恶行循环。另外也有相关文献表明,分泌性中耳炎与LPRD也具有相关性[5]

1.2 LPRD的病因病机

主要是抗反流机制:(1)胃食管连接处:胃食管连接处是第一道抗反流屏障,由下食管括约肌(LES)和膈肌组成。出现反流物通过主要是因为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低压和食管裂孔疝导致[6]。(2)食管运动功能和酸清除功能:食管蠕动顺序对于清除食管内反流物使其重新进入胃内很重要。食管中的残留物可被蠕动送来的唾液中和完成酸清除[6]。(3)上食管括约肌:上食管括约肌(UES)是咽食管交界处的紧张性收缩高压区域。UES的功能是防止吸气时空气进入食管以及阻止反流物到达咽喉。LPRD患者的UES收缩时间变短,其过早放松使得反流物容易到达咽喉[6]。(4)咽喉部粘膜抵抗力:当胃内容物到达咽喉部时,直接刺激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使纤毛发生功能性障碍,造成粘膜分泌物潴留;还可造成上皮水肿、炎症反应造成接触性肉芽肿[6]

除抗反流屏障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咽喉粘膜本身对于反流的损伤也具有高敏感性;而且人类独特的进化过程也使得我们更容易患有反流性疾病。

1.3 LPRD的诊断

1.3.1根据症状与体征诊断:

参照2015年咽喉反流疾病指南[7],通过咽喉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和咽喉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判断。若RSI>13分和(或)RFS>7分,可诊断为疑似LPRD。

1.3.2辅助检查:

上述症状体征加试验性治疗虽然为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但是临床医生希望探究更加客观的指标来协助本病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的评估。应用于本病的辅助检查主要有:24小时食管双极PH监测、24小时多通道管腔内阻抗-PH监测、唾液胃蛋白酶检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等[8]

1.4 LPRD的治疗

1.4.1 口服西药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其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少对咽喉的直接损伤,从而阻止炎症的发生;还能使损伤的组织接近于中性,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恢复抗反流防御功能[9]。(2)H2受体阻滞剂:H2RA抑酸分泌效果夜间好于白天,缺点是容易出现药物耐受长期治疗不佳。(3)促胃肠动力药:其是通过加速胃排空,食管粘膜对反流物有清除功能,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来缓解症状。(4)粘膜保护剂:如藻朊酸盐,他是一种在藻类植物中的多糖,与阳离子结合形成一种凝胶,为胃肠道形成一种屏障保护。(5)抗抑郁药:LPRD患者多伴有抑郁情绪,所以在治疗的同时对部分患者还应注重抗抑郁的治疗。

1.4.2 外科(介入)治疗

LPRD与GERD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运用药物治疗能缓解大部分LPRD的症状,但是有一些难治型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LPR的手术治疗方式源于GERD,胃底折叠手术是标准术式。对于一些由于咽喉反流而形成肉芽肿,比如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手术治疗,在支撑喉镜下行新生物切除术,术后还应药物治疗咽喉反流,防止复发。对于LPRD合并OSAS患者,必要时也应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2 LPRD的中医研究进展

2.1病因病机

咽喉反流性疾病病位在咽喉,与肺、肝、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本病多与七情内结、气机失调、脏器虚弱有关。《诸病源候论》“咽中如有炙脔者,此时胸膈痰结与气相持,逆上咽喉之间结聚。”由于肺主气,宣发肃降,肺气虚弱则升降失常,升发太过或肃降不及皆导致气机及津液失常。综上所述,无论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均易发本病,出现咽喉异物感、咳嗽痰多等表现。

吕天宜[10]等人总结了杨道文教授论治本病的临床经验,他提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气机失调、升降无序,咽喉为气之通道,气机升降失调则会影响咽喉的生理功能,痰气交阻出现咽喉异物感、咳嗽、反流等临床表现。

2.2 辩证论治

钟艳萍[11]等将本病分为肝胃不和型、痰瘀互结型和气阴两虚型,分别选用逍遥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贝母瓜蒌散加减、六君子汤合益胃汤加减治疗。

蔡燕文[12]等对140例LPR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治疗来探究临床疗效,分为气滞痰凝型、肺胃湿热型、肺胃阴虚型。

2.3 中医治疗

2.3.1内治法

王艳峰[13]等对通过52例LPRD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采用常规治疗与加服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显示加用中成药组在治疗后RSI、RFS及胃蛋白酶水平更低,说明四磨汤口服液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张翼飞[14]对102例咽部异物感、微痛等症状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采用养阴、清热、解毒为主的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痊愈82例, 显效16例, 有效3 例, 治愈率为80.4%, 总有效率高达99.0%,临床疗效显著。荣全胜[15]等对临床73例肝胃不和型LPRD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35例采用自拟理气利咽冲剂(组成旋覆花、代赭石、姜半夏、柴胡、陈皮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两组均治疗1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总有效率63.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自拟理气利咽冲剂治疗肝胃不和型LPRD患者优于兰索拉唑。王胜国[16]等对中成药泡饮剂—爽咽茶治疗慢喉痹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发现其效果显著,有用药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

2.3.2外治法

曲中源[17]等认为LPRD的发病机制与痿病相关,由于“治痿独取阳明”,中医针刺穴位也应与阳明经穴相关,所以以针刺人迎、扶突、水突穴以治疗LPRD,临床观察同样疗效显著。李勇[18]等通过奥美拉唑联合针灸治疗咽喉反流,针刺穴位天突、膻中、中脘、足三里(双)、太冲(双),治疗有效率大94.1%,效果显著。

廖维婷[19]采用穴位贴敷法(贴敷穴位:肝俞、内关、中脘等)联合疏肝健脾利咽汤药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对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与改善,且安全性较西药治疗比更高。蒋容民[20]等采用大椎穴刺络拔罐法和双侧天容穴针刺法,联合喉痹四根汤治疗20例慢喉痹患者,治愈17例,好转3例,疗效明显。康明明[21]等记录1例用火针及火提针治疗喉痹方法,采用师氏火鍉针在患者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处粘膜施以快速滑烙刺法,再用师氏细火针在双侧咽侧索暗红色脉络处点刺,取得非常好的疗效。马静远[22]通过试验论述了咽喉反流与难治性鼻窦炎的相关性,这时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好,则考虑外科手术治疗[23]

综上所述,本病初期轻度仅有咽喉部、胃肠部症状时可考虑保守药物治疗,若患病后期反流物反复刺激形成肉芽肿,或合并其他疾病时,在保守治疗疗效不佳、停药后症状反复者,则考虑手术治疗。本病需要最少2个月长期治疗,西药口服有一定副作用,并且对于病情复杂患者疗效欠佳;中药治疗讲究辨证分型论治,治疗广泛,配合中医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更能增强疗效,又有安全性高、无耐药性等优点。现在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LPRD作用广泛全面,疗效突出。


参考文献

  1. 李进让.咽喉反流性疾病规范化诊断和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09):435-437.

  2. 郎永耀,杨云,刘晴等.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33(03):119-123.

  3. 张志娟. 咽喉反流性疾病与复发慢性鼻—鼻窦炎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20.

  4. 王宏艳,王三春,滕博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相关研究进展[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20,34(04):134-138.

  5. 赵博,杨启梅,王鑫等.咽喉反流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26(06):681-684.

  6. Lipan MJ,Reidenberg JS,Laitman JT.Anatomy of reflux:a growing health problem affecting structures of the head and neck.Anat Rec B New Anat,2006,289(6):261-270.

  7.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咽喉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学组. 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

  8. 刘俊伟,郑城婷,郑仕诚等.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食管上括约肌压力高分辨测量的诊断价值[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20,26(04):443-447.

  9. Orlando RC,Reflux oespphagitis.In Textbook of Gastroenterology,

Yamada,T,Alpers D,Owyang C.Powell D,LaineL,eds.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1999,1235-1263.

  1. 吕天宜,李得民,程思益等.杨道文教授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J].现代中医药,2021,41(01):52-55+66.

  2. 钟艳萍,黄东辉,陈俊曦.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咽喉炎6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07):111-112.

  3. 蔡燕文,李彩云,黎柱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04):84-86.

  4. 姜佳君,张雄.蒲地兰冲剂治疗慢性咽炎58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05):61.

  5. 张翼飞.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慢性咽炎10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12):49-50.

  6. 荣全胜,郭晓文.理气利咽冲剂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20,36(03):21-23.

  7. 王胜国,吴新安,周本忠等.中成药泡饮剂—爽咽茶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20(06):458-459.

  8. 曲中源,冷辉,孙海波.以痿论治咽喉反流性疾病浅析[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7,16(02):39-41.

  9. 李勇,李国云.针药并用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11):1414-1418.

  10. 廖维婷.疏肝健脾利咽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02):120-121.

  11. 蒋荣民,刘公望.大椎刺络拔罐为主治疗慢喉痹2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4(12):27.

  12. 康明明,石学敏.火针配合火鍉针治疗慢性咽炎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04):25.

  13. 马静远. 咽喉反流与难治性鼻窦炎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20.

  14. 楼志平, 咽喉反流疾病与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2016-12-31.

作者简介:高楠,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耳鼻咽喉科基础与临床研究(Email:1343779805@qq.com)

通讯作者:孙海波(Email:sunhaibo-lnz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