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人流术中使用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无痛人流术中使用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观察

吴井东

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中心卫生院, 河北 唐山 63300

摘要:目的:观察在无痛人流术中使用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择取78例无痛人流术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39例)患者行以利多卡因麻醉,研究组(39例)患者行以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对照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从麻醉效果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清醒时间比对照组早,麻醉诱导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出血时间比对照组短,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高,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心动过缓、头晕、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使用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确切,而且安全性良好,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关键词:无痛人流术;静脉复合麻醉;效果

引言

无痛人工流产指的是接受麻醉镇痛技术的人流手术,目的是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保证手术效果。传统临床中行人工流产术一般不给予麻醉,患者疼痛感明显,且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症状,影响了手术的正常进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无痛人流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麻醉用药的安全性较难掌握,一旦出现药物过量,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从我院择取78例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无痛人流术患者,确诊为宫内妊娠,均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均存在手术适应症。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年龄18-38(28.12±5.22)岁,体重44-76(60.52±7.44)kg,停经时间44-70(52.10±4.71)天,孕次1-4(2.22±1.47)次,产次0-4(1.15±1.11)次。研究组(39例)年龄19-37(28.20±5.31)岁,体重45-77(60.49±7.39)kg,停经时间43-71(52.23±4.69)天,孕次1-4(2.19±1.50)次,产次0-4(1.18±1.10)次。对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组间无意义,可比。

1.2方法

所选患者在术前6小时禁食禁饮,进入手术室之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并行吸氧,对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选择膀胱截石位,并行常规消毒及铺巾。对照组(39例)患者行以利多卡因麻醉,穿刺部位选择在宫颈3点、9点位置,回抽无血后,注入利多卡因(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487;浓度为2%),注入量为2.5ml,然后开展人流手术操作。研究组(39例)患者行以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先静脉注射0.5mg阿托品(浙江瑞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465)+0.5µ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2min之后,再缓慢推注2mg/kg丙泊酚(FreseniusKabiAB;国药准字J20080023),待OAA/S镇静评分为2分时,则开始开展人工流产手术操作。若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过程中可适当追加舒芬太尼或丙泊酚。手术完成之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并观察1h,若无特殊不适症状,则可出院。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麻醉效果:手术过程中患者平静且表情自然,无痛感为显效;手术过程中患者有轻微疼痛及牵拉感,基本能够配合手术为有效;患者疼痛强烈,肢体动作明显,无法配合手术操作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②术后清醒时间;③麻醉诱导时间;④术后出血时间;⑤血氧饱和度;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涉及到心动过缓、头晕、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涉及数据在进行计算以及整理时均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结果表现形式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检验选择t值和卡方,对比组间数据如P<0.05,则形成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麻醉效果对比从麻醉效果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麻醉效果对比(n/%)

6099f3a51358c_html_88c4c5e1ece40d88.png


2.2两组观察指标对比研究组术后清醒时间比对照组早,麻醉诱导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出血时间比对照组短,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两组观察指标对比

6099f3a51358c_html_c594ed952c1179ea.png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心动过缓、头晕、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6099f3a51358c_html_dbc34461f65dad47.png

3讨论

无痛人流使用的是一种新型的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药。手术者通过静脉用药,30秒后患者可进入睡眠状态,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3分钟后完成手术,整个过程持续5-7分钟。手术意识恢复30分钟后可离院。在人工流产术中,静脉麻醉是现阶段简单且可行的麻醉方式,同时符合麻醉诱导与现阶段实际要求相符合。通过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可以取得显著效果,特别是在诱导麻醉、维持麻醉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另外丙泊酚可以通过葡萄糖静脉注射液(5%)进行稀释,在输液玻璃瓶、聚氯乙烯输液袋内存放,提前配置稀释处理过程。与常规用药情况相结合,确保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舒芬太尼属于镇痛药物之一,具有较高的亲脂性特点,可以轻松通过血脑屏障,结合血浆蛋白等,可以取得明显的镇痛效果。舒芬太尼使用之后,可以在肝内广泛开展生物转化,并以代谢物排出。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可以取得显著麻醉效果,可以使手术时间缩短。实施丙泊酚与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的患者麻醉效果更佳,且术后清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出血时间更短,血氧饱和度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见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效果更佳。丙泊酚静脉注射后在全身分布,40秒内会形成睡眠状态,麻醉进入平稳以及迅速。其半衰期为1.8-8.3分钟。在肝脏中通过和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代谢物通过尿液排出,时间为34-60分钟。Vd大致为2.83L/kg,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7%。如与芬太尼合用,则此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丙泊酚并无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将颅内压降低,减少脑耗氧量和血流量。可抑制呼吸系统,产生暂时性呼吸停止,同时可抑制循环系统,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丙泊酚麻醉恢复及时,大致为8分钟,恢复过程中会出现头痛和恶心呕吐。舒芬太尼主要作用于µ阿片受体。用作镇痛药。其亲脂性约好于芬太尼,容易经过血脑屏障,和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于芬太尼,分布容易和芬太尼相比有所缩小,及时半衰期清除较短,但是因为和阿片受体亲和力于芬太尼相比,前者好于后者,为此具有良好的镇痛强度,同时具有较长的作用时间。舒芬太尼通过生物转化,产生N-去烃基和O-去甲基的代谢物,排泄通过生长。而去甲舒芬太尼具有相应的药理活性,其效价和芬太尼相似,此原因为舒芬太尼作用时间较长的主要因素。此外药物通过注射后具有较快起效,其持续时间较短,可在脑组织进行分布,终末消除半衰期为2.5小时。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谨慎用药,此外此药物不宜用于分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从麻醉效果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清醒时间比对照组早,麻醉诱导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出血时间比对照组短,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高,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心动过缓、头晕、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静脉复合麻醉具有临床可行性,且安全性显著。

参考文献

[1]杨建彬.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手术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0):150-151.

[2]杨莉娅,周艳鸿.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