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疾病病机大汇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1

中医内科疾病病机大汇总

刘卫东

成都高新区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41

很多人认为中医是一门起效慢、药性温和、效果缓慢悠长的医术,在临床中的总体效果并不那么明显,很多人甚至认为中医根本就是靠自己的免疫力将病慢慢托好了的,但实际上中医起效并不慢,相反对症下药的话效果应该是立竿见影才对,而造成这两种大相径庭的局面的原因,则是因为医生对病情病机的了解不够深入,没能够做到对症下药,本文就将对中医内科疾病病机进行科普。

风掉眩,属于肝

五脏病机口诀相传是歧伯口传,是病机理论的入门之学,“风掉眩”应该要分开理解,风指的是外风和内风,我们统称为肝风,掉是摇动的意思,风吹在我们的面部、肌肤和身体各处会造成身体的摇动和肌肉的跳动,从而给人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内经中说“风盛而动”指的就是这个意思,风在人体内的具体表现就是动,这个动可以说眼皮跳动、可以是肌肉抽动,也可以是四肢抖动。根据这个病机,我们就可以考虑一下眩晕、头疼、肠道病变、心动过速等疾病是不是内风所致,是否可以通过天麻、钩藤、蜈蚣等中药材养血祛风。动至太过则为风,风掉眩皆为肝,这样看来是不是明白了许多呢?

寒收引,属于肾

寒收引中的寒主要有外感之寒和内生之寒,外寒入体,内寒滋生的代表便是阴盛阳衰,外寒入体,则需要正气存内,而人体内之寒邪,都和肾有关系。寒收引则更容易理解了,热胀冷缩是物理现象,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寒气入体导致经络收紧萎缩,具体的表现就是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不通。正所谓不通则痛,临床中的表现就可以是疼痛。寒收引,皆属肾,遇到因寒气入体导致的经脉痹阻、疼痛就可以温肾驱寒。

其膹郁,属于肺

其膹郁,属于肺。膹者,喘急也,郁者,痞闷也,在人体中肺的作用主要是控制人的呼吸,因此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肺气上逆、气郁结在胸中都会导致患者出现胸闷、气促等疾病,其病因在于肺。在临床中,喘息、气急、气闷等情况,都是因为肺病而造成的。不过在五脏病机中,喘急痞闷也会造成掉眩收引之感,因此也会涉及肝肾二张,例如哮喘,但总体上仍然属于肺,因此可牢记其膹郁,属于肺。

湿肿满,属于脾

湿肿满,属于脾。肤肿腹胀,在外可表现为全身肿胀,在内可表现为腹内胀满,在外则人可见,在内则独己知,而造成肿满的因素便是湿。脾属太阴,号称阴土,太着极也,太阴乃阴中至极,因此脾胃卑滥之湿土,自身湿寒而喜温燥热,若得燥热则阴阳调剂,若得寒湿则太阴至极土不生金,最终水道不同水湿泛滥,从而发生浮肿以致胀满。可用之材有干姜、白术、茯苓、草果、木瓜、腹皮、木香、甘草等。

痛痒疮,属于心

痛痒疮,属于心。此句本应为痛痒疮,皆于火,但为了应和五脏而定位心,也有本应为心的说法,痛痒疮白色火毒之症,素有热轻为痒,热重为痛的说法,而燥热的根源在于火毒,或源于心(五脏应对五行),心火之盛,旺盛则痒,旺极则痛。

痿喘呕,属于上

在中医病机中,上下病机没有病因,只有病症。因此我们可以粗暴地将痿喘呕归结于病变所在在于上,既胸中。上为胸,胸中藏有心肺,痿吐因心,痿喘呕因肺,由此可见痿喘呕属于上胸。肺主气之升降,有升有降则为平和,若升降不一,则金木不平,肺降不足而致肝升犯胃,呕喘之疾便发生了,肺热叶焦则痿躄,由此痿喘呕属上。

厥固泄,属于下

下焦乃肝肾二脏,厥症有寒热之分,肾气虚则厥,阴盛阳衰于下为寒厥,阴衰阳盛于下为热厥,阴阳合济乃人之元阳,而元阳藏于肾,有了这便有了厥属于肾的说法。泄于下则更容易理解了,上为呕,下为泄,上呕下泻乃人之纲常,泄为二阴不固,肾主二阴,因此泄泻为肾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缩泉丸在治疗遗尿或者尿不尽的症状有着非常突出的功效,而类似济生肾气丸、滋肾通关丸也有着较好的功效。

除了五脏病机、上下病机以外,风寒湿三、热病四、火病五也是中医内科疾病病机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病机,我们才能正确的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