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胃镜检查心理护理实施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电子胃镜检查心理护理实施效果评价

张群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 内窥中心 上海市 200940

摘要:目的:对电子胃镜检查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接受的100例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比较其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缓解电子胃镜检查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字:电子胃镜检查;心理护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电子胃镜检查操作包含侵入性操作,患者无法迅速调整自身状态,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无法配合胃镜检查,为保证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的正确性,检察人员除具有基本的操作技术外,还需对患者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为患者塑造一个认真、负责的良好形象,提升患者信任感,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其紧张情绪,以提高患者依从性[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接受的100例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

对照组50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9.53±6.54)岁。

观察组5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8.69±7.91)岁。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检查前告知患者电子胃镜检查相关知识,提醒患者注意事项。

观察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 患者入院检查时,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为患者讲解科室相关规定、检查流程等,给予患者积极向上的能量,从而影响患者自身情绪,在患者等待过程中,可以为患者提供部分书籍或报刊,科室内部可播放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保持舒缓的心态。用通俗的语言为患者讲解电子胃镜检查对患者的利处,减少患者担心,将检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予以说明,使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了解患者病史,护理人员在检查前需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禁忌症或药物过敏史,一旦发现,需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 检查时,告知患者配合检查可减少不良反应,且可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取左侧卧位,将双手放置于胸前,双腿保持自然弯曲,医护人员将口垫放于患者口中,令患者咬紧,检查中,护理人员需使患者保持缓慢的深呼吸,观察患者表情,给予患者关怀,放松其自身恐惧心理。若患者有强烈的呕吐和恶心感,医护人员需按压患者双手的合谷穴,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3. 检查后,帮助患者缓解其不适感,告知其检查已顺利结束,嘱咐患者检查后注意事项,定期复查。

1.3评价指标

通过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评估患者心理状况,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数据处理

本报告中电子胃镜检查患者数据用SPSS20.0软件分析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形式表示,x2检验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述,当P<0.05时,说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50

69.67±9.46

38.94±5.12#*

65.49±8.37

39.48±5.47#*

对照组

50

68.59±9.72

49.61±6.53#

64.81±8.91

50.96±6.82#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相比,*P<0.05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50

39(78.00%)

9(18.00%)

2(4.00%)

48(96.00%)*

对照组

50

36(72.00%)

6(12.00%)

8(16.00%)

42(84.0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电子胃镜检查是当前诊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式,电子胃镜检查可以提前发现消化道病变,观察到黏膜表面的细微病变,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状况,该诊断结果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心理护理干预运用于电子胃镜检查中,更加强调了护理流程,护理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保护患者权益[2]。但心理护理需要面对不同的患者,患者之间具有差异性,因此,护理人员还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其阐明电子胃镜检查的必要性,使其能够配合治疗[3]

参考文献:

[1]朱威. 心理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及价值评估[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003(002):179-180.

[2]信延芳, 高丽华, 闫思玉. 体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检查效果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9(v.2;No.43):141+144.

[3]江凤清. 对接受胃镜诊疗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028):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