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的潜在风险与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耳鼻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的潜在风险与防范措施

贾雯 广元市中心医院 四川省 广元市 628000

摘要:耳鼻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较为精细,患者以中老年人及幼儿居多,增加了护理难度。此外耳鼻喉科的各项护理操作均具有较强的专科性,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要求相对较高,如护理人员在进行耵聍冲洗或外耳道异物取出等护理操作时,操作不当或专业性不强,极易导致外耳道或鼓膜损伤;在行鼻腔负压置换时,护理操作不当可能增加鼻出血、负压性头痛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等。为保证护理安全,本文分析了耳鼻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了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耳鼻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潜在风险;防范措施

引言

护理安全隐患与耳鼻喉手术效果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避免术中发生相关护理安全隐患,则及早以相应的措施防范为该科室不可忽视的重点工作。本次研究中对我院2020年一月-2020年12月耳鼻喉科收治的耳鼻喉98例患者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再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耳鼻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存在的潜在风险

1.1护理操作技术不规范

护理人员未完全掌握护理操作流程,未遵守操作流程实施护理操作等,均可能增加医疗风险。

1.1.1在行上颌窦穿刺

冲洗过程中,需在下鼻甲前1.5~2.0cm位置,将上颌窦穿刺针刺入,连接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后,冲出脓液。操作中,护理人员需准确判断穿刺位置,并控制上颌窦穿刺针方向、力度,以保证穿刺效果。但如果护理人员对操作不熟练,穿刺过前,可发生自面颊穿入情况,增加了面部皮下气肿甚至感染风险;如穿刺过后,可能损伤血管,引发出血等严重情况,如穿刺方向及力度掌握不好,还可发生穿破眼眶底进入眶内情况;在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时,如不慎将空气注入,则可能增加空气栓塞风险,一旦发作可立即死亡。

1.1.2外耳道冲洗的常规操作流程

为手持注射器,向外耳道后上壁缓慢推注温水,彻底冲出耳道深处细碎、软化的耵聍等异物。护理人员的操作要点是温水不能正面冲击鼓膜,且温水流速应控制得当。如护理人员冲洗用力过猛,可能发生鼓膜损伤等情况。

1.1.3鼻腔负压

置换是耳鼻喉科常用护理操作,通过负压作用,可将药物送入至鼻窦局部,进行反复冲洗、吸引鼻窦内分泌物等护理操作。鼻腔负压置换的操作要点是及时调整吸引器压力,且其压力应在24kPa以内,每次吸引时间控制在5-6s,以免负压刺激导致鼻腔出血。

1.2医嘱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按照医嘱实施护理操作,护理人员无权修改医嘱,此外不按医嘱执行护理操作也属于护理违规行为。但对于耳鼻喉专科护理工作而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出现医嘱有误或不明确情况时,应及时提出异议,在明确或更正医嘱后方可操作,但如果护理人员未发现医嘱中存在的问题,便可能增加潜在风险。如:医嘱开具采用冲洗外耳道方式治疗中耳炎患者,护理人员遵医嘱执行护理操作,便可能增加中耳、内耳感染风险。在行鼻腔鼻窦负压吸引操作前,需明确患者有无高血压、颈椎病等治疗禁忌症,如护理人员未询问患者便盲目执行操作,则可能增加潜在风险。

1.3患者自身因素导致的潜在风险

1.3.1患者个体化情况的差异

可能导致护理操作中存在潜在风险。如上颌窦穿刺过程中,常见患者出现短暂性晕厥这一并发症,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四肢乏力、血压下降等症状,分析引起患者晕厥的原因,可能与患者自身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对麻醉药物敏感性差或患者处于疲劳、饥饿、应激状态等因素相关。

1.3.2纯音听阈测定

可测试患者的骨导听阈及气导听阈,通过检测记录的曲线变化,可以明确患者的耳聋程度、耳聋类型以及具体病变部位。常规检测过程中不存在医疗风险,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反应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可能造成检查结果也有所偏差,从而可影响临床诊疗计划制定

2讨 论

耳鼻喉手术时术野受限,手术准备、操作时间均短,通常每天会接多台手术,加上该科室中的患者年龄具有过大的跨度,其手术护理干预工作尤为关键。依据本次分析的结果提出下述防范措施。

2.1落实安全核查

耳鼻喉科中的医务人员务必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知晓,手术室各项规范、制度亦务必严格落实。手术时要对患者的腕带严格核查,如果患者神志不清或者是患儿,则要及时和其家属全面核对。

2.2心理护理

术前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做心理护理,为其讲解疾病及治疗相关情况,使患者对自身病情有着进一步的认识,并带着患者熟悉手术室内的环境,仔细检查相关设备、器械等,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2.3调整人员配置

要建立耳鼻喉手术配合专科组,并配置充足的人员,需确保手术台上的物品及时清点,保证手术周转顺利。期间应注重洗手护士的配合情况,其务必管理好缝针、纱球、棉片、器械等,保证相关物品、器械及时清理、清点,标本亦应及时送检[1]。

2.4其他防范措施

要对患者进行坠床评估,并加强防护工作,安排专人保护具有坠床风险的患者,必要时给患者用上约束带、挡板等;术前要详细检查患者的面部皮肤,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患者面部皮肤的保护,避免其被器械损伤,术后也要彻底清洁其面部皮肤,并再次观察其面部皮肤的完整度;强化呼吸、循环系统管理,为患者气管插管后务必妥善固定导管,并控制插入深度,手术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避免患者的导管被压;再者是对输液情况严格管理,注意儿童与老年患者输液时的血管穿刺,并务必要妥善固定,确保输液顺畅,对输液速度也要严格控制。

2.5强化法律意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需培养并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讲解典型的医疗纠纷实例,使护理人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方法,因此护理人员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解决患者提出问题,关注患者感受,从而达到减少护患纠纷,营造安全医疗环境的目的。

3 讨 论

耳鼻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存在潜在的风险,为避免出现护理差错事件,护理人员应树立风险意识,并掌握防范风险、应对风险的策略。针对耳鼻喉的专科特点,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流程,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采取措施防范,有针对性的进行专科护理知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于护理技术操作经验不足的年轻护理人员,风险防范培训更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总之,耳鼻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存在潜在风险,因此护理工作中需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风险管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使护理人员树立风险、法律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从根本上减少护理潜在风险,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成玲.耳鼻喉门诊患者护理突出问题及处理措施[J].医药前沿,2016,6(29):226-227.

[2]张菊花,洪慧革.耳鼻喉科护理操作技术的潜在风险与防范[J].中外医疗,2013,32(31):169-170.

[3]刘霞,王敏,曾艳等.耳鼻喉科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饮食保健,2017,4(18):108.

[4]张莉.护理风险管理在耳鼻喉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3):94-95.

[5]丁丽英.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7):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