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边境贸易合作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8
/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边境贸易合作机制研究

武妙灵

广西大学商学院 530004

摘要:2013年9月到10月,在访问中亚、东南亚国家期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越南与中国南方接壤。1992年中国与越南关系正常化以来,双方经贸关系得以复苏并快速发展。越南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国家,且中越贸易不断深入发展。因此,针对越南贸易现状及中越贸易潜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越双方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关越南贸易现状及中越贸易合作关系的内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青睐。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越边境贸易;合作机制;

引言

根据"带内"倡议,越南国家还积极响应并在业务层面加快越南的"带内"倡议和"双向运动",以促进跨界经济共同体的建设。据2017年贸易顺差121.7亿美元的中国海关称,中国成为越南第一个超过1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伙伴,中国及其国家的双边贸易呈现积极发展。分析两国间的实际贸易和跨界贸易合作是执行带内倡议的直接证据。但是,由于中国和越南两国经济发展不同,跨境贸易合作仍存在一定障碍。

1越南贸易现状

越南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2002年越南进出口总额为364.52亿美元,到2017年增长至4281.30亿美元,增长10.7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8.29%。其中,出口总额从167.06亿美元增长到2151.2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9.07%,进口总额从197.46亿美元增长到2130.10亿美元,平均增长17.85%。贸易杠杆方面,由于进口规模一直大于出口规模,越南贸易一直呈逆差之势。2002年越南逆差额达30.4亿美元,到2008年达180.2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16年与2017年越南逆差额分别为16.02亿美元与21.10亿美元.越南进出口市场:越南进出口市场众多,遍及世界各洲。2017年越南最大出口市场为美国,出口总额达415.92亿美元,占越南出口总额的19.3%。越南最大进口市场为中国,进口总额达585.92亿美元,占27.5%。中国是越南最大进出口市场,进出口总额达939.96亿美元,占21.96%.越南主要进出口SITC0(食品和活动物)、SITC5(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7(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SITC8(杂项制品)。越南对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需求较为旺盛,主要由在越南投资的国外企业进口,经加工后再出口。越南尚不具备生产商品原材料的能力,只能参与加工过程,商品的核心部分仍属国外企业所有。可见,越南的商品结构不合理,越南出口商品类型有限,尤其是越南SITC0农产品等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潜力有待开发。

2当前中越边境贸易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2.1中越政策执行不到位

当前,跨境贸易政策基本上由两个层次的政策规定组成,包括国家一级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国务院根据边境贸易发展情况制定的相应规定。为了加强中国与两国贸易的发展,两国政府签署了10多项双边贸易协定,如1994年《关于设立中国联合贸易贸易委员会的协定》、《两国政府间过境公约》、《旅游合作公约》,其中涉及中国与中国边境贸易的主要方面,并规定了两国间的边境运输。但越南缺乏有效改善和有效建设边境运输合作基础设施工程,这就要求遵守规定。开放地中海区域的八个海岸线、九块土地和40多个国内市场价格远未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加之越南政府缺乏对中越边境口岸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导致这些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普遍薄弱、简陋,无法实现中越边境健康的贸易往来,甚至有些设施由于简陋且年久失修,存在着极大安全隐患。例如,在东帝汶等过境点和散居地、德里首都、基础设施发展前沿、贸易区的必要建设项目以及某些贸易路线或自由贸易过境点之间,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避难所。边界贸易的相应安排领域也只是能够在跨界贸易进程中保持合作机制有效运作的多边贸易机构,因为以前制定的政策无法执行。

2.2限制性跨界机制不足

中越双方在边境地区建立经济合作区,对边境贸易中越两国边境管理部门进行了责任分担,但垂直机构与当地政府机制不充分协调,在中越边境开展贸易的各企业、经营者等必须经边境管理部门认证后方可办理报关手续,浪费了交易时间和运输成本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中越边境贸易合作组织约束力不足,缺乏有力的协调、沟通机制或机制。中越边境贸易合作组织除边境管理部门外,还包括会议、论坛等贸易交流,但高级东盟商会领导人高峰论坛、中国-东盟企业家合作高端对话会、泛北合作论坛、“两廊一圈”等论坛主要以对话、协商为主,其合作机制呈现出松散结构,缺乏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约束力,不便于处理中越边境贸易中的日常事务,特别是对于边境贸易中出现的摩擦和争端也缺乏权威争端仲裁机构。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边境贸易合作机制重构

3.1发掘合作潜力,规避恶性竞争

尽管近年来恢复了“扭转全球化”,但在寻求全球贸易和共同管理的面向发展的框架方面,全球经济困难和政治变化应该存在。带内倡议既是促进新的区域贸易关系的重要战略办法,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执行方式。中国与越南在当今中国贸易流通中的“竞争力”正在增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贸易谈判仅仅走向零和游戏。特别是自1991年以来,中国和越南领导人之间的合作非常密切,中国和越南应努力扩大合作空间,控制公平竞争。中越双方需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会,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坚持落实“两廊一圈”发展规划,在实现两国边贸物流、仓储、交通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方面共同努力,增进互信,提升贸易层次,拓宽合作范围,弥补越南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问题,从而努力满足日益增长的两国交往的政治、经济、贸易需要,如积极落实《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忠实履行各自承诺,出台相关政策,共同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简化政府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降低非关税壁垒。

3.2发挥“一带一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作用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经过7年多的推进和发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中涉及的国内沿线省份和城市充分考虑了区域发展均衡的问题,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两条线路打通了国内不同地区的人才、物资等资源的流动;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又在更加宏观的国际视野下,将国内各省份与域外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对接,最大程度地统筹优化区域发展资源。“一带一路”倡议为跨区域经贸合作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合作平台,延伸了区域投资、出口与消费的覆盖范围,扩大了区域经济市场空间。“一带一路”既能带动中国西部和边疆等欠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缓解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又能推动中亚地区、东南亚地区、中非、中欧等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好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推进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合作。这再次释放出国家将“一带一路”与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进行协同发展的信号。

3.3建立协同升级、互利共赢的内在动力机制

首先,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双方的产业发展和升级。一方面,中国应不断加大创新资金的投入比重,不断推进技术进步,继续提升中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越南也应在与中国产能合作过程中,不断学习中国的技术、管理经验等先进成果,吸收其中的创新要素,实现本国的工业化发展,逐渐提升其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其次,通过专业化分工来实现价值链的升级。国际产能合作并不是传统的单一合作方式,而是双向的较为复杂的合作,往往需要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密切合作。中国与越南产能合作应促进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并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升级,企业可凭借其专业化地位获得更为可观的分工收益。最后,通过价值链扩展来实现双方的协同升级。中国应从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环节逐渐向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创造及品牌服务发展。越南也应在产能合作中加大市场开拓等环节的投入力度,通过开拓市场来进一步推进生产升级。综合来讲,这三大内在动力是中国与越南产能合作实现协同升级、互利共赢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最后形成中国与越南协同升级、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机制。

3.4提升中越边境贸易管理机构治理能力

中越边境贸易既有官方层面的贸易往来,又有民间层面的贸易往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越边境贸易额有了大幅度提升,这就需要相配套的、高效的边境贸易管理机构,但是现存边境贸易管理在人员数量、能力、素质等方面却存在治理弱化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一治理缺陷,中越两国应该提升边境贸易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特别是针对边境贸易检疫、商品质量控制等专业性人才的缺乏,必须通过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专业人才的引入为手段,全面提升边境贸易管理机构的治理能力,更好服务于中越两国边境贸易。另外从治理角度来看,还需要制定“一带一路”的章程、行动规则、工作计划、成立秘书处规则、成立专职机构规则等一系列治理机制体系,通过规则的制定来推动共识转化为合作机制,促使中越边境管理机构可以按照规则开展贸易。同时,还应该继续实施下放给中越边境地区省市管理机关主体权,实施边境地区的“放管服”工作,将边境贸易管理权下移到地方政府,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边境贸易管理的自主权,有助于中国边境贸易管理。特别是在处理中越边境贸易争端和问题时,还要建立专门的中越两国边境贸易协调机构或仲裁机构,按照中越两国制定的规则对边境贸易过程中的争议进行有效协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外交争端,使中越边境贸易管理能够更加高效、顺畅。

结束语

随着在贸易倡议框架内的合作不断加强,双方的贸易关系将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考虑到其他国家正当关切的问题,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以谋求发展的目标,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容应进一步深化。除了共同追求经济发展的互利外,中越双方还应共同努力,促进文明交流、安全架构、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从而通过多维、多层面、合作性的联系,形成国家命运的双边共同体,促进中国与各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贞.“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边境贸易合作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21):162-164.

[2]高鲜菊,阮氏青平,谢氏心.中越边境地区越南市场及其贸易活动初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5(05):14-21.

[3]佟光霁,刘畅.中越农产品贸易特征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15):136-140.

[4]刘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边境贸易及相关法律配套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20(08):103-104+132.

[5]刘聪.中越边境边贸结算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7):173.

[6]隆霄鹏.关于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几点思考[J].法制博览,2017(34):245+244.

[7]卢越英.中越边境贸易管理中的政策对接研究[D].广西大学,2017.

[8]阮松海.中越边境贸易发展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