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青秀山风景名胜区K区规划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0
/ 2

试析青秀山风景名胜区 K区规划设计

胡淳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面临种种挑战,合理处理景区与城市协调统一,对于景区保护利用尤为重要,本文以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区K区为例,从交通组织、资源整合、水景营造等方面切入,制定了生态优先、保护开发并重的规划策略,这对于协调青秀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关系, 助推南宁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南宁市;青秀山景区;规划设计


青秀山风景名胜区是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南宁市首个AAAAA级景区,作为推进南宁“中国水城”、“中国绿城”建设的关键部分,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对于南宁市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结合建设K区面临的突出问题,旨在通过规划设计协调青秀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1.项目概况

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地处亚热带,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季风影响,全年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季节分明,植物可以终年生长。K区位于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东南部,为青秀山总体规划确定的12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之一,规划面积为157.60公顷。K区处于森林植物园区内,拥有青秀山面积最大的景观游憩水体——蜡烛湾水系。K区整体形成两轴三区多园的空间结构,两轴即引领K区发展的南北轴线以及衔接青秀山景观视廊的轴线,三区分为南门、游客服务中心、专类植物园三大功能区,多园包含盆景岩生植物园、肉质植物园、青秀花园、中心水景园、亚热带植物岛。目标打造为青秀山规模最大的生态水体景观区、广西最具亚热带特色的植物科普乐园。

2.规划特性

(1)综合性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规模大,涉及内容多,规划要求高。可以说,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与复杂性较强的工作。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包罗万象,既有秀丽宜人的自然景观,又有内涵丰富的文化景观,更有涉及城乡协同发展的内容。也正是内容的充盈性与丰富性,对统一规划提出了一定的标准要求。当前,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强调统一规划工作必须遵循“国家所有,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各地的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权最终归国家所有,但是各行政区划有权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预。

(2)科学性

当前,国家全面倡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作为景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更要遵循科学性原则。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是建立在对多学科的调查与分析基础上的,如地理环境学、生态地质学、社会人文学和自然环境科学等。与此同时,完善优势资源配置,合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和远程遥感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水平与综合管理水平。

(3)控制性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对景区重点区域的土地使用性质、保护和控制要求、景观和环境要求、开发利用强度、基础设施建设作出具体管制规定,丰富内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指引景区的具体开发建设。由于发展需求与规划形式不同,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控制内容包括强制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两方面,为规划预留弹性。

(4)发展性

发展性是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重要特性,旨在保护优势资源与特色资源,兼顾长效性与合理性发展。2018年以前,国家住建部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与经营管理的直接行政管理机构,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过度注重绩效,对资源保护缺乏重视的问题。随着风景名胜区的主管权转交给林业部门,进一步强调景区规划协调性、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及环境保护长效性,为景区的持续稳定经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重难点与对策

(1)优化内外交通、交通预测校核,合理组织门区交通

城市交通规律十分复杂,与区域综合社会经济实力、城市综合规划的决策驱动力、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发展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有关,南门为青秀山主大门之一,周边交通情况复杂,规划通过对交通流量预测、交通流线分析,优化南门区内外交通衔接,对南门周边主要路段流量及服务水平预测进行校核,确保南门区交通的合理组织。

(2)文化体验为魂、差异互补发展,构建中国-东盟文化旅游产业链条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加快,中国与东盟合作日益加深,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南宁重要的对外展示窗口,应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K区与南宁东盟文化博览园一路之隔,强调差异互补发展,以文化体验交流为核心,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差异化产品,构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平台,填补南宁—东盟非遗文化交流载体空白。

(3)生态保护优先、满足个性需求,策划有竞争力的项目

以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为j前提,因地制宜的适度开发,达到既保护资源环境,又合理利用资源,实现青秀山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围绕K区定位,突出森林植物园、蜡烛湾景观水系的特质,整合各方需求,对应城市功能加强旅游配套建设,形成植物科普、户外亲子、水上游乐等多元主题游线。

3创新与特色

(1)运用交通区域与地区模型,合理进行交通预测,优化门区交通组织

针对南门区交通的复杂性,规划从经济、人口、土地利用强度做出合理假设,采用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方法,构建交通区域与地区模型,对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其他运输方式转移交通量进行预测分析,确保南门区内外交通组织的科学合理性。

60a5bf7431f0a_html_69aa080a56e635ce.png

南门区交通流线分析图

60a5bf7431f0a_html_cf7c407bfd825bd8.png

南门区域道路服务水平分析图


(2)打造“蜡烛湖、滟湖、小龙潭”多重水空间格局,营造交相辉映的水与植物景观

针对K区丰富的水系资源特质,规划打造蜡烛湖、滟湖、小龙潭多重水空间格局,融入风景型、原生态型、浪漫灿烂型三大植物水景。蜡烛湖为蜡烛湾最大水体,水面宽阔,水中多岛,以观景、水上活动和水景表演为主;滟湖为指状水系,利用周边光线对水面产生的光影效果,营造变化万千的“滟”湖效果;小龙潭与南门形成对景,与肉质植物造景相互映衬,营造一种静谧感与的空间进深感。

60a5bf7431f0a_html_ea4c007518074dce.png

滟湖效果图


60a5bf7431f0a_html_32066609fb5c0294.png

小龙潭效果图


(3)引入弹性海绵景观,实现水域季节性变化

①动态水面景观设计

针对场地由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出现的两种不同景观效果,设计提出打造“动态水面景观”的理念。主要手法为:不同竖向的水体景观、旱湿两生的植物配置、布置木栈道、亲水平台等设施。

60a5bf7431f0a_html_16422a0429e3599d.png

丰水期时景观效果


60a5bf7431f0a_html_24f24ff108824a5c.png

枯水期时景观效果

②细胞化的海绵理念

利用现状用地条件,通过土方平衡进行竖向设计,生成大小不一的湿地泡。通过地形与水泡的穿插,延长水陆交接面,扩大汇水面积,增加竖向景观层次,营造丰富的物种栖息环境。

60a5bf7431f0a_html_ff8bb56c98848e13.png

改造前后水系平面示意图

③分层水景观

分层蓄水:结合地形及现状水系,构建梯级水系景观系统,进行分层蓄水,打造不同的水景观效果,确保较大的汇水面积,保证水网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性;

分层防渗处理:结合地形及设计水面大小,对中部水溪细胞湿塘进行防渗处理,蓄留雨水;现状水塘及水库水量充沛,设计保留现状,不做防渗处理。

60a5bf7431f0a_html_6ad432ca7f9f1836.png

(4)设计多样化的驳岸类型,满足复杂水环境的生态保护与景观营造需求

考虑到K区内复杂的地理环境,陡坡、缓坡、低谷与水体相互联系,形成了开阔的水面和狭长的溪流。护岸线蜿蜒曲折,植物生长茂盛,规划设计了生态型草坡驳岸、生态型硬质驳岸、沙滩驳岸、景石驳岸等护岸类型,这对于营造一个自然、生态、多变的滨水景观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60a5bf7431f0a_html_874eaf7d5e5a91be.png

草坪驳岸断面图

60a5bf7431f0a_html_40c96cb51c2db390.png

硬质驳岸断面图

60a5bf7431f0a_html_b6789b2edad38964.png

景石驳岸断面图

4.结束语

规划尊重生态本底,坚持创新引领,丰富、升级游赏功能,进一步完善青秀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系统、游客服务系统,满足游客群体的多元需求,力争使青秀山风景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游赏组织和游览设施水平均达到一流水准,促进南宁地区的风景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创建具有国际影响、独具特色的南亚热带旅游区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聂永雄,唐世斌,郑道,等.基于游客感知的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游憩动机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9,044(006):88-91.

[2]红石峡景区规划设计[J].世界林业研究,2020,v.33(01):124-124.

[3]李山.旅游景区规划的钻石模型[J].城乡规划,2019,000(006):69-78.

[4]杨尹.基于生态思想的景区规划设计实践[J].世界林业研究,2020,v.33(02):126-126.

[5]丁亚萍,徐斌."四宜"理念下的临安天目山村落景区规划建设[J].福建林业科技,2019(2):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