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马舒 1 王璐 2

1. 南阳市土地储备开发中心 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2. 社旗县自然资源局 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产业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新要求,如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现代化质量等。因此,本文就国土空间规划对农村产业规划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希望给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开始进入到新时期阶段,产业兴旺的总要求不仅为我国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明确的前进方向,还将农业产业发展提上新的高度。同时,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应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等原则,强调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已经迎来了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村产业应与时俱进,探寻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且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农村产业规划新路径,才能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目标,为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保障。


1.国土空间规划对农村产业规划的具体要求概述

1.1准确把握农村环境和资源优势

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农村规划编制应从土地向空间资源转变,由于农村范围内资源要素种类繁多、关系密切,为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并不破坏农村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村产业经济,应准确把握农村现状资源环境情况,为后续农村产业布局和规划的优化提供依据[1]。农村资源现状情况的摸查方法具体如下:一是参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详实比对农村范围内的土地,明确山水林等重要资源的数量规模、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情况;二是根据农村环境承载能力及关键限制因素,科学评估农村资源环境、国土空间开发潜力及空间开发特征等。

1.2农村产业布局应兼顾刚性和弹性要求

首先,农村产业经济发展除了与村集体和村民个人利益相关外,还直接影响国家和地方的整体利益。因此,在农村产业规划时,应采取一定的刚性管控手段,旨在保证农村产业规划的公平公正性和权威性。例如:农村范围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历史文化遗迹等,需要采用刚性指标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不会对其造成破坏,进而确保农村发展具有持续动力[2]。其次,农村产业规划在落实刚性要求的同时,需要注重弹性要求的考虑,即根据农村独有的自然资源、村民需求、发展条件等,引进具有特色的本土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大力发展农村产业,还可以促进形成农村产业优势,使得其能够在当今复杂市场环境中得以快速发展[3]

1.3统筹各项要素考虑产业发展,保护与发展并重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多规合一”的规划,要求各类各级规划坚持全域统筹,统一管控所有要素。农村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内容中的基础部分,也应贯彻落实农村全域国土空间整体管控的具体要求,统筹全农村的生态、生活空间[4]。因此,在农村产业规划时,不仅要考虑产业空间,还要考虑其他要素,具体做法如下:一是严格按照上位规划要求,明确上位规划内容中对农村区域规划布局的具体要去,在此基础上,明确农村产业未来发展的具体方向;二是不断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空间布局,在秉承保护生态环境、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建设用地规模不过度增加的原则下,对农村产业用地规模及布局进行深度优化,为农村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空间。三是制定详细的农村产业用地管制规则,具体包括准入准则、开发强度等,并落实相关措施保障村民坚守,互相监督。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2.1分析农村产业基础

农村产业基础分析是产业规划工作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基于“三调”成果和现状调研数据、上位规划要求进行。首先,根据上位规划对农村产业的具体要求,对农村产业的时空布局进行优化和确定,具体说就是对农村当下经济情况、环境等进行分析,明确农村在不同层面所能够承担的产业分工和发展依托,为合理地判断和明确农村产业发展趋势和主导产业选择提供依据。其次,注重村民意见收集,通过产业专题问卷调查来关注村民对产业类型、运作模式等的需求,为确定产业发展目标和策略提供依据。

2.2制定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策略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策略应从农村现实基础和发展目标出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筹农村现有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要求,具体来说既要贯彻落实上位规划的永久农田保护红线,合理地安排农业发展空间,逐步引导农业生产规模化、品牌化、生态化转变。二是兼顾刚性要求和弹性需求。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不破坏生态环境、永久基本农田、历史文化遗迹等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然村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村民需求等制定出多样化的产业规模和布局等,并持续跟进评估农村产业规划建设情况,确保农村产业项目能够向规划目标逐步推进。

2.3加强农村产业引导

在明确农村产业基础和制定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应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有效地引导,具体包括选择主导产业、产业项目策划和产业空间分布。首先,主导产业选择,应根据农村产业基础和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确定,通常包括农业主导、加工主导等。不同的主导产业模式其实用性不同,以农业主导为例,其主要适用于农业资源丰富、养殖条件良好的农村,可以向市场提供绿色农产品;而加工主导则是适应于具有特色传统手艺的农村,主要输出产品是手工艺术品。其次,农村产业项目规划,应遵循可行性、价值型等原则,对规划项目进行推广,指明各产业的位置、规模等。最后产业空间分布,农村产业空间布局应遵循环境保护、区域协作等原则,合理地确定农业生产区、加工区、商旅发展区等产业功能区的空间分布与规模,并进行相关配套项目的布局。


3.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应考虑保护与发展并重、兼顾刚性和弹性等要求,并在实践中分析农村产业基础,同时制定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策略,才能引导农村产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树范.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微[J].山西农经,2021(06):54-55.

[2]柏瑞芬.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产业升级及农村经济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3):69-70.

[3]张云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对策探索[J].山西农经,2021(05):51-52.

[4]张振华,杨林平.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