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6
/ 2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策略

王 明诚

济南市济阳区畜牧兽医局 山东 济南 2514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我的畜牧养殖业开始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产生了粪污、空气和水污染问题,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的应对在规模化畜牧养殖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破坏,应该采取科学的废物资源利用新模式,引导广大的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参与到资源的科学化利用中,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资源化利用;影响

引言

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对农业现代化及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在科技辅助下,畜牧养殖规模化成为常态,并在提升养殖户收入的基础上实现了精准扶贫和三农问题的解决。畜牧养殖的规模化促进了养殖业的多元化发展,并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探讨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及具体应对措施,以实现畜牧养殖的绿色生态化。

1规模化畜牧养殖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1. 对于水质的影响

实际的养殖过程,畜禽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养殖废水、尿液以及粪便等污染物,多数养殖管理人员缺乏环保意识和处理能力,不加处理地将其排放在沟渠或河道中,由此对周边的水资源造成了污染。废水在经过雨水的冲刷后会渗透或者直接汇入地下,导致地下水水质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养殖废水废物中含有多种有机物、病原菌以及其他活性物质,废水废物若随地下水汇集流入江河湖泊后,会导致水体恶化,对水生物的正常生存也会造成一定威胁。

    1. 对于空气的污染

饲养过程产生的粪便、尿液以及畜禽皮毛,以及养殖应用过程中的部分饲料等物质,都会增加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在其发酵或挥发后会产生难闻的刺鼻气味,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除此之外,牲畜生长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从而加剧全球温室效应。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结果指出,每年的畜牧养殖行业会排放71×10 8 t的二氧化碳,其中规模化养殖牲畜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

  1. 3土壤污染

动物排泄物(尿液、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可将这些有机物配比成肥料,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指标。但是,若粪便排放量过大或配比不科学时,可能会造成土壤中某类元素超标,影响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另外,若粪便处理不规范,还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硬化的现象,不仅会降低当地土壤的质量,还会导致土壤内含有大量微生物,进而诱发各类污染现象。

2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环境影响的改进措施

2.1科学选址,完善配套设施

规模化畜牧养殖,选址是关键,是减少污染的重要路径。在选择地址时除了要考虑交通因素,还要考虑环境因素,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选择地址,并对养殖场进行合理规划,以实现畜牧养殖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在选择地址后,要对养殖过程中的各种设施进行配套,目的是依托科技手段对养殖过程中形成的废物废气进行处理,在二次利用的基础上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以实现规模化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重视环保意识的渗透及推广

当地政府应向养殖场工作者宣讲符合内蒙古地区环保的生态规划思路,通过提高养殖工作者的重视程度,了解畜牧养殖过程中会出现的污染物种类,进而提高规模化畜牧养殖技术的规范性。首先,宣传人员应向养殖工作者说明环保养殖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组织相关学者、专家普及标准养殖的方式,特别是需要阐述相关法律法规内容,提高养殖者的法律意识。在此过程中,宣传人员可利用“互联网+”的推广思路进行宣传,即结合线下宣传教育,在线上平台(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关联性的法律政策,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推广,让养殖者在动态化的感受、体验中掌握专业的养殖技能。其次,工作人员还需积极调整畜牧业的生态结构,打造以肉牛、肉羊为主体,同时优化羊毛、奶业的产出的生产模式。通过完善各部门的基础生产力,引入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养殖基地的技术标准。例如可打造特色养殖品牌,借助线上自媒体平台展示出“一体化”的养殖、给料、废弃物处理方式,有利于降低传统生产过程中的生态污染。最后,当地政府还应全面监督各养殖场的养殖、生产情况,总结现阶段养殖问题,并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各类不规范操作,控制不规范养殖对环境的危害。

2.3调整区域内畜牧养殖结构

相关单位可以针对所在区域内的规模化畜牧养殖场所进行全面的勘察整合,对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调查,从而进行限养区、禁养区以及养殖区的合理划分,以此实现对畜牧养殖结构的科学调整。要求养殖户在进行养殖场所建立的同时建立同等规模的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场所,并做好相关设施的配置,从而提升畜牧养殖场所的污染物治理能力。此外,畜牧养殖行业还可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开展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价值,为区域内的畜牧养殖结构的科学合理化提供助力。

2.4重视污染物的运输管理

粪便运输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采用科学的方式运输污染物,及时处理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及带病死禽,避免污染物处理不规范而造成的交叉感染现象。同时,若养殖基地内出现传染病情况时,养殖工作者需要做好防疫工作,通过注射疫苗、隔离处理等方式,控制病原体的传播,这对于维护生态的稳定性是有利的。通过上述方式改革养殖技术,同时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了解各类污染物对当地环境的危害,采用必要的防疫处理方式隔离流行病对养殖产业的危害,从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当地政府还应及时普及各类养殖样式及标准化的养殖系统,分析现阶段畜牧养殖的问题所在,利用必要的教育形式宣传科学养殖措施,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

3结束语

科技发展背景下,规模化畜牧养殖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形式,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畜牧养殖企业及人员要树立生态养殖理念,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依托科学选址、完善配套设施、选用生态养殖技术、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等对规模化畜牧养殖进行综合管理,实现规模化畜牧养殖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静萍,申杰.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24):63-64.

  2. 韦云嵩.畜牧业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兽医导刊,2020(15):58.

  3. 柳泉.浅谈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6):63+65.

[4]周志新.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