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道路规划管理与工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关于城市道路规划管理与工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周敏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4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城市正在不断扩大发展,而中小城市也在飞速跟进,城市路网的规模与结构出现了巨大改变,也面临了若干问题,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规划管理和服务效率有了全新要求。因此,对于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把控尤为重要。下文仅就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简要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管理;道路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1城市道路规划管控存在的问题

1.1道路规划设计不合理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数量也日渐增多,原来的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以往的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中,因生活水平和人口的诸多原因,很多城市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区分开,很多道路共用。然而,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口和车辆的增多,人机共用道路的城市交通系统已经不能承载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一些城市因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得不合理性,直接造成了城市交通的拥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同时,老城区几十年前的建筑多为当地居民自行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楼房建设任意随性,居住区域之间没有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对现代城市道路的规划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1.2路网功能效率低下

道路工程管理建设工作和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姿态,二者之间缺一不可。但早年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更加关注道路建设的具体数量以及道路施工的效率,其并没有将道路施工纳入城市交通规划范畴当中。该情况导致道路工程的实际通行效果和原本交通规划存在矛盾冲突,尤其很多道路都存在横断面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该情况限制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发挥。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该问题,一方面是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缺乏长远考虑,并没有对道路当中的车流量构成情况以及道路需要发挥的交通功能进行合理分析[2]。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并没有实地考察路况,而是单纯凭借交通部门所提交的调查信息来进行道路设计,该情况导致设计人员并不了解道路实际情况就已经完成设计图纸[1]。如此,道路建设虽然按时完成,但无法实质性的解决道路交通问题,路网运行效率低下,道路交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优化策略

2.1道路交叉口规划

道路交叉口规划应当遵从特定的规划原则。道路交叉口是整个城市道路规划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出交叉口的交通功能,需要遵从下述几点原则:首先,针对性原则。交叉口的设计需要根据城市实际交通状况来完成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影响交叉口功能的因素,设计出更为科学的方案,确保该方案对解决道路通行问题具有针对性;其次,协调性原则。道路交叉口的设计需要遵从上位规划,在掌握交叉口内的车道规模需求基础上,对交叉口的空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控制车辆在交叉口的等待时间,提升交叉口路段的通行能力,促使各个车道之间发挥协调作用[2];最后,系统性原则[3]。对道路交叉口进行改造需要遵从系统性原则,也就是要保证改造的全面性,从整体交通规划入手,而不是单纯改造某个交叉口,该种改造方式不仅无法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还会让矛盾转移到其他的路口。

2.2各级路网规划

首先,要设计好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主要负责为车辆提供长距离快速通道行驶服务。在设计快速路时,车道规模一般在双向4车道及以上,同时,要对城市内部交通和对外交通的有效连接高度关注,保证关键节点的畅通性。其次,要设计好城市主干路。主干路的作用在于承担城市交通的骨架支撑功能。主干路的设计要一般要具备双向4车道机动车道以及两侧分隔带隔离而成的非机动车道,以此保证道路交通能力;对于主干路与快速路、主干路及重要次干路的交叉口区域应适当扩建,防止成为交通瓶颈。最后是次干道的设计,要注重充分发挥其集散功能,从而有效提供生活服务。在设计支路方面,应当将其设置在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周边,注重为人民群众的步行、自行车的行驶、公交汽车的行驶提供便利服务。

2.3道路横断面规划

横断面的规划设计也是当前城市道路规划当中比较明显的问题,解决该问题也需要从交通规划角度整体、系统性考虑。首先,在设计交通路线时,需要先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情况,了解该路段车辆的通行速度,掌握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分析相关上位规划对道路的功能定位。在综合考虑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道路的红线宽度和断面规模[3]。其次,开展交通规划管理工作需要考虑到道路的畅通性,为此,要先对道路使用年限末年的交通量进行预测,然后依据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进行横断面设计,促使设计完成后的车道数量满足车辆通行需求。最后,在机动车辆明显增加的情况下,道路横断面设计应该优化分配比例,适当设置隔离带和道路附属设施,必要时可通过设置绿化带来预留后期车道拓宽空间。

3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管控策略

3.1重视对设计方案的优化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建设管理工作质量,需要从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抓起,重视对道路设计的优化工作,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不同的道路设计方案展开评估,选择其中最为合理且具有较高经济性的设计方案,使得道路工程在后续建设阶段能够为施工提供科学引导,避免出现技术团队与现场施工人员对图纸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影响整体项目施工周期,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等情况。同时,在项目设计阶段,需要设计人员重视对施工现场的考察工作,充分考虑可能影响道路施工的各个要素,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和落地性,进一步保障道路工程质量。

3.2强化对施工质量的管控

首先,制定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管体系。在道路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企业需要科学划分权责,为相关负责人制定清晰的分工计划,以此来为施工过程的实效性提供保证。其次,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的监督。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很高的工作,所涉及的施工环节较为复杂,一旦某个工程环节没有处理好,就有可能会对道路的整体质量和后续使用性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基于此,相关工程单位需要严格落实好各个工程的监督和管理,相关监管人员需要高效的履行好自身职责,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质量的控制,将质量病害控制在萌芽状态,以此来规避由于监督不完善而造成后续施工人员返工问题。再次,做好道路的养护工作。在道路施工阶段,需要技术人员重视道路养护工作,维持路面表面的温度与湿度,避免道路施工后,由于气候因素造成路面开裂,影响到道路施工质量;需要施工单位保证充足的资金支持,便于后续养护人员能够按照养护工艺的要求,对道路施工区域进行养护,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4]。最后,避免城市交通在投入使用后,由于交通管理工作的不足,允许超限车辆驶入城市道路,超过道路的设计负荷造成路面开裂。针对这一特殊情况,需要设计人员针对性的设计限载标志牌,以及优化交通组织,有序安排各类车辆的通行路线和通行时段。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出行需求大幅提高、出行结构更加复杂,人们对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当加强对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把控,方可适应城市发展对道路交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尼桑拉.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及管理策略[J].科技视界,2018(25):259-260.

[2]朱松巍,靳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8(08):28.

[3]巩建国,朱建安.城市占道施工精细化交通管理对策研究[J].汽车与安全,2018(05):74-78.

[4]张亚飞.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J].智能城市,2017,3(0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