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兴趣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小学数学兴趣的研究

魏巍

重庆市北碚区人名路小学蔡家校区

摘要: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它通过对学生数形思维的开发与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运转能力与拓展性思维运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还不完善,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弱,再加上数学独有的抽象性特点,容易导致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不同方面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培养成为终身不断学习、主动学习、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坚持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特征限制的影响,判断事物比较注重直观感受,即眼见为实,抽象性思维能力较差,导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理解起来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论证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运用能力。例如,在进行“十以内加减法教学”时,如何把抽象的数字转化文具体的实例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十根小棒分为两堆,并记录下分的结果,再向同学展示分的结果。有的学生说可以分成“2和8”,有的学生说可以分成“5和5”,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分为“4和6”,如此一来,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通过具体形象的实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加深了对加减法的认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二、借助游戏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枯燥的数字难以提升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填鸭式”教学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上做到创新,多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实际角度出发,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来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诸多教学模式中,游戏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之一,因为小学生具有爱玩、好奇的天性特点,游戏和故事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充分运用游戏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进行乘法口诀的学习时,为加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可运用乘法接龙的游戏来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印象:

  第一个学生:“一只兔子1张嘴,2只眼睛,4条腿”;第二个学生:“两只兔子2张嘴,4只眼睛,8条腿”;第三个学生:“三只兔子3张嘴,8只眼睛,12条腿”……

  如此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反映能力与运算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可通过表演节目来助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运转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即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不断开拓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确保每位学生跟上教学进度,以全面提升教学成绩。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口算题练习时,教师可挑选一名学生担任小老师,在黑板上随意出口算题,两名学生为一组,左边的学生把答案悄悄告诉右边的学生,右边学生来判断对错,如果错了要摇头,左边学生可再算一次,再次错了就要报告给小老师,小老师可经过黑板演练,向学生展示正确答案,以此来巩固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灵活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也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重拾对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策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某一时间段内或者某节课中,对表现优异、成绩上升明显的学生提出表扬,以资鼓励;对表现较差的学生提出批评,合理指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缺点与不足,并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督促学生进步。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个体化差异的特性,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不同的数学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拔高性的数学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与知识掌握能力,做到分层教学。在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也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布置作业,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重点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重点进行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班级学生数学整体能力的全面提高。

  五、结束语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全面提升,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更要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方针,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木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5):90-91.

  [2]王珏.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4):59-59.

  [3]全婷.基于數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