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刘启灵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镇中心卫生院 宁夏中卫 755100

摘要】目的:观察在慢性胃炎疾病治疗中使用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法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38例(2019年3月-2021年3月),雷尼替丁治疗法用于对照组,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法用于观察组。结果:治疗前,两组胃酸分泌量及胃液胆汁酸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酸分泌量及胃液胆汁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疾病治疗中使用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方法,使患者的胃黏膜炎症反应得以减轻,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雷尼替丁多潘立酮慢性胃炎;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促使慢性胃炎疾病发生率大大提升。慢性胃炎本身作为一种消化内科疾病,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与十二指肠胃反流、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感染幽门螺杆菌有直接关系,在发病后极易引发患者出现腹胀、便秘、腹痛等不良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感,在发病后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并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1]。现阶段,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胃炎疾病临床治疗中,本文将3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9年3月份至2021年3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3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19例。对照组,男、女为8例和11例,22-68岁,均值(45.7±2.4)岁;观察组,男、女为9例和10例,23-69岁,均值(45.9±2.6)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雷尼替丁治疗法,给予患者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国药准字H22025805,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每日2次,每次250mg。

观察组,行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法,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多潘立酮片(国药准字H1091000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每日3次,每次10mg。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胃酸分泌量及胃液胆汁酸水平。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体征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患者无黏膜病灶,黏膜颜色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体征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胃镜检查患者黏膜病灶明显改善,黏膜颜色好转;无效:患者的体征及临床症状未好转或加重,经胃镜检查患者的黏膜病灶未改善或加重,黏膜颜色无变化[2]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胃酸分泌量及胃液胆汁酸水平用(60b5ef326161b_html_5b58457d107b76a7.gif ±s)表示,用t检验;临床治疗有效率用(%)表示,用60b5ef326161b_html_53ecf6b3bea081cb.gif 检验,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2.1治疗前后胃酸分泌量及胃液胆汁酸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胃酸分泌量及胃液胆汁酸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酸分泌量及胃液胆汁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1 治疗前后胃酸分泌量及胃液胆汁酸水平对比(60b5ef326161b_html_5b58457d107b76a7.gif±s

组别(n=19)

胃酸分泌量(mmol/L)

胃液胆汁酸水平(m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60±1.25

1.18±0.36

255.25±15.74

85.44±8.63

对照组

3.53±1.75

2.66±0.42

254.89±15.69

143.25±10.47

t值

0.413

5.845

0.538

57.842

P值

0.865

0.000

0.742

0.000

2.2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n=19)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12(63.16)

7(36.84)

0(0.00)

19(100.00)

对照组

5(26.32)

8(42.11)

6(31.58)

13(68.42)

X2

3.832

0

4.948

4.948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慢性胃炎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的可能性。慢性胃炎疾病类型包括萎缩性及非萎缩性两种,其中,慢性胃炎疾病的产生受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在发病初期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3],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上腹痛、恶心、嗳气及早饱等不良症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以消除患者不良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为主[4]。现阶段,在慢性胃炎疾病临床治疗中倡导使用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方法,其中,雷尼替丁药物属于一种强效的H2受体拮抗剂药物,对胃酸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使胃蛋白酶活性得以大大降低,完成了对胃黏膜的保护。多潘立酮药物本身属于一种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断药,用药后有助于增强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及胃蠕动量,加速胃排空,避免胆汁反流及胃-食管反流情况的产生[5]

本文研究结果为,治疗前,两组胃酸分泌量及胃液胆汁酸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酸分泌量及胃液胆汁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慢性胃炎疾病治疗中使用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对胃酸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使胃蛋白酶活性得以降低,完成了对胃黏膜的有效保护,疾病康复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慢性胃炎疾病治疗中使用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方法,使患者的胃黏膜炎症反应得以减轻,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巍, 苏孟勤, 任苏恩等. 小儿心血管手术麻醉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比较[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016):132-134.

[2]周岳. 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多潘立酮治疗的效果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015(036):51-52.

[3]厉璟. 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026):122-123.

[4]辛娟. 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对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J]. 中国处方药, 2020, 18(04):98-99.

[5]杨金慧. 替普瑞酮联合雷尼替丁应用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评价[J]. 心理月刊, 2020, 15(11):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