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腺癌化疗方案的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晚期肺腺癌化疗方案的优化

鹿彤

贾汪区人民医院 江苏贾汪 221011

【摘要】目的 探究晚期肺腺癌化疗方案的优化。方法 自近两年抽取的4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者常规放疗,观察组放射疗法+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放射疗法+吉非替尼对晚期肺腺癌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整体的生存周期延长,效果理想。

【关键词】晚期肺腺癌;化疗;优化方案

晚期肺腺癌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很多并发症,脑转移瘤就是该疾病出现率最高的一种,伴随脑转移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预后效果极差,生存时间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1]。通过放射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时间增长后,可能会发生肺部原发灶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病变细胞发生病变,导致病变持续恶化[1]。现以抽取的4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按照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近两年4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形式设置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12:10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9.32±3.67)岁;观察组男女比例:14:10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9.42±3.23)岁。上述两组患者基本数据无统计意义,P>0.05。

纳入分析:所有患者通过临床病理检验确诊为晚期肺腺癌;具备沟通能力;患者及家属签署了知情书同意。

排除标准:配合度低;资料不完整;中途退出。

1.2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美国瓦里安23-EX直线家属器开设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应用中采取6MVX线常规分割照射,计划靶向体积(Planned target volume,PTV)1.8-2.0Gy/次,患者需要每周进行5次,治疗总剂量控制在36-40Gy之间。第二阶段治疗时,对患者先进行CT诊断检查,针对患者脑转移瘤病变部位开设强化放射治疗,采用局部推量的措施,计划大体积肿瘤靶向体积(planning gross tumor volume,PGTV)3Gy/次,与第一阶段治疗次数相同,整体剂量处在54Gy。面对孤立病变组织(≤4),PGTV3Gy/次,每周5次,共计15次,整体剂量54Gy,勾画晶状体、眼球和脑干等可能会危及的器官,依次对其部位进行保护管理[2]

1.2.2 观察组

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增加吉非替尼药物治疗,(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163465,规格为0.25g),口服剂量控制250mg/次,于每天早餐后1小时开始用药,每天服用1次即可。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有效及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6.0软件作为记录,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应用(x±s)和卡方代替,若是数据P值低于0.05,代表两组数据存在差异。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有效率

对照组总疗效低于观察组,有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有效率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4

20

3

1

95.83%

对照组

22

12

7

3

86.36%

x2

/

/

/

/

6.594

P

/

/

/

/

0.001

3讨论

晚期肺腺癌是目前临床中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处于中晚期晚期肺腺癌患者单纯依靠放疗或是化疗效果均不显著,5年内生存率仅在10%左右[2]。由于肺血管和椎静脉有吻合支,导致肿瘤细胞脱落之后从肺部毛细管的过滤中直接落入脑部组织,因此,晚期肺腺癌脑部转移瘤才极有可能出现。患者表现会出现头痛、意识不清晰等,严重危害到患者生命质量。临床化疗治疗方式可短暂缓解患者症状,但持续时间不足。一旦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可直接对患者预后造成直接影响。脑转移是远处转移主要表现,这类患者生存期均在2个月内,针对晚期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以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全脑放疗为主。目前因为临床对这类疾病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单一化治疗方案尚未得到临床进一步推广,使得联合治疗方式逐渐被应用到晚期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中。经研究发现

[3],放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降低患者预后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因目前有关放射治疗还未形成统一化的剂量标准,故此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与此同时容易引发术后脱发、脑水肿等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预后效果。如今,立体定向放射发放逐渐应用于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中,取得良好疗效。在临床治疗当中,以口服形式用药,使其在血液循环中广泛扩散,并在病变细胞位置挥发,以此起到缓解患者病情的目的,并预防其他肿瘤细胞的转移。从药物用量上来分析,每天服用吉非替尼250mg后,白细胞会增加,大约有4%是以原型和代谢物形式通过肾脏过滤掉[4]

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该酶通常表达于上皮来源的实体病变瘤,针对表皮生长因子活性的抑制可以避免肿瘤的持续生长,并提高肿瘤细胞的死亡。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在通过静脉给药后,吉非替尼会呈现迅速廓清,分布地点广泛,平均半衰期处于48小时。

综上:在临床治疗当中,以口服形式用药,使其在血液循环中广泛扩散,并在病变细胞位置挥发,以此起到缓解患者病情的目的,并预防其他肿瘤细胞的转移。从药物用量上来分析,每天服用吉非替尼250mg后,白细胞会增加,大约有4%是以原型和代谢物形式通过肾脏过滤掉。放射疗法与吉非替尼相结合用于晚期肺腺癌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大治,胡宇航,宫莉莉, 等.培美曲塞单药继续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8):885-886,889.

[2]薛艳峰.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20例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8):1335-1337.

[3]王玮,叶维洁,王玉树, 等.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J].临床肺科杂志,2020,25(7):983-990.

[4]刘晓霞,李卫霞,苏镇军, 等.晚期非小细胞晚期肺腺癌病理特征及放化疗联合治疗疗效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关系[J].癌变·畸变·突变,2020,32(5):35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