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修川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 102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这一时间段本院神经内科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施行常规疾病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治疗后的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Barthel指数、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积极抢救的同时,给予患者科学的早期康复治疗同样具有突出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康复治疗;肢体功能;生活质量


脑梗死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往往伴随着急性发病症状、发病位置较为隐匿,可造成颅内出血或永久性的血液供应障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梗死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该病发病快、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快、抢救难度高,因此致死率[1]、致残率始终居高不下。该病治疗后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如失语、吞咽困难、偏瘫、半身不遂等。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够进一步缓解后遗症的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这一时间段本院神经内科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脑梗死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4.12±1.18)岁;实验组脑梗死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3.82±1.19)岁。纳入标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无心脏手术史、无精神病史;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本院研究工作。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抢救无效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包括了积极补液、脱水降纤、溶栓治疗、控制血糖血压等内容,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早期康复治疗,如下:在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结合康复科医师的帮助为患者制定早期康复计划,做好患者的体位变换练习、定时翻身、关节活动、坐立训练、站立行走训练等,等到患者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动作后,进一步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如刷牙、梳头、穿衣服、自主进食、上下楼梯等,康复治疗需要做好积极的监督,预防损伤,强度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病情科学控制。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治疗后的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性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卡方检验或者t检验进行处理计算。当P<0.05的时候则表示比较差异明显,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对比

表1可见,实验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前指数

治疗后指数

实验组

40

29.74±10.38

59.26±13.22

对照组

40

28.77±11.13

43.17±12.57

t

-

0.403

5.578

p

-

0.688

0.000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2可见,实验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Fugl-Meyer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分)

对照组

40

(35.32±2.31)

(65.42±3.64)

实验组

40

(64.11±2.41)

(87.08±3.23)

t

55.124

28.150

p

0.000

0.000

2.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比

表3可见,实验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比

组别

肺部感染

尿路感染

应激性溃疡

静脉血栓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3

4

2

3

30%

实验组

1

1

0

1

7.5%

X2

5.251

p

0.02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急促、病情严重,在治疗后的预后常常不如人意,极易发生偏瘫、语言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的机体和精神均带来严重的打击[2]。长期卧床,可能会引起各种类型的系统病变,大大降低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除了常规的西医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也逐渐受到了广大病患的欢迎[3],和其他治疗方案相比,早期康复疗法更加安全、更具整体性,且效果突出,患者的接受程度高,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Barthel指数、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治疗具有突出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滕金蓉,邱雁飞.视频播放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56-58.

[2]崔玉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1,18(2):211.

[3]陈蕊,张淑丽,佟亚男, 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健康大视野,202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