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弹药装药装配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我国弹药装药装配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

王威威 孙丽荣 吴莲 陈海峰

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6


摘要:弹药是武器装备中使用最多的装备。弹药技术的水平不仅能反映国家的国防制造能力,还能衡量国家的国防能力。由于弹药装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精确打击能力和毁伤能力,而弹药装药的质量是与装药装备密切相关的,冈此,提高弹药装药装备的能力是提高我国弹药质量的重要途径。由于军品订货起伏很大,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弹药生产企业基于自身保护的需要,对一些先进制造技术进行保密,导致这些技术不能在行业中推广,成为制约我国弹药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对我国弹药装药装配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弹药生产;装药;装配;对策

我国弹药装药工艺技术在前苏联援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吸收了西方的技术,虽曾经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工艺技术水平有所提高。通过分析弹药装药装配技术的现状主,提出弹药装药装配技术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目前弹药装药装配现状

弹药装药装配行业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具有高危险性以及污染严重的特殊行业,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通过安改、技改、条件建设、高新工程专项等多种渠道加大了对弹药装药装配行业的投入,使我国弹药装配行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本质安全度明显提高。通过对弹药生产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出国弹药生产行业的基本现状如下:

1、装药装配总体技术水平较低。我国弹药装药工艺技术在前苏联援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吸收了西方的技术。建国以来,我国弹药企业进行了几轮技术改造,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工艺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缺乏成熟的可直接应用于技术改造的先进弹药自动装药装配技术成果,多数弹药企业仅在原有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自动化或防爆隔离操作等局部有限的安全生产技术改进,生产的安全性虽有所提高,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仍未大幅度提高,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2、装药装配质量不高,影响弹箭的毁伤效能。目前我国大批量生产的现役弹箭装药方法主要是压装与注装,其中螺旋装药技术应用较为成熟。螺装工艺虽然装药生产效率高,但由于只能装填TNT等低能量炸药,抗过载能力弱,如果不能对螺旋装药的装备进行有效改造,则螺旋装药工艺有被自动连续分步压装(捣装)工艺替代的趋势。自动连续分步压装工艺吸收了螺装工艺和压装工艺的部分优点,既保留了螺装药工艺的高效率,又具有压装药工艺能装填高能量混合炸药疵病少的特点。该工艺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也研制出相应的装药设备,但无论是引进还是自主研制的捣装机,均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装药药面高度不能精确控制;补药与上下弹人工操作,粉尘污染较重;气动逻辑控制系统不可靠;可压药剂品种与弹种还需扩展等,离大范围推广使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3、弹药生产线在线无损检测技术不能满足快速生产要求。大、中口径弹药的检测重点是药柱密度与装药疵病,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批抽样离线切割检测的方法。抽样合格,一批就合格,否则一批都报废。虽然引进了工业 CT 等无损检测设备,但由于检测精度受弹体壁厚差影响大,检测速度慢,仍需离线抽样检测。小口径弹弹药的检测重点是弹药装配质量,如弹药产品的同轴度、底火的装入深度、弹头与弹壳间的结合度等。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生产线采用在线光电无损自动检测,但检测效率较低,成为提高生产节拍的主要障碍。枪弹生产的高速在线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离工程化应用还有距离。

二、我国弹药制造技术发展

为尽快提升我国弹药制造水平,在分析制约我国弹药制造技术发展原因的基础上,对弹药制造技术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利用工程中心平台,引领我国弹药制造技术发展。该工程中心成立后,立即组织了对重点弹药企业的调研,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弹药制造企业的现状以及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根据国家对弹药的需求,编制出了近十年来我国第一个关于弹药行业的发展规划。该规划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同和高度评价。但这仅仅是迈出了第 1 步,下面的工作还任重道远。如何通过工程中心来引领我国弹药制造技术的进步,这不仅是对工程中心的考验,也需要决策部门在管理上进行创新。

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工程中心成立了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中心专家委员会,他们对行业的现状以及急待解决的问题了如指掌。故上级在安排弹药制造方面的项目时,应尽可能由工程中心专家委员会评审决定,以免造成以前“广撒网”的方式:只解决相对容易的技术,而制约我国弹药制造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却长期得不到解决。同时,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由工程中心召开专家委员会专门攻关,对项目进度实行监控。

2、尽快完善行业内知识产权转让制。目前,通过上级单位的支持,有不少企业在弹药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成绩,许多技术都可在行业中推广。但由于市场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企业不愿公开其技术某些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所取得知识产权并非企业独有,更不用说技术转让。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在行业内部制定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制度,通过技术转让,使企业不仅能保住自己的饭碗,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尽快制定这方面的制度也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3、尽快制定行业相关标准。目前,很多弹药制造方面的标准都不能适应当前技术的发展。在没有对应标准的情况下,就只能套用相关标准,因此,差异较大的生产方式可能会套用同一个标准。弹药自动装配生产线的安全标准就套用原手工装配的相关标准,为了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得不耗费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因此,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在弹药制造技术领域的应用,制定相关标准已经迫在眉睫。

4、加大对弹药制造装备的研发能力。弹药装药所采用的工艺基本类似,但某些产品,我国的毁伤威力就是比国外的低,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装药装备与国外差别较大,典型的例子就是螺旋装药这种使用较普遍的装药工艺,国外对螺装机进行改造,使改造后的螺装机能装高能炸药,弹药的毁伤威力立即提高 30% 以上。由此可见装药装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弹药制造装备的水平如何,也直接关系到弹药制造自动化的实现。

加大对称装药装备的研发能力。在手工装配中,采用天平人工称重的称装药方式,而在自动装配中,自动称装药装置成为关键装备之一。但由于装药方式不同,装药装置的变化也较大。因此,加大对称装药装备的研发能力,已成为推动弹药制造自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大对弹药自动装配中基础技术的研究在人工装配中简单的工序往往成为弹药自动装配中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例如,人工装配上底火是非常简单的事,但在自动装配中却容易发生底火划伤或出现鼓包现象。又如,在人工装配中用眼睛找位置,用手感确定螺纹是否对正等,在自动装配中,由于零件一致性的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直接演变成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故加强这些基础装备的研究,对推动弹药制造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

制约弹药制造技术进步的因素很多,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管理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只有充分利用工程中心平台,尽快完善行业内知识产权转让制和尽快制定行业相关标准,加大对弹药制造装备的研发能力,才能使我国弹药装药装配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孝峰.我国弹药生产技术和装备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兵工自动化,2019,27(4):02.

[2] 杨 军,高玉水,杜恩祥.某型炮射导弹虚拟检测维修训练系统总体技术研究[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19,1 9(6):20—24.

[3] 唐寿江.弹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 8(3):29.

[4] 杨雅麟,谭广军.加强工艺与装备创新推进弹药技术的发展[J].兵工自动化,2018,31(12).

[5] 赵巍虹,张欲立.弹药自动化生产线的构建策略与应用[J].国防制造技术.20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