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探讨

王福祥

云南三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云南省保山市 678000

摘要: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对于提高建筑体的安全性方法众多,采用结构化的优化技术较为显著,不但能够科学配置建筑物中的各种资源,而且可有效提升建筑物结构的空间布局舒适性,推动建筑企业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增强建筑安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更多的业内人士带来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



前言:现代化条件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类型与数量的与日俱增。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与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结构拥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确保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安全性与需求性,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提高重视。尤其是在具体的施工中出现不合理的结构设计或是抗震要求不能满足规范标准的状况,致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发生问题,所以,增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具有深远意义。

1建筑结构设计的定义

结构设计指的是在无法通过计算得到精确数值的情况下,通过结构破坏机理、力学理论、工程经验、试验结果来设计建筑项目的整体和局部。结构设计是立足于宏观视角下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布局、细节安排进行控制,尽管不采用数值计算,但需要运用结构构件和结构体系、分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近似估算,从而得出合理的设计方案,避免施工过程中或者施工后期频繁改动方案,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设计师如果深入理解了结构设计的内涵,就不会过于依赖专业软件和理论数值,而是利用自己的创新力,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新颖性,让结构设计变得更加灵活。

2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影响的重要因素

2.1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浅薄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而言,之所以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导致其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其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自身缺少着安全意识,多数结构设计人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结构设计具有的重要性,对于结构设计中的一些核心问题或者潜在的问题处理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导致其结构设计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设计人员如果没有根据结构设计的安全稳定性作为基础,那么其他的问题也会随之出现,所以这个问题要引起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

2.2建筑结构抗震水平不足

我们都知道,地震灾害会形成强烈的冲击波,影响建筑安全,甚至导致建筑整体垮塌。由此,抗震设计也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内容。我国的多个城市都位于地震高发地带,因地震灾害引起的建筑坍塌事故也是屡见不鲜。建筑坍塌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公众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然而现阶段,大多数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缺乏对抗震设计重视。抗震设计缺乏合理性,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建筑安全隐患。此外,部分设计人员对抗震设计的技术规范了解不透彻,无法充分保证建筑安全。

3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安全性的措施

3.1增强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具体对建筑结构进行实施设计的时候,首先便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这样可以使其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具有着更加良好的保障,因此设计人员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其方案得到设计和执行,必须要将其安全性的保障作为首先需要进行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从建筑体的实际情况作出出发分析,制定出一个科学以及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措施,对其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以及稳定性进行良好的设计。与此同时,也是需要提前将一些潜在的问题作出合理的预设,通过应用相关的技术方式可以避免问题的出现,这样也是对建筑安全性进行提高的重要方法。

3.2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在荷载计算工作的开展中,禁止机械化的直接套用基础设计公式,还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充分结合建筑基础的宽度和深度要求,在进行计算荷载时应合理有效的修正,有助于提升建筑地基的承载力,为建筑基础设计的稳定性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在不同地质土壤性质的影响下,地基容许承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于具体设计取值一定会存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有效处理这项问题,在具体的基础设计过程中,还要参照规范的验证公式,选择适宜的验算方式。在桩筏基础设计工作的开展中,增强筏板厚度的取值至关重要,在实践中,一般要充分结合建筑的层数,初步完成筏板厚度的估算,估算方式包含:筏板的厚度建筑层数为50毫米。在这种情况下,充分结合实际排桩状况,顺利完成角桩的冲切、边桩冲切、墙冲切的验算,一般会充分结合角桩冲切实现板厚的严格控制。

3.3增强施工现场的勘察质量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而言,和场地的环境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关联性,建筑物的附近地里环境和现场的实际条件等都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这些内容将会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方式以及特点存在着直接的影响,这是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对结构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托。所以在对项目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对其地理环境和特点做出相应的勘察,深入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结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

3.4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属于建筑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还是检验建筑结构设计安全能力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等抗震能力,并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应用的施工材料、施工方法等展开分析,与此同时,科学预测建筑工程结构的各种参数。除此之外,一定要严格遵照我国相关规范和标准,并优化建筑结构的承重与抗震能力。譬如:在针对剪力墙结构开展抗震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对应用的施工材料进行充分考虑,而且要详细计算剪力墙的布筋等各种参数,采用科学有效的设计方式为剪力墙的抗震能力提供保障。不仅如此,应严格遵照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内容明确施工方法,为施工质量满足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提供保障。而不同的地质地貌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在具体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与地貌状况。

3.5准确计算结构的刚度条件

多层结构建筑的设计与单层结构、大空间结构建筑设计的区别较大,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性与安全性设计也存在较大区别,对于刚度均匀的多层建筑结构,可利用改善底部剪力的方法进行设计,以此作为基础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如刚度不够均匀,存在底层框架结构单一,只包括抗震墙的情况下,在进行设计时,则要优先对普通框架抗震墙的设计进行优化。目前,多利用“双保险”模式进行剪力墙抗震数值的计算,以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另外,对于建筑结构的刚度条件计算中,结果中框架的刚度不会出现折损情况,但是对于抗震墙的设计与计算,则要对折损率进行预估和计算,一般抗震墙的折损率可占刚度指标的30%左右。而对于计算建筑结构受到地震波的冲击作用,则需计算多种影响参数,并确保计算的精准度,以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结束语:

概而言之,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建立较好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循我国规章条例开展的设计工作,加强抗震设计部分的优化,提高审查力度,推动建筑结构施工各个部分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提升建筑的安全系数,为公共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章平.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相关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9(22):106-107.

[2]刘敬诚.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升建筑安全性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9(26):99-100.

[3]李晓光.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升建筑安全性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9,16(30):117-118.

[4]石天勤.微探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J].四川水泥,2020(06):83.

[5]柴伟.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05):59.

[6]吴生慧.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方法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8):72.

[7]严芸.浅析在基于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措施[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05):151-152.

[8]马凤莲,师志鹏.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几点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