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2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

华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 100029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安全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对照研究中选取对象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选取对象共计56例,将纳选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选择应用常规护理以及安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较高,组间数值对比差异为P<0.05;采取护理措施前,分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数值,对比结果为P>0.05;护理干预以后,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血气指标数值具有明显优势,组间数值比较差异显著,为P<0.05;落实护理措施以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数值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明显优势,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重症护理期间采取安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对改善血气指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咯血、呼吸困难等,病程长、易复发,若未及时治疗,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给予常规护理难以满足患者及临床需求,需注重加强安全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各项指标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重症患者的各项症状及预后。本文探讨安全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对象共计56例,选取对象均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8月,将纳选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组以后所占比例均等:对照组患者性别比例为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跨度于37~74岁,平均年龄值为(55.15±3.42)岁;在观察组中患者性别比例为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跨度于31~75岁,平均年龄值为(55.01±3.36)岁,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呈现为P>0.05。

1.2方法

(1)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内容为入院后健康教育、心电监护、输液护理等相关内容。(2)观察组患者选择应用安全护理干预措施:

1)心理护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和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沟通,说明呼吸内科重症疾病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观察患者精神状况,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缓解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以良好状态接受治疗。同时,良好的心理护理沟通,能为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的安全护理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提高安全护理时患者及家属对治疗配合的依从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2)安全气道管理。平日对护理人员做好气道管理的安全培训,能够在突发呼吸困难时,及时排除气道护理方面可能存在的因素。注重日常的气道管理,特别是夜间,帮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定期进行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采取吸痰器吸痰。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给予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护理;若呼吸道分泌物过多,需及时清除;对于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人员需进行必要的气道通气护理,定期清洁气道软管,湿化气管,避免发生感染及堵塞。

3)安全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有安全观念,因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经常出现心律失常、胸部阵痛、严重咳嗽等症状,有窒息危险,护理人员需熟练操作重症病房各种急救设备,掌握基本急救措施。平时注意检查安全设备保养情况,提前准备好安全抢救仪器、必备物品及药品等,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尽快实施护理安全方案,迅速处理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降低死亡风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涉及多种药物,护理人员需认真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若出现血压降低、心律不齐等,需立即停止用药,及时调整所用药物。

4)感染预防按照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衣物、床单以及皮肤处于清洁状态,协助患者做好皮肤组织的清洁工作。要求患者应用盐水漱口,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尿道清洗以及更换也需要做好干预措施,落实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出现感染。

5)营养支持:呼吸内科中收治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长期卧床,在加强基础护理避免出现压疮以及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基于患者一般资料监测代谢情况,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在营养支持时还需要严格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给予患者营养丰富以及易消化食物,有效预防便秘、腹泻以及吸入性肺炎等相关并发症,落实胃肠黏膜病变的护理干预。

6)用药干预。根据患者实际年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患者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方法的严格把控,同时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以及过敏史综合考虑患者重症情况,合理制定用药方案,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需要建立静脉通道,在应用输液泵时进行输液速度的控制,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7)体征监测

在患者护理期间密切监测体征变化情况,因呼吸内科中收治的患者病情发展较为迅速,对于患者病情具有较大威胁,因此在护理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心率、痰液量、呼吸频率、外周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的持续性监测,在出现异常情况以后需要及时反馈于医生采取对症处理措施,此外评估并发症诱导因素,及时发现病情转归以后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

应用QOCL量表从心理状态、身体机能、精神健康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单项量表为100分,分值越高即生活质量越理想。护理干预后,测定患者肺功能水平,涉及指标包含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气呼吸容积(FEV1)以及第1秒用气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两者之间的比例。分析评估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监测指标包含SaO2、PaO2、PaCO2等。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对照研究所涉及数据均引用软件SPSS22.0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对比结果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表现形式为平方差和频数,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优势,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详见表1。

表2肺功能指标对比结果(x±s)

60ca9baac42a5_html_26b744393b5d918f.png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者大多机体缺氧严重,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在住院期间需要连接呼吸机或者采取药物治疗,患者体征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容易因呼吸衰竭致死。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大多病情严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除积极治疗以外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落实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原因如下:安全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比较具有全面化、系统化的优势,实施阶段性安全方法,能够促使患者得到紧急救治,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降低死亡概率。通过分析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个体情况,展开安全护理干预从患者饮食、吸氧以及呼吸道等方面落实护理措施,对于预防不良情况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于维持生命体征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确切效果。在本次研究期间,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采取安全护理的过程中全程监测生命体征,在发生异常情况以后协助患者及时采取安全处理措施,可以为患者营造较为干净、舒适以及整洁的住院环境,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能够弥补常规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对促进呼吸道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4结论

综上所述,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展开安全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的效果较为确切,对于改善血气以及通气功能具有确切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范爱华,邹雨辰.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安全护理干预措施[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3):245-246.

[2]陈毓.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安全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4):117-118.

[3]杜兴利.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安全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3):136-136.

[4]周敏坚.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2):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