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协调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2

探讨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协调发展

李琼燕

鄂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所; 436000


摘要:目的:就艾滋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的协调发展模式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研究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提出建议。结果: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进行协调发展在当前基层卫生服务中具备可行性和必要性,可以起到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及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作用。结论:艾滋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调发展有政策支持、体系保障及先进经验,是一项切实有利公共卫生发展的举措,实施时要结合区域实际才能进一步发挥两项工作的协调作用。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调发展


近些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被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推进项目之一[1],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政府购买、再由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群众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由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形势仍然严峻,我国提出的《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四五”行动计划》中已明确表示要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设[2]。本次研究为了对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协调发展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就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建议作一讨论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政府网站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的报告,专业学术期刊相关文献,相关领域专家对艾滋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调发展的观点。

1.2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研究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提出建议。

2结果

2.1协调发展的可行性

2.1.1政策支持及体系保障

《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出基层中心卫生院要建立艾滋病检测点,具备快速检测能力;相关部门要科学合理设置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优化艾滋病检测、咨询、诊断及治疗等工作流程,提高感染者和病人治疗的及时性。相关指导意见也指出,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公共卫生困难,增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质量及数量。我国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一直保持高度重视,不仅成立各级政府的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还在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建立艾防办专业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再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落实。结合上述我国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支持及体系保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1.2实践经验

我国在落实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上已取得了不错成绩,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已涵盖了艾滋病宣传、检测、咨询、关怀及治疗等服务,同时我国多地根据区域实际探索出了新的艾滋病防治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研究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将艾滋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可以共享医疗卫生资源、发挥各自工作优势。

2.2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2.2.1基层是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要阵地

调查研究显示[3],我国大部分艾滋病患者分布在农村,主要采取村(社区)管理模式,因此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是主要工作阵地。将艾滋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可以依托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艾滋病防治体系,提高基层的艾滋病防治能力。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机构在基层已形成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能发挥其独有的优势,可根据就地治疗和服务原则,提高管理、宣传和教育效果,能进一步扩大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覆盖面,提高艾滋病防治的可及性。

2.2.2促进公共卫生资料优化配置

近些年如何科学、合理的分配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一直是决策者面临的重大挑战[4],一方面不能过分突出艾滋病的特殊性,会导致其他传染病的重视程度被淡化;另一方面也不能让艾滋病防治工作脱离现有体系,会导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也会受到资源分配影响,因此将艾滋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不仅能利用现有资源解决财力薄弱问题,还能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公共卫生范畴,可以使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3讨论

艾滋病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防治工作必要与基层息息相关[5],做好艾滋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协调发展对防治工作的具体落实和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加快推进艾滋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时,要以基层医疗队伍具备该疾病防治工作的正确认识、服务制度、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为前提,同时需要加强机构建设、改善服务条件,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②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但疫情也存在区域性,不同区域要结合各自疫情特点和困难程度抓好相应的工作重点,需要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推进方法不断协调艾滋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结合发展。例如在艾滋病高发区域,应将更多的专业性防治任务下沉到基层,将其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工作开展;在艾滋病底发区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以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为重点,做好重点人群的管控,艾滋病专业性的防治任务应由疾病控制机构负责落实。


参考文献:

[1].王文龙.艾滋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的思考[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9):392-393.

[2].王德申.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开展基层艾滋病防治思考[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4):428.

[3].刘建华,程伟彬,徐慧芳,等.应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评估广州市“互联网+艾滋病综合预防服务体系”防治效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10):1227-1233.

[4].梅光亮,秦侠,陈任,等.对开展艾滋病防治服务项目签约服务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6):469-471.

[5].吴泥亚,马颖,方桂霞,等.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开展基层艾滋病防治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7):55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