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防汛抗旱能力分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武汉市防汛抗旱能力分析研究

卢 亮 靖长山 王 姝

(湖北省武汉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湖北省 430073)


【摘要】水文是防汛抗旱的尖兵和参谋,水文防汛抗旱的技术支撑能力对各级防汛指挥部门的决策部署至关重要。为了促进水文部门对防汛指挥决策的技术支撑,本文主要结合武汉市水文部门的防汛抗旱能力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提高防汛抗旱支撑能力,全面确保防汛部门取得防汛抗旱决定性胜利。

【关键词】防汛抗旱,决策研判,能力现状,建议分析


2020年,受梅雨期强降雨及长江高水位顶托影响,武汉市长、汉江武汉段及市内主要中小河流均发生超警戒以上洪水,防洪形势异常严峻。武汉市水文局作为市防指重要成员单位,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派驻人员驻守市防办;全局干部职工勇于担当、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市防办组织的会商,多次准确预测中小河流洪水趋势,为防汛抗洪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为市、区防指科学调度、精准研判、准确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1基本情况

武汉水文局负责区域内报汛报旱任务,收集各项水雨情信息,进行实时水雨情分析研判,负责组织防汛会商,向各级防汛部门发布洪水预警预报,为市、区防指科学调度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员配置不足

多年来,防汛抗旱工作人员常年维持在2~4人,每到汛期,防汛抗旱值班人员人手明显不足,需要到其他部门借用人员参与值班,同时借用值班人员变动频繁,值班队伍不稳定。同时,特大防汛应急响应期间,根据防汛应急预案,需派防汛抗旱预报人员进驻市防指,为市领导及市防指各成员单位现场提供水情技术服务,一定程度上影响基础工作。

2.2协同机制不完善

水文情报及洪水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离不开水文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离不开水文自动测报站点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的可靠性。

当前,信息部门负责自动测报站点的运行维护,当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奇异数据时,信息部门对故障站点的运行维护的效率,直接对洪水预警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率产生影响,尤其是高洪过洪峰期间,自动测报设备极易出现故障,导致防汛人员在高洪关键时刻无法知晓水情情况,极大的影响了分析研判和市防指决策部署。

勘测部门负责所有站点的年度测验监测任务安排,部分勘测部门的测验任务书,存在与防汛部门的报汛任务书不相符的情况。

2.3保障机制不健全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各项管理逐步从严和规范,防汛值班人员值班费无法落实,近几年防汛值班人员不计个人得失,一如既往的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特别是在特大防汛期间长期坚守岗位,打赢了一场又一场防汛抗洪斗争,为我市防汛抗洪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长期缺乏保障机制,对值班人员、尤其是借用的值班人员缺乏激励机制,不利于队伍的发展稳定。

3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3.1提高思想认识

防汛是天大的事,全体防汛值班人员,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扬抗洪精神,积极做好各项防汛工作。建议分管领导积极协调信息部门,全力保障所有自动测报站点的正常运行维护,省中心领导积极协调勘测部门,做好报汛工作和测验工作的协同性,确保做好各项报汛工作。

3.2加强业务学习

水情人员要提高政治站位,要站在全流域的高度开展工作,武汉市地处各中小河流的最下游、长江入口处,各项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区域内完成省中心下达的工作任务,水情工作的特性要求每一名水情人员要十分清楚全流域概况,尤其是长江、汉江流域概况,要突破地域概念,按照市防指的要求做好各项水情工作。

要主动作为、加强学习,扩宽视野,对全市江河湖库尤其是长江、汉江全流域等各项水利工程设施调度运行全面掌握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地方防汛部门提供更加精准高质量的技术服务。

3.3发展水情队伍

洪水预警预报是水情工作的核心,水情工作是水文部门对外提供技术服务重要窗口,为地方政府做好水情服务是水文部门的职责,也是基层水文部门寻求地方政府支持的重要基础。

一名优秀的预报员,是做好洪水预警预报工作的必要条件,然而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多年的学习提升才能培养一名优秀的预报员。因此保持水情队伍的相对稳定极其重要,近几年来各级领导多次强调水情人员尤其是预报员的重要性,并在选人用人上对防汛部门进行倾斜,本专业的新进职工优先到防汛部门工作,确保防汛队伍的长期发展稳定。

3.4加强部门沟通

上级部门下发相关工作任务时,建议要打破部门之间沟通的壁垒,提前做好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从而做到各勘测局按照省中心统一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3.5加强激励保障

请求上级领导的支持,积极做好防汛值班人员的后勤保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适当考虑值班人员的值班费。确保大家能够专心做好防汛值班工作,保持值班队伍的长期稳定。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按照省、市防汛工作部署,提高思想认识,克服困难,认真加强学习,进一步加强与市、区防汛专业部门联系,做好技术支撑,为武汉市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海霞.宁夏加快推进防汛抗旱能力建设的主要措施[J].北京农业, 2015(11):111-112.

[2] 张春松,王建.江苏省2018年防汛抗旱工作回眸[J].中国防汛抗旱, 2019(01):40-41.

[3] 张伟,宫立强,唐诚. 胶东地区防汛抗旱形势及应对措施[J].山东水利, 2013(01):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