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30
/ 2

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江红

普洱市人民医院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需要换血的病因、全自动换血术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省妇幼保健院因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的新生儿44例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一般情况、病因,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指标水平、电解质、血常规等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有44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接受换血疗法,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Na+、Cl-、Mg2+、Ca2+、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较换血前下降(P<0.05),P3+、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较换血前升高(P<0.05)。不良反应有高磷血症、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低钙血症、高血糖症、低镁血症、呼吸暂停及心力衰竭。结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需要换血的最常见病因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是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但存在一定的风险,会发生一些相关不良反应,应谨慎地执行换血,密切监测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状况。

关键词: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观察

引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世界发生率为60%~80%,我国发病率约为80%。普遍在分娩后3d呈现黄疸,多数会在7~10d后自然消退,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少数患儿如果病情迅速恶化,如果不积极及时处理可能引起多脏器损伤,例如心肌损伤和脑病。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患儿由于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损伤的时间以及治疗有效性、及时性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轻者可无明显不适症状或不同程度较轻的心功能不全,重症者可发生严重的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甚至死亡。新生儿由于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心肌损伤,临床上通常不易早期及时诊断。判断手段为通常使用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和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电生理检查来进行早期判断。其中,血清心肌酶学检查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并且操作简单,因此广泛应用于早期检查。胆红素脑病可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幸存患儿多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加之临床上早期诊断胆红素脑病的难度较大,因此幸存的患儿多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危害极其严重。IGF-I是由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在肝脏组织细胞中转化而形成,与高胆红素的预后关系密切。早期预测并筛选出神经损伤或心肌损伤的高危患儿尤为重要。相关研究表明IGF-I可作为判断高胆红素脑损伤是否存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本研究拟探讨血清cTnI、CK-MB及IGF-1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临床价值,以期为胆红素脑病和心肌损伤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妇幼保健院因重症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换血术的新生儿44例,纳入标准:胎龄35~41周,入院日龄<28d。

接受换血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足月儿37例,早产儿7例;最小胎龄35+2周,最大胎龄41+4周;出生体质量2500~4000g,平均体质量3100g;黄疸最早出现时间1h,平均41h,平均换血日龄为99h,平均住院时间为9d。

1.2方法

换血组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立即在无菌条件下经桡动脉放血,经外周静脉输血,均进行双倍换血疗法。换血时控制血液的换出、输入速度,实现输血和排血等容、同步进行;每换100mL血液,缓注10%葡萄糖酸钙1mL。1:1组患儿采用球浆比1:1含枸橼酸盐抗凝剂的红细胞和新鲜冻存血浆,2:1组采用球浆比2:1含枸橼酸盐抗凝剂的红细胞和新鲜冻存血浆。Rh溶血及ABO溶血患儿均给予1g/kg的免疫球蛋白治疗。换血组所有患儿均在换血期间及术后继续强光源光疗(所有光疗均采用30µW/(cm2·nm)单面蓝光光疗,入院第1天持续光疗24h,以后每天光疗8h)。

1.3观察指标

病因及合并症,换血前后胆红素指标比较,换血前后电解质、pH值及微量血糖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0dc0dce3642e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因及合并症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8例(40.9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12例(27.27%);新生儿败血症5例(11.36%),颅内出血或头颅血肿4(9.09%),Rh血型不合溶血病3例(6.82%);病因不明2例(4.55%)。其中有15例合并胆红素脑病。

2.2换血前后胆红素指标比较

换血后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较换血前明显下降(P<0.01)。见表1。TBIL、IBIL、DBIL置换率分别为41.68%,39.89%,62.75%。

60dc0dce3642e_html_7887a8dbdae48fbc.png

2.3换血前后电解质、pH值及微量血糖比较

换血后Na+、Cl-、Mg2+、Ca2+较换血前下降(P<0.05),P3+较换血前升高(P<0.05);换血前后K+、pH值、微量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60dc0dce3642e_html_a49077e9aac91362.png

2.4换血前后血常规比较

换血后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较换血前下降(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均较换血前升高(P<0.05)。见表3。2.5换血相关不良反应44例患儿中出现高磷血症36例(81.82%),血小板减少症29例(65.91%),白细胞减少5例(11.36%),低钙血症5例(11.36%),高血糖症4例(9.09%),低镁血症4例(9.09%),呼吸暂停3例(6.82%),心力衰竭1例(2.27%),未发生死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0dc0dce3642e_html_56b726a6f27972e0.png

3讨论

上世纪Rh溶血病的病死率曾经高达35%~40%,自上世纪四十年代换血疗法被用于治疗Rh溶血病,Rh溶血病的病死率的病死率迅速下降。这一治疗方法在近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被证明它是有效治疗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明显降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本研究换血组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亦说明了换血治疗仍是治疗严重高胆红素症,减少胆红素脑病的有效手段。但在过去二十余年中,在经济发达国家换血治疗使用率已经明显下降。因此有必要在无胆红素脑病表现的情况下,达到换血指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应考虑先光疗4~6h并复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再次评估是否需要换血治疗,以减少换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结束语

总之,高胆红素血症有引起患儿心肌损伤和(或)神经损伤的风险,尤其是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所以,提升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过程中的管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闫俊荣,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护理干预的研究.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19-06-26.

[2]杜立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筛查及风险评估若干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19,31(03):281-283.

[3]刘盼丽,罗宏斌.改良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32例[J].江西医药,2019,54(03):262-263.

[4]金朝琴.试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7):183-184.

[5]季伟,郭明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及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