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技术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技术的应用探讨

谢芳园 1 付国强 2

身份证号码: 21028219880205****

身份证号码:21088119830430****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水利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优势,然后重点探讨了生态河岸设置、河流生态水系网络构建、退化河岸带修复等生态水利技术的应用对策,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河道整治工程;生态水利技术;生态平衡

引言:

随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平衡的协调问题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近年来,将传统河道整治工程与生态水利技术相结合已成为水利行业的一种趋势。如何保证生态水利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质量,达到防洪供水和生态平衡的双重目的,值得进一步探讨。

1生态水利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1. 生态水利技术的出发点是生态平衡,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应用可以保证其生态平衡。通过优化和调整河流生态系统,可以避免植物退化和河流断流,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高河道整治工程质量。

第二,河道整治工程的关键在于其真正的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生态水利技术有一定的相似性。生态水利技术合理利用该技术,可以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提高环境承载力,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安全,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提高其综合效益。

第三,生态水利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过程中,将使用大量先进材料,其主要特点是环保,既能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又能为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保护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控制河流的蒸发和渗透,保证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第四,生态水利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阻碍河流水土流失。它以河流的整个上下游为基础,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在申请过程中,将采取各种临时保护措施,避免申请过程中河流水土流失。工程完成后,将及时疏散相应的临时保护物品,使河流恢复原状。整个过程重视水土保持,促进了河道治理工程的顺利进行[1]。

2生态水利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对策

2.1建立生态河岸

生态河岸是生态水利技术在河流治理工程中应用的一项重要治理措施,对保护河流两岸植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生态河岸的建设,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设置水边线。在设置过程中,要尽可能保证其自然状态,避免传统平行线的刚性组合,与河流轴线相结合。(2)河流中心线应结合河流形态及其实际环境。例如,在东阿镇, 平阴县, 济南市,的河流治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浅水区来改善河流的景观,通过人工手段来增强河流的自然美。(3)科学选材。在材料选择过程中,应单独考虑材料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将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相结合,提高河岸表面的多样性,增强其与河道的融合性。通过生态河岸的建设,可以增强水体的调节能力,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2.2河流生态水系网络建设

河流生态水系网络的建设可以改变河流的整体环境,调节和改善河流周围的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是生态水利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应用的重要表现之一。属于大型建设项目,之后可以调度不同种类的水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河流的实际情况。在充分掌握河流及其周边环境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河流原有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建设。此外,在现阶段的河流生态水系网络建设中,应充分结合现代技术,实现现代生态水系网络。可使用各种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实时监测河流的水体状况和各种水资源的储量,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平台的统计和分析,优化其调度,以确保处理后河流区域内的良性循环,提高河流环境的承载能力,扩大其治理范围,提高项目的生态效益[2] 
  2.3修复退化河岸带 
  生态水利技术是立足于河道整体进行治理的,通过对上下游的考查可以将已经退化的河岸带进行有效修复,增强河道治理工程的全面性。其在实际修复过程中主要需要将以下两方面作为基础:第一个方面,将河岸上原有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提升环境协调性。例如,在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河道治理工程中就可以将相关河岸线的设计和当前的不规则形状相贴合,在淤积和冲刷的部位将深浅滩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其复杂性,为河岸生物情况的修复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二个方面,以环境融合为基础,生态环境是多样的,其中涉及到的动植物、水土等是否可以互相促进、彼此融合对河岸带的修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在修复的设计环节就需要将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各要素划分好,构建一定的物种循环链,使其对彼此的成长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促进作用。 
  2.4建立水生动物种群 
  生态水利技术应用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可以通过建立水生动物种群,保证河道水生动物的多样性,满足生态平衡的基本要求。现阶段,大部分需要治理的河道其水体中都会有一些腐碎、浮游生物以及微生物的存在,严重影响水质,河道的生态环境得不到平衡发展,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河道水生动物种群数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量减少。对此,适当的增加水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例如,山东地区可以增强和当地环境相适应的鲫鱼等,通过增加种群,提升对微生物等的消耗,保护水质,促进生态平衡,进而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此外,为了保证水生动物种群的多样性,还可以借鉴国外河流治理的措施,通过合理的石头摆放,构建生态化的河滩;通過改善河床的物理性质和河道弯度,降低河流对河岸的冲刷,为水生动物的繁衍提供良好保障[3]。 


  2.5种植水生花卉 
  为了增强河道的美观程度以及其应对洪涝等相关能力,生态水利技术还可以结合河道及河道周边的土壤条件、水文情况等种植水生花卉,建立水生护岸植物体系。在种植过程中应当尽量选择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和观赏性并存的水生花卉,保证其可以有较高的存活率。除此之外,考虑到水生花卉实际抗水力冲刷的能力较弱,可以在水中种植不同类型的花卉植物,提高水生护岸体系整体的稳固性,提升种植的有效性。同时,这种方式的应用也可以从净化水质的角度出发,如果治理的河道内部受到严重污染,可以根据污染物的来源、污染程度等相关情况,选择具有较强净化水体功能的植物,通过植物的生长习性,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磷、氮等进行自然吸收,从而起到净化污染的作用。 
  2.6应用新型水工建筑物 
  生态水利技术应用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既要保证其可以满足河道生态环境平衡的基本要求,还需要实现工程对防洪蓄水的基础功能。基于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先进的新型水工建筑物,关注水工建筑物的发展趋势,根据工程需要进行挑选,增强工程的科学合理性,将工程建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例如,近几年随现代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橡胶坝,其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较强防洪功能的优点,很适用于中小型的治理工程。因此,在相关的河道治理工程中可以适当的采用这类新型水工建筑物,达到工程建设目标的同时减低其成本,提高其综合效益。 
  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水利技术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有很大的应用优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立足于河道环境的整体,和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保证其应用的有效性,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河道治理工程,从而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人与自然的协调性。 
  参考文献: 
  [1]姚海江.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25):127-128. 
  [2]粟昌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5):2309. 
  [3]薛文强,包丽丽.生态护坡在城区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中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6):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