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的发展及研究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水产饲料的发展及研究趋势

牛凤池

中山市泰山饲料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

摘要:我国水产饲料年产量超过2200万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国,同时膨化配合饲料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水产饲料产量2203万吨,其中膨化饲料占比17%,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近年来膨化料占比保持持续提高的态势,尤其在华南地区,膨化料的普及程度相对较高,在很多品种已实现全膨化料养殖,且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水产养殖和饲料工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相辅相成的,但发展的同时,对鱼类营养、饲料原料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鱼类营养;饲料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水产养殖存在的很多问题也相继暴露,如资源浪费,饲料营养物质转化利用率低,养殖废水排放,水体环境污染,种质退化、密度增高导致病害频发,养殖管理不规范导致养殖产品质量下降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功能性添加剂可针对性解决养殖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如酶制剂、植物提取物、有机酸、抗菌肽等,以及对饲料原料或饲料成品进行发酵处理等均能起到提高养殖对象健康水平、提高饲料利用率进而达到节约资源与改善养殖环境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无药残风险等问题。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适口性差、营养不均衡、抗营养因子含量高等等,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切勿盲目施法,弄巧成拙,需要在了解问题根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实施解决方案,精准施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1水产饲料行业存在问题

1.1蛋白源的问题

在水产以及其他众多饲料加工中鱼粉都是作为非常重要且优质的蛋白源,但是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鱼粉需求量逐年增加,但捕捞量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养殖业需求。因此,多年来,饲料中的鱼粉替代一直是行业重点研究的课题,其他相对优质的蛋白源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解决蛋白质来源的问题,成为饲料行业共同的目标。为解决蛋白源短缺的情况,越来越多的非常规原料被业内了解、使用,但以往的非常规原料往往存在供应不稳定、营养不均衡、质量可控性差、有害物质含量高等一个或多个方面的问题,限制了其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解决资源问题,迫在眉睫,但产品质量同样至关重要,因此饲料原料的开发需持续进行,多变的蛋白来源同样为饲料加工和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

饲料原料的开发,一方面需要开发原料的种类,另一方面,需要挖掘原料的使用价值。现有的饲料原料多数为食品或工业的副产品或下脚料,如豆粕、菜粕、棉籽粕、DDGS等,均是比较优质的蛋白源,但均存在某些限制因素,限制了其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用量,同时,也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而多数非常规原料同样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且更为突出。随着人们对不同原料的了解逐渐深入,对鱼类营养的研究不断加深,原料更多的营养价值、功能性价值被挖掘,更多的副作用也被证实,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用法、用量,以已知的研究成果最大化其使用价值。但随着更多的非常规原料被逐步挖掘,原料的潜力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如针对不同鱼类的营养价值,有害物质的敏感度等均需进一步摸索提升,原料的处理方式,饲料的加工工艺等对相对低端的原料也有更大的影响。

2针对性营养与环保饲料的开发

饲料往往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营养不均衡、缺乏针对性、营养物质利用率低等情况,未充分利用的营养物质被排放到水体中,则会污染水质。研究表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过高导致鱼体血液中血红蛋白转化,降低血液载氧能力,反过来又会影响鱼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既造成营养物质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还损伤了鱼体健康。因此,精准性、有针对性的饲料营养的研发迫在眉睫,即根据不同养殖动物、不同养殖阶段、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季节等针对性设计饲料配方营养,如针对幼苗期的健康和发育的营养设计,针对成鱼期的生长和育肥的思路等,或是不同季节做不同针对性养殖需求的营养思路等,均属于精准配方思路的范畴。高能量节约蛋白的思路在目前的水产配合饲料中较为常见,但不同品种、不同阶段等需要有差异化的营养思路。环保高效的饲料要求尽量降低饲料中不可充分利用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植酸磷等,或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提高其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如添加特定的酶制剂可有效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膨化饲料生产中的高温高压过程可消除植物蛋白中的部分抗营养因子,减少有害物质对养殖动物的损伤,提高饲料利用率。饲料利用率的提升,必然会减少营养物质在水中的溶失与排放,水体环境更加健康稳定,进而与鱼体健康、饲料利用形成相互促进。

3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是促进传统水产养殖向健康绿色养殖转型的重要环节。采用生物发酵饲料喂养鱼虾,鱼虾使用后有益菌就会争夺鱼虾肠胃内的有害菌的定植位置,抑制有害菌繁殖,改善鱼虾肠道的pH值,平衡肠道菌群稳定性,对肠道黏膜形成保护作用,同时还能提高饲料的吸收率和营养转换率。相对于传统饲料喂养方式,投喂生物发酵饲料减少了水体环境中残留营养素的排放,从而改善水体环境,维持水体的基本生态平衡。生物发酵饲料虽然应用优势明显,但并非投放比例越大越好。在水产养殖中,使用生物发酵饲料还要综合考虑水体环境、养殖水产的类型、养殖成本、发酵加工工艺等,来确定适合的菌种类型和生物发酵饲料投放的比例。选择饲料时,务必要注意菌体的活力与数量,确保长期使用该饲料水体环境内的微生物平衡,保护生态平衡。

结束语

饲料成本占水产养殖成本的60-70%,饲料工业的发展对养殖业至关重要。没有现代的饲料工业,就没有现代的水产养殖业。池塘养殖、水库养殖、网箱养殖、循环水养殖等多种传统或现代工业化集约化养殖模式已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可以根据养殖品种与模式需要,选择不同的养殖模式,选择不同的饲料品种,实现增产增效,有效地减少对水体的污染。饲料的研发也必然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食品安全、品质提升等方面发展,共同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福强.环保型水产饲料的加工工艺[J].吉林农业,2018(24):119.

[2]李超显.环保型水产饲料的开发应用[J].中国饲料,2018(22):77-80.

[3]孟莹莹,柏世军.发酵原料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畜牧杂志,2018,54(04):146-148.

[4]叶元土.水产饲料质量增长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分析[J].饲料工业,2018,39(04):1-8.

[5]魏友海,张明.提升水产饲料技术 推动现代渔业发展[J].科学养鱼,2017(05):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