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叶剑钊

(广东大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江门, 529100)


摘要: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标准与桩基及地基基础的质量密切相关,若桩基及地基的质量并未达到相应标准,则会对整体建筑的稳固性产生影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由此可知,桩基及地基的质量需严格达到标准要求。在进行实际项目工程的建设中,还需结合不同区域的不同地质,制定出不同的施工方案,确保桩基及地基的整体质量。本文对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桩基础

引言

近几年,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无形中加快民用建筑前进的速度,人们对此类建筑所提出要求也变得更为严格。在实际施工时,施工人员应将重心放在地基和桩基础上,这是因为二者对建筑整体质量有决定作用,只有做到科学选用施工技术,才能确保建筑拥有符合预期的良好质量,充分发挥其价值。

1桩基础

作为存在时间较长的一种基础形式,桩基础强调以承台为依托,通过联结桩顶部的方式,使其成为可共同承受荷载的整体。桩的作用主要是穿越地下水层、软弱土层,确保自身所承受荷载能够被尽数传递给密实度及硬度较强的持力层,为建筑稳定性提供保证。

2民用建筑施工特点

2.1存在多种危害

对土建施工而言,地下水是最应当引起重视的环节之一,即便建筑质量达标,如果地下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同样存在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只有做到全面预防及管控,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地基失稳情况出现,为群众安全和企业发展提供保证。

2.2施工难度大

地基基础施工为隐蔽工程,工序多,施工环境复杂,需采取降水、排水、支护、桩基础等措施,应采用适应当地特点的基础形式,施工过程严格监控管理,避免事故发生。

2.3地基基础结构需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上部结构的力全部传递到地基基础,其承载能力需经过严格的设计计算,尤其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如果遭遇地震要保证整个结构的完整性,不至于由于各种应力及变形的作用导致建筑物整体坍塌。

3地基工作技术分析

3.1排水加固法及换土垫层法

在建造民用建筑基础时,必须使用可靠的排水和加固方法,以确保基础的优势。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的排水方法,从而使施工区域中的松散土壤在一定时间内自动形成良好的基础,从而为安全执行项目施工计划奠定了基础。在民用建筑基础工作中采用排水固结法完成施工图时,有必要注意,它是在工程基础附近安装塑料芯板和铺好的砂井的有效方法,并支持沉管法。形成质量可靠的孔。按照施工标准的要求对孔洞中的沙子进行预压,促进基础土的除水,实现基础土的快速整合,最终增加土建的抗剪强度,有效避免了基础沉降的可能性。该方法采用高强度材料代替较差的地基,改善了土层的整体承载力,有效改善了土体的崩解,降低了民用建筑地基沉降的可能性。因此,如果在土木工程施工的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现浅层软土,则应注意更换砂垫层和平坦的土壤垫层,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壤置换垫层法的优势。

3.2碾压夯实法

采用大功率的夯锤或者碾压设备而将地基碾压夯实,称为碾压夯实法。使用压路机等重型机械在地基上来回行走碾压土层的方法为机械碾压法;使用夯锤隔行跳打的方式锤击地基土的方法为震动夯实法。碾压夯实法在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应用非常广泛,地基土被强大的夯击力冲击,使得压缩性减小,液化能力改善,沉降量减小,从而提高地基土体的抗剪强度。碾压夯实法可以采用机械碾压法,也可以采用振动碾压法,也可以二者结合采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并做实验确认后采用。

4桩基施工技术分类

4.1静音技术

根据政策条件,某些居民区有民用建筑,如果使用常规打桩设备进行操作,则会产生噪音,这可能会对邻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将来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承包商已经开始研究低噪音的新技术,即基于在静压下在柔软的基础上实现桩的压接的工作过程的低噪音的桩工技术。并且该操作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具有低噪音,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减少了诸如钢筋的原材料的输入,这使成本投资最小化并且可以对施工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4.2振动沉桩施工

振动沉桩顾名思义是使预制桩身产生振动,同时带动周围土层振动,使土层周围产生位移收缩,减少桩身表面的摩擦力,使桩身沉入地基土层中。振动沉桩适用于黏土、黄土等松散的土层。应用时方法容易,设备简单,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4.3锤击法

作为桩基础施工常用技术,锤击法的原理是经由锤体向土体施加适当冲击力,确保桩体能够沉降到计划高度。若项目所在区域有大量碎石、砂土存在,则应全面清除上述杂质,保障锤击效果。

4.4静力压桩

与振动沉桩相比,静力压桩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其不会产生振动及噪声,可最大限度减小施工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在实际施工时,由施工人员借助设备所产生静压力,通过向软土层压入预制桩,确保有效加固建筑基础。要想使该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提前对现场情况进行勘查,确保桩位所在区域的土层没有石块等杂质存在,为桩体完整性提供保证。实践表明,该技术的优势在软土层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4.5灌注桩施工

灌注桩施工是先预制桩孔,然后在桩孔内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成桩。灌注桩施工时,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如果采用人工挖孔桩,土方量会很大,应重点考虑土料的运输。现在钻孔灌注桩应用越来越多,开挖浆池浆沟、钻孔、制备泥浆及吊放钢筋笼清孔等环节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执行。钻孔灌注桩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施工质量及安全方面也有可靠保证并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5管理策略

5.1建筑信息管理方法

建筑信息管理方法和科学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实施施工的各个阶段。使用有效的系统模型,可以有效地合并以确保系统,财务资源和技术已连接,从而扩展了管理范围。科学合理的资源整合为建筑公司查询和处理信息提供了便利。只有确保信息质量好,施工企业才能有效地进入下一阶段,确保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信息化在土木工程建筑的管理中非常重要。建筑信息化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土木建筑的成本,并且不会浪费太多资源。此类信息技术应在中国的民用建筑行业中广泛使用。

5.2提高管理意识

施工管理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作,项目经理、现场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需提高对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施工管理的好坏对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施工人员应不断地学习,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安全可靠地进行。施工人员在换岗时,必须进行交接班,把所有施工细节都交代说明,如果有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与负责人商议解决办法。

结束语

通过分析可知,对民用建筑施工而言,提高地基、桩基础质量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更加稳定且安全,在为群众安全提供保障的基础上,加快建筑行业前进的速度。由于地基、桩基础对施工技术所提出要求均极为严格,实际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应以现场情况为依据,选择并应用切实可行的技术,真正做到既保证建筑价值,又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黄峰.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65.

[2]黄加发.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8):27-28.

[3]林久.关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技术的探讨[J].福建建材,2019(05):63-64+116.

[4]李铁钢.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60.

[5]彭麟.建筑地基与桩基础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3):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