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新技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测绘新技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的应用

梁庚琴

( 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 537124 )

摘要:宅基地作为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生活住宅的保障,极大推动了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与建设。而在国土资源规划新政策出台之后,农村宅基地的测量工作也收到了极高的重视。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不仅是农村宅基地地籍开展调查的基础,也能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加快测绘新技术的研发与使用是当前保障农村基地测量工作的质量水平的可靠措施。文章重点就测绘新技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字:测绘新技术;农村宅基地;应用;研究

引言

农村土地资源作为农民的重要财产,其宅基地测量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关乎住宅用户的切身利益。由于我国国土资源具有幅员辽阔特点,随着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不同地形地貌居住环境,增加了测量工作的开展难度,因此测量技术人员应借助科技成果,通过更新测绘技术应用方法与强化技术运用水平,来提升宅基地测量工作开展的质量效果,这样一来农村人口住宅使用的权利就能得到应有的保证,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环境条件。

1测绘新技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应用的意义

当前阶段,在农村快速发展过程中起到住宅生活保障作用的宅基地,其不仅能够为地籍调查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信息,还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农村人口的合法利益。然而与城镇地基不同,农村宅基地具有测量工作范围受限,用地单一以及分布较广等特点,增加了宅基地位置、属性以及面积等信息数据获取的难度。为使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的质量效果达到预期的可靠性目标,相关人员应借助科技成果,即将测绘新技术运用于测量实践。在此之前,测绘技术人员应明确新技术的运用控制要点,以使其在宅基地实际测量工作中发挥出应有作用价值。如此,农民住宅房屋的使用就能以科学合理的信息获取状态来保证用户的切身利益。

2测绘新技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的应用

2.1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又被称为RS技术,它具备极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信息采集方式,它可以通过遥感,对很远的测量队形进行测量获取测量数据,即不与测量对象进行直接接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接触操作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在这个过程中,遥感技术需要借助于专业的仪器设备和传感装置对测量对象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最后得出最重要的信息数据并作出最科学决策。在实际的运用的过程中,遥感技术主要以飞机和卫星作为主要平台,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数据,更加高效便捷地对农村土地相关信息进行测量分析,获取所需的地籍资料。在进行农村宅基地测量时,通过遥感技术对土地确权项目进行高分辨率的影像拍摄,再通过正射纠正等技术手段将影像纠正,获得正射影像。具体来说,就是将遥感影像进行图像化,形成数个微小区域,然后利用相关的参数进行图像数据校正,建立起数据模型,利用数字工程模型来完成原始图像的纠正,进行最后的转化,将其转化为正向正射影像。在农村宅基地的测量工作中,人工实地测量的作业量十分庞大,需要使用大量的仪器和人力资源,但是遥感技术的使用可以让农村宅基地的测量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不仅避免了仪器的来回搬运和工作人员的大量奔波,减少了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测量工作的质量。遥感技术的正射影像具有极高的精度,对于地表建筑物和环境的分析相比于人工测量来说精准度更高,因此遥感技术对于农村宅基地的测量工作来说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2.2GPS-RTK技术

GPS-RTK技术作为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的测绘新技术,能够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作为依据实施差分测量,在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软件对任坐标系统完成转换、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结算基线向量等,还可以实时测定出目标点的三维坐标,这一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改善了原有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的模式,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在进行数据预处理的过程中,通过GPS-RTK技术对数据进行传输、解码、编辑和标记,再进行基线向量的解算,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宅基地测量时的定位精度和测量工作的效率。GPS-RTK技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主要有三个步骤:一是将GPS接收机架设于基站上,这样可以对可观察的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二是将通过观测获得的数据信息经过无线电实时传送至流动站,利用在流动站作用的GPS接收机,接受可观测的GPS卫星信号,并通过无线电接收基准站进行数据信息的发射;三是当实时计算分析整周的模糊度未知数后,可以通过流动站接收机来确定测量目标的三维坐标与精度。GPS-RTK技术在农村宅基地的测量作业中的广泛运用,大幅度减少了传统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的实际内容,有效提高了测量工作开展的整体效率,切实满足了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对精度以及效率的高要求。

2.3地籍测量建模技术

地籍测量建模技术在地籍测量作业中应用非常多,这一技术的主要功能便是收集有效的信息资源,为后期的信息处理工作提供科学高效的指导,它具有三个十分良好的性能:一是智能性,可以自主监控视频信息、进行农村宅基地的安全管理,利用网络调控从而实现宅基地现代化的测量;二是人机性,它以人和机器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核心,利用专业机器实现网络化控制,可以完全依靠机器完成对视频和数据的处理工作,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操作一体化,达到真正的人与计算机双向交流;三是标准性,该技术可以以某一个测量标准为依据,在进行农村宅基地测量任务时减少信息资源缺失造成的工作问题。

3应用实践

3.1地籍要素测量

以某村庄为例,其地籍要素的测量工作开展,主要利用了GPS-RTK技术进行图根测量控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采用三脚架进行仪器设备的架设,此过程技术人员应遵循对中整平原则,将测量获取的仪器高输入观测记录,并对每个图根点进行观测结果的两次设置。如此,就可获取两次测量的结果,以提高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开展的准确性。具体分析过程,应将平面坐标较差控制在±3cm以内,将高程较差控制在±5cm以内。当从限差内获取平均值,确定宅基地图根点的平面坐标与高程。对于界址点的测量,应将街道作为单位,并在图根GPS点或是支站点上进行设置,即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

3.2解译遥感影像地物

在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时,应在校正前对其进行简单的预处理,此工作内容包含亮度、灰度以及对比度的调整,调整处理工作目的在于保证遥感影响的清晰度,此后技术人员就可在测量宅基地涉及区域范围内选取10个界址点,以作为像控点着手进行遥感影像图像校正。当生成正射影像图时,应将所有工作环节作用于相关软件中完成。解译影像过程中,由于本村庄宅基地应用测绘技术影像解译的内容为地物信息,为保证解译工作开展的精确度,技术人员应将外业测绘获得的界址点,宗地叠加,以及界址线均叠加至遥感正射影像图中,如此就可为地物要素的解译提供参照,完成测区内地物要素的室内解译。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测绘方式暴露出许多的弊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中,对测绘方式和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村宅基地测量的工作者需要加快熟悉新型的测绘技术,将这些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农村宅基地测量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新型测绘技术的优势,有效提高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水平,有力地推动我国国土资源的新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宇杰.测绘新技术在国土测绘工程中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211.

[2]苏海龙.测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4):152.

[3]李子龙.基于测绘新技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地理,2015(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