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

邹文

咸宁天立路桥有限公司 湖北省咸宁市 437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道路施工的建设标准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已经有了明显成效。但是建设的总体目标还未能全部实现,因市政道路的建设范围广,既要保证道路使用的寿命,又要满足于交通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因此,对于我国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的设计还有待加强优化。

关键词:路基;厚度;市政道路;防护

引言: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整个交通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政道路的交通量连年增加,建设单位应该要重视对于市政道路的设计。市政道路路面结构需要对路面的强度、路面的厚度以及路基的压实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路面的结构以及路基的排水设计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提高道路的安全性。主要就市政道路路面结构以及路基设计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从业者有所参考。

1市政道路的路面结构设计

1.1路面结构设计

  1. 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建设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工程质量。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相关的监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材料能够符合相关的建设标准,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开展。比如,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以及原材料的质量检测,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质量检测,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改正,最大限度的避免在工程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管理安全问题。材料的选择需要从路基的硬度、强度以及质量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在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的选择中,要符合路基基本的设计要求和质量检测,确保道路建筑中的各种原材料能够符合国家的相关建设标准,根据设计图纸选择合适的规格,避免在建设中出现材料和规划不统一的现象。

  1. 采用组合设计

通过道路结构可以将常见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分为三层,其中,道路表层由于受到压力情况较为严重,最容易发生开裂,中间层的抗裂性要好点。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满足道路的基本交通和承重需要,对道路结构层进行组合设计,实现道路各个层面的受压最大化。另外,设计过程中还要认真考察当地的地质水文环境,把主干道和次干道分开考虑设计,其中,次干道道路结构层的承压能力要满足设计标准,表层的承压能力最大化。市政道路的良好承重性是对于承压力的基本要求。

  1. 厚度设计

市政道路结构层的厚度设计是整个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重点之一,它对于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厚度设计主要是通过荷载应力计算的结果确定的。在道路结构层厚度确定之后还需要对于路面结构层进行荷载力计算和分析,防止由于路面厚度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质量问题。路面过厚或者是过薄都可能会对建设资金或者质量有影响。

1.2路面结构的排水设计

  1. 车行道

车行道通常采用的是单双坡两种排水设计方式将雨水尽快的排除。单坡排水道适合道路比较窄的工程建设中,双坡车道一般都是建立在行车道比较多的道路工程中。当采用双坡排水的时候必须在道路两侧设雨水口,进而收集雨水。而雨水口间的布置需要相间一定距离。在不同的车道设计和施工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建设。

  1. 人行道

朝向其横向坡度的设计为人行道路面水排出提供了便利。而在道路旁挡土墙上的截水沟的设置可使雨水流入车行道两侧的雨水口内,这种方法不会出现积水现象并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人行道是市政工程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建设过程中保证设计合理,在一些特殊天气下也能够保证市民正常出行。

  1. 路面内部

通过在道路层面与级层面设置乳化沥青下封层的办法使得渗入到路面的雨水能够沿着封层表面向道路两侧进行排水。在道路路面纵横坡度对于道路的所有层结构施工过程中要保证一定的排水坡度,保证雨水能够及时的排出。在雨水量比较大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纵横坡度的雨水层,同样也是为了保证雨水的排出。

  1. 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作为施工过程中或者是运营之后道路的主要排水机构,对于整个道路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排出这些雨水的办法就是向两边设置横向的集水槽和排水管,中间间隔控制在30~50m之间,还需要将以一段大约15m的长度以2%的坡度进行建设,保证及时的排出雨水。利用锯齿形纵向矩形碎石盲沟的方法对底坡达不到0.3%的地方进行排水处理。

  1. 绿化带

通常,我国绿化带的高度为路面下方的15~20cm,必须要保证其雨水口的分布呈现均匀的状态;其次,在水体过滤方面,可以就其将在地面的水体进行过滤处理,确保其水体的清洁程度,铺设种植土,然后在进行砾石层的设立,最后在安装渗透管,不断的强化雨水的深入效用,确保水体的供给性能;在排放方面,要开展溢流系统的设计工作,让雨水和排水管道连接在一起,这是由于雨水量过大的时候,其雨水口无法承受住过多的余量,产生雨水处理的问题,利用溢流系统,让其可以流入到市政管网中,把多余的水排出。

2市政道路路基设计

2.1市政道路路基科学设计理念

市政道路需具备极高的受重承载力才能承受大量车辆经过所产生的负荷,而市政道路的路基设计需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为依据,可将其分成2个类型,第一个是一般的路基设计;第二个是特殊的路基设计。在特殊的路基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主要有软土路基或经过雨水浸泡等问题,对于这些情况需以城市路面建设的一些材料为处理依据,基本上处理方法是用其他相应的材料进行填充或固结排水等措施,但是也需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解决方案。

2.2路基防护设计

路基工程的稳定可达到保护生态平衡的效果和优化附近环境,路基的边坡需一定的保护机制,防止在下雨时将其冲掉或被雨水侵蚀,另外,还可对附近的植被进行保护。一般情况下,可通过绿化达到保护的效果,或使用砌块进行网格保护,但是需高于边坡3m。

2.3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防护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道路,如果道路表面长期处于干燥状态就说明其稳定性能比较高,所以市政道路结构和路基设定过程中,需针对路基设定排水系统。而且对于路基的排水功能可与其他防护功能相结合,如防护网、边坡防护墙等,总体形成整体的防护布局,这样能达到防护的效果。但是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是,要保证排水保护设计的经济实用,须根据路基的实际情况制订排水系统才能达到耐久性和稳定性。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先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和地下水储量确定排水系统的设计方向,如在被水浸泡的路基上可运用一些渗透性较强的材料,但是前提是这一区域地下水位较高,能储存足够的积水,这样积水才会从路面渗透到地下水储存装置当中并排到指定的位置,从而达到控水效果。如果条件不支持渗水,就需挖填流水沟设施,然后使其通向城市的排水系统中。

结语:综上所述,设计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的质量,对于成本控制也有很大的影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的材料选择中需要结合市场以及绿色生产原则,采用厚度适宜、组合合理的基本原则,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在排水设计方面和防护方面不断完善设计,积累经验,在今后的设计工作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解决和总结,通过提高自身设计水平,保证市政公路建设,为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提供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隆.刚性基层在市政道路路面结构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1):32-34+60+8-9.

  2. 樊立.城市道路路面设计的优化创新及设计要点[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3):253-254.

  3. 杨森.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J].居舍,2019(17):93-94.

  4. 陈华.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28):210-211

[5]戴欣,赵心源,王萍.市政道路膨胀土路基检测及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04):33-3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