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下游地下水域中的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7-01-11
/ 1
通过对亚洲东南部多数冲积含水层的水进行调查,更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砷的认识,其调查结果使人们增加了对湄公河流域下游地下水水域中砷的关注。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新的研究并且回顾了许多以前小规模研究,提供了柬埔寨和越南CuuLong三角洲含水层中砷的综合概况。天然砷一般起源于湄公河流域的下游,而不是起源于某一有地质特征的地区,而且发现浓度介于8ppm和16ppm(干重)之间的砷广泛分布于土壤中。与天然冲积层的砷相比,工业和农业用的砷是有限的。含水层地下水的砷浓度不低于10μgL^-1,但是,在离散的反常区域,砷的浓度在10-30μgL^-1也是常见的,有时也可能有暂时的砷异常,砷浓度可达到600μgL^-1,。最严重的是,洪积平原中的铁和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容易受到洪水水位大的波动的影响,在氧化条件下.产生不稳定的毒砂。而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中高浓度的砷,由于受到吸附和解吸的袭夺作用,在还原和带轻微碱性的条件下,砷适宜释放。在水位埋深浅的含水层和100—200米较深的含水层中,地下水的砷浓度高。砷蔓延的过程没有明显的迹象,但是砷对健康有严重的局部危害,而且通过间接方式(诸如通过污染的稻米和水产品)摄取低浓度砷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土壤中含砷几乎是普遍存在的,加之将来地下水抽取量的快速增加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在整个区域开发水资源时要持续保持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