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园林管理及绿化养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节约型园林管理及绿化养护措施

邹媛媛

烟台市锦城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264000


摘要:节约型园林建设符合我国推出的绿色环保型发展理念,加强节约型园林的管理及绿化养护措施的开展,能够大大降低园林中对水资源、电力资源的消耗,循环利用水资源对绿化进行养护,提高园林绿化的生长质量,提升园林整体的美观性与生态性。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管理;绿化养护措施


1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现状

1.1“浪费”现象较为明显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节约”的概念常常被忽视,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注重视觉形象而忽略环境效益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些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其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浪费”现象,攀比斗富之风变得十分的严重。在一种追新求异、急功近利的建设思想指导下,可以发现大树进城之风屡禁不止。不仅如此,一些不科学的园林绿色建设也被广为推崇,如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色手法,反季栽种、逆境栽植等。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其水土以及植物资源等多个方面出现浪费的情况发生,因此在当前对于节约型绿色园林的构建就变得刻不容缓,其能够最大限度保障我们的环境,促进自然资源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忽视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

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核心问题便是资源利用的问题,有效利用资源可以很好的实现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以及构造,另外园林的养护管理也不能忽视,它在园林绿化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些地区往往只重视其前期的建设却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后期的管理,使园林建设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现养护管理机制停歇不前、养护管理效率较为低下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城市的资源得不到全面的利用。因此在当前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当中,为了能够表达出设计所要创造的景观效果,不仅仅需要重视在施工阶段的工作,并且还需要做好其后期的管理工作。如果在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当中,不能做好相关准备,那么便会导致种植好的树木出现枯萎或死亡的情况发生。


2节约型园林的绿化养护措施

2.1明确生态养护理念

节约型园林的绿化养护措施的开展需要明确生态养护的理念,即各项养护措施的开展都要保证其生态性与绿色化发展,避免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与水、土、资金、材料等的浪费。生态养护理念要求科学把握绿化施工的时间,严禁在反季节的情况下进行植株栽培,植株不耐存活的同时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不偿失。尽可能避免取水阀直接灌溉园林内的绿化植株,造成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生态养护工作的开展,还需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节约意识,能够在各层面把握资源的节约应用,提高养护人员对节约养护的重视程度,在养护工作开展中,养护人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采取节约措施,促使绿化养护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2.2加强绿化设计与施工

加强绿化的设计与施工,能够从根本层面把握园林绿化养护的节约性,在苗木的种植方面,尽可能选用本土树种、与当地气候环境、土壤情况等相适应的品种,从根本上提高园林树种的存活率,避免园林绿化种植出现不定期苗木死亡、需要置换的现象,降低园林的经济损失。以北京某园林的绿化种植为例,在植株选择方面,应考虑到北京的寒冷与高温四季交替的气候环境,植株不仅要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还需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国槐、油松、丁香、等植物都可以很好的在该环境中生长。另外,在植物搭配上,把握各类植株在共同生长环境下的健康、稳定性,确保植株搭配在保障美观性的同时,能够降低绿化的病虫害,以此提高园林的经济效益。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应当全面性的把握各类植株的生长特性,尽可能选择成活率高、种植成本低、养护措施简单等植株作为园林绿化的主要成分。

2.3合理修剪园林绿化

对园林的绿化进行合理的修剪中,借助有效的修剪措施减少植株对水分与肥料的消耗,扩大植株之间的距离,为植株创设完善的生长空间,通过对植株生理特征与形态特征的分析,合理的修剪植株的多余部分,并在保障植株美观性与生理性的情况下合理选择修剪的时间与数量,尽可能降低植株修剪的次数,以达到减少人力、物力消耗的目的,提高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社会性与经济性。

2.4节水灌溉

节约型园林通常采用节约下来的水资源进行园林绿化植株的灌溉,如收集雨水技术、再生水利用技术等水资源收集技术的应用,对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分进行收集、净化处理,并运用到园林绿化的灌溉中,或是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在园林设计中将路面积攒下的雨水收集到一处,预留园林绿化的灌溉水。另外,可通过喷灌、滴灌等自动化灌溉技术的应用,在园林绿化范围内合理的设计喷灌与滴灌设备,使得园林内的水资源能够全面的覆盖每一个绿化角落,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各类节水设施的设计应用降低了对园林中自来水的直接使用,且运用循环利用的原理把握了园林各类水资源的储存与合理运用,大大提高了园林绿化灌溉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使园林绿化养护的质量与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2.5预防病虫害

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还需对植株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养护人员应积极开展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以定期的灌溉、除草、施肥等措施提高植株的生命力。长势良好的植株本身具备较强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如若发现带有病虫害的植株,应及时进行置换处理,当大面积发现病虫害植株时,可适当选用毒性低、针对性较强的农药进行喷洒治理,以便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与使用频率,可保障节约型园林的绿色化发展。

2.6推进绿化废弃物再利用模式

绿色废弃物的再利用通常是指将诸如修剪、落叶和杂草等园林废弃物转化为用于园林植物的肥料。在园林维护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其处理方法通常与其他生活垃圾大部分被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垃圾处理的压力,而且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同时,这也违背了保护景观发展的目的。因此,促进绿色废物的再利用模式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化和维护过程中产生的枯枝和枯叶可以在高温下发酵并机械破碎。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轻城市废弃物的消耗负担,而且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园林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从而降低美化和维护的成本。还可以将废弃的树枝重新组织成不同形状的篱笆或将其切成支撑物,将树枝做成景观护坡,以此不同程度的减轻城市垃圾。

2.7构建节水型园林

除在灌溉设备上有所作为之外,在发展节水型园林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可利用的水源总量;第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另外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这样不仅能有效节约对水资源的使用,而且也能有效保障植物的生长,降低成本。

2.8建立健全的科学养护机制

在园林养护工程中,不能仅将眼光投放在植物的基本培养与护理中,在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需要具有全面发展的眼光,将养护工作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园林养护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学习了解整体的环境体系及工作内容,从观念上改变,提升个人的工作素养,从而为节约型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贡献力量。


3结束语

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推动生态环境、城市化进程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少量的资源投入获得园林建设中的可观效果及实际的经济效应,使城市绿化工作更加长久的开展,进而保证人们的生存环境及整体的生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婧.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模式[J].农业与技术,2016,36(8):187.

[2]严阳.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模式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