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风险及防范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2
/ 2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风险及防范方法

周文强

奎屯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企业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管理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人力、物力以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各个部门要做好施工中的协调工作,从而对工程施工做好动态化控制,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希望为我国的建筑业发展提出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防范方法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衣食住行”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们对于以住房为代表的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我国的建筑工艺也在不断提升,力求进行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建设。但目前社会中投入使用的部分建筑已经出现了多方面的安全问题,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必须对现有建筑工程安全性进行分析,更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保障既有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性。

1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现状

目前,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体行业,并始终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然而,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相继暴露出了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稳定性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由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建筑行业出现的质量安全风险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规避,这不仅会对我国公平的建筑市场环境构建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制约建筑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难以在社会上树立诚信的企业形象。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促使企业对建筑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加强重视,有针对性地优化和改进施工管理技术,才能持续地发展建筑行业。

2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风险

2.1疏于监管

对于正在投入使用的既有建筑工程,我国没有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多由各地方组织或政府相关部门兼职对既有建筑进行监管。国家对于既有建筑工程进行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大多由地区性法规来确认监管的实施。部分地区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来对既有建筑工程进行监管,没有明确的管理标准。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管的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政策相冲突的情况,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实际执行。缺乏强力机构对于工程进行专门管理,法律无法下达地方,在监管过程中与建筑施工方与使用单位或个人产生矛盾,阻力较大,管理困难。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与使用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缺少标准。为此,健全监管体系是建设与管理好建筑工程的前提条件。

2.2质量监督队伍素质待强化

站在质量监督管理的角度分析,人员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缺少专业化人才。随着质量监督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变化,若想适应高要求的质量监督工作,必须要积极引入专业化人才,壮大质量监督管理队伍,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其次,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待增强。目前来说,基层质量监督管理站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巨大。作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心,能够深入工作实践,采取全面有效的方法,扎实落地监督工作。部分人员到思想意识水平不高,缺少责任意识,未能将自身工作与质量监督工作紧密融合,导致此项工作未能落实到具体,常常存在质量监督工作不到位或者形式化问题,影响监督价值的实现。最后,缺少对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筑行业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很多新事物的出现会给质量监督工作带来新挑战。基层工作部门必须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积极做好人员队伍的建设,尤其是业务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得到提高,满足当前建筑质量监督工作的需求。

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风险的防范方法

3.1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保障既有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需要建立合适的监督管理体系。在国家层面,发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标准及既有建筑工程使用标准进行制定,为建筑工程的建设及使用树立明确的规范。通过对于管理范围进行制定,明确管理职能,做到大方向的把控。在各级政府方面,抽调综合素质高的人员组建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进行监督,专人专责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在建筑工程竣工后对建筑进行质量检验,保证建筑工程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对建筑工程进行定期的巡视检查,保证后续维护工作的正常运转。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的宣传讲解,进行安全管理,防止建筑工程受到人为的破坏。完善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建立“从下至上”的监督管理反馈通道。我国建筑工程数量众多,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性监管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拓展人民群众的反映渠道,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知识进行普及,通过进行多方面监督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保障既有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性。

3.2加强质量监督管理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积极引入专业化人才,壮大质量监督管理队伍。通过引入人才的方式来提高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质量监督工作得以优化。其次,要加大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交流活动或者业务培训活动等方式,进行业务提升。以某次培训活动为例,培训主要围绕监督工作的依据以及监督抽查方式等内容开展,具体为扰接地以及避雷引下线等相关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提醒相关工作人员注意极易产生的问题,实现对质量的严格把控,促进施工作业的标准化,以免质量问题的出现造成重大影响。最后,做好具体工作的开展控制。增强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认识,使其能够围绕建设和施工等多个方面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全面排查,扎实落实监督管理工作。深入建筑工程生产现场,对工程材料与人员等要素,进行全面严格地检查,切实保障建筑工程建造的质量目标实现。根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考核人员绩效,调动其积极性。

3.3加大施工材料的监督力度

在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应用材料来源很多,并不能因为任务重就疏松管理,反而更加需要加强对应用到房建工程材料的相关管理,施工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因此需要项目现场的负责人切实将管理施工材料的工作落实到位。选用施工材料的工作需要由有经验的材料采购员去从事,为施工现场所采用的施工材料做好保障。当然,施工现场还要认真选用合格的施工材料,避免以劣质材料随意充数,从而进一步保障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材料到场时应该由两人以上进行验收,并且严格执行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单和现场抽检合格证的一证二单制度。对于一些重要部位的重要材料,除了现场抽检,还应送到外部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试验检验。同时,在施工现场还要形成互相监督的施工模式,通过提高监督意识的方式让他们切实落实好自身责任,从而真正地保障施工过程得到有效地控制。

结语

随着目前的建筑工程数量的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提升施工质量,必须对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加强关注和重视,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人员等方面的职能作用,还需要施工人员规范自身的操作,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对此,全面分析建筑工程中质量安全监督潜在的风险,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中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在施工各个环节中合理贯穿质量监督管理,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徐磊,雍利敏,孙丹.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分析[J].建筑与预算,2021,3(1):135-137.

[2]龙银辉,裘敏浩.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对策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24):175-176.

[3]马桂芳.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冶金管理,2020,1(19):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