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寰枕关节-枕骨髁-斜坡置钉技术的数字化解剖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4
/ 1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后路寰枕关节-枕骨髁-斜坡螺钉技术的置钉参数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收集宁波市第六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共46例检查者的上颈椎CT影像资料,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0~55(39±9)岁。通过Mimics19.0软件数字化三维重建共获得92侧上颈椎模型,并进行模拟置钉。螺钉进钉点选择寰椎后弓与侧块下关节突移行处中点,直径3.5 mm,长度50 mm。对92枚虚拟螺钉进行详细的置钉参数测量,包括测量螺钉与其周围重要结构之间的距离,螺钉内倾角和头倾角,寰椎内和枕骨侧(枕骨髁-斜坡内)钉道长度。对左右侧置钉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确认双侧置钉有无差异。结果在46例重建模型中,共置入92枚后路寰枕关节-枕骨髁-斜坡螺钉,全部螺钉完全固定于斜坡内,未突破上部的蝶窦,未进入椎管和枕骨大孔内,未损伤舌下神经管等周围结构。置钉后模型左、右侧螺钉的钉道参数结果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螺钉进钉点距寰椎上缘垂直距离为(12.6±1.0)mm,螺钉进钉点距寰椎下缘垂直距离为(6.5±0.6)mm,螺钉距寰椎椎动脉孔内侧缘距离为(6.7±0.6)mm,螺钉进钉点距寰椎内侧壁距离为(6.6±0.7)mm,螺钉外缘与舌下神经管的距离为(5.5±0.6)mm;螺钉内倾角为21.2°±2.5°,螺钉头倾角为52.0°±3.4°,寰椎内钉道长度为(12.1±0.9)mm;枕骨侧(枕骨髁-斜坡内)钉道长度为(37.9±0.9)mm。结论后路寰枕关节-枕骨髁-斜坡螺钉技术是一种可行且安全的治疗枕颈交界区不稳的有效方法,可作为一种新的后路枕颈融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