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薛桂芹

大庆市第五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714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结直肠癌作为研究对象,获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 例患者,对其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 29例,对其进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发现实验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肠鸣音恢复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结直肠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进行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临床效果;

结直肠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呈每年逐渐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便血、腹痛、腹部有包块、排便习惯改变、发热、消瘦和贫血等症状,若肿瘤出现浸润或者转移,可以以使受累器官出现异常,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生命[2]。腹腔镜手术目前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该手术方法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脏器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本院通过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对结直肠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并评估临床疗效,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结直肠癌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经诊断患者符合结直肠肿瘤判断标准,并且可行根治性手术,在获得患者同意后,依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包括男患者 17例,女患者12例,恶性肿瘤患者15例,良性肿瘤患者14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4.23±7.92)岁,患者肿瘤的直径 2~13 cm,平均直径为(5.13±1.67)cm。实验组包括男患者 18例,女患者11例,恶性肿瘤患者16例,良性肿瘤患者13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5.15±8.22)岁,患者肿瘤的直径 2~15 cm,平均直径为(6.31±1.28)cm。

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按常规方法在患者下腹部正中进行直肠全系膜切除超低位保肛。将肠系膜动脉根据进行结扎并清除周围淋巴和脂肪组织,游离直肠,对病灶进行期清除。

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患者麻醉后,用超声刀等工具对患者侧腹膜进行分离,切断肠系膜下血管根,分离直肠后间隙、直肠与乙状结肠,并清理直肠前壁和腹膜后间隙等,清扫淋巴结,根治性切除病灶,并根据患者情况对其进行保肛处理,所有操作结束后,关闭腹腔。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肠鸣音恢复和患者住院的时间。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并计算发生率。

1.4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 软件,所有计量资料均使用平均数±标准差( 60ff670e6bed6_html_6350a13610500d43.gif ± s) 表示并运用t 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差异比较,p<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计数治疗均使用率(%)表示计并运用χ² 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差异比较,p<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比较

采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治疗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相比,手术出血量明显降低(p<0.05),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肠鸣音恢复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60ff670e6bed6_html_6350a13610500d43.gif ± s]

组别

手术出血量

(mL)

肛门排气时间

(h)

肠蠕动恢复时间

(h)

肠鸣音恢复时间

(h)

住院时间

(d)

对照组(n=29)

91.34±4.77

78.48±11.92

58.25±6.69

45.18±7.33

11.87±2.37

实验组(n=29)

82.05±2.84

63.24±10.49

35.91±7.46

34.42±6.11

8.92±1.04

t

9.012

5.168

12.006

6.072

6.138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治疗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相比,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盆腔积液(例)

吻合口瘘(例)

切口感染(例)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n=29)

3

2

4

9(24.13)

实验组(n=29)

0

1

1

2(6.90)

卡方




5.497

P




0.019

3.讨论

结直肠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递增,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仅次于食管癌、胃癌和肝癌[3]。不良饮食习惯、憋大小便、慢性炎症、高脂肪、环境、遗传等因素是导致结直肠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4]。对于结直肠肿瘤患者,及时和恰当的手术治疗能较好的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并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结直肠肿瘤的治疗,腹腔镜具有视野清晰、利于医师精准操作,出血量少的特点,因此在结直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率逐渐提高。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手术出血量明显降低(p<0.05),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肠鸣音恢复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通过对结直肠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进行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章余妹,邵莉,李进.晚期结直肠癌内科治疗及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9,24(06):571-573.

[2]李广慧.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034):111.

[3]余明,谢晓峰.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评价[J].实用癌症杂志,2021,36(04):691-692..

[4]翟志超,王延召,雷福明.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进展[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21,10(02):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