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呼吸道传染病分布模式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中国主要呼吸道传染病分布模式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王莹玉

齐齐哈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0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主要呼吸道传染病分布模式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聚类分析以及多维尺度分析,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分布模式进行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提升社会经济数据中的主成分;采用MANTEL,对量化发病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匹配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各省可以根据发病率聚类为六组。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主成分矩阵与疾病非相似性矩阵之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220-0.375。而BIO-ENV匹配分析结果显示较好,0.402-0.545是其相关系数范围,其中,0-14岁人口比重、文盲人口占大于15岁人口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人口比重、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以及失业率是最匹配干扰因素。结论:2018-2020年我国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的分布模式比较稳定,关联着同期的社会经济因素,一定程度上能对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综合防治。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分布模式;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前言:传染病流行呈现“新病持续出现、旧病死灰复燃”的新局面,仍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呼吸道传染病首当其冲的是病原体通过人体呼吸道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传染病,它传播速度快,面积广,传播方式多,危害性相对较大。不管是人们为经济发展而改造自然环境的自然因素,还是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的生物因素,通常都会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干扰。所以,站在社会经济因素层面讲,对其与传染病的关系进行探究,对于传染病综合防控策略的制定、人类的身体健康具有关键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移民和城市化、老龄化、职业变化、性别不平等、国民教育、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经济发展水准、失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传染病的流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中国传染病研究方面,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域内某一疾病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我国三十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发病数据来自于《中国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报告》中的主要呼吸道传染病(麻疹、肺结核、流行性脑脊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2012年炎症、百日咳、猩红热发病率统计(31×5疾病矩阵)。为了消除各疾病发病率差异的大小,将疾病矩阵转化为平方根,然后排序为以Bray-Curtis相似度为度量尺度的疾病相似度矩阵。同期社会经济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总计十八个指标(31×18个干扰因素矩阵),其中,人口统计学数据(0-14岁人口比例、大于65岁人口比例、城镇人口比例、男女比例、城镇人口密度、平均受教育期限、文盲人口大于15岁人口的比例等七个指标);社会统计学数据(失业率、人均日用水量、城市用水渗透率、公交车辆、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住房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等七个指标);经济统计学数据(公路客运量、第二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医疗卫生支出占比等四个指标)。

1.2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先对疾病矩阵以及干扰因素矩阵进行深入分析,之后通过对社会经济因素对呼吸道传染病分布模式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与研究,并对主要干扰因素进行识别。使用热图对疾病矩阵进行分析将各个省份疾病的出现概率分析展示出来,对聚类分析以及多维度分析(MDS)对疾病相似性矩阵进行研究,依据疾病的分布模式,对各省实施聚类划分。对于干扰因素矩阵,使用主成分分析对指标实施综合。使用MANTEL相关性检验疾病相似度矩阵与干扰因素主成分矩阵之间的相关性;使用BIO-ENV匹配分析找到与疾病相似度矩阵相匹配的最佳影响因子指标子集来解释疾病分布模式。

2结果

2.12009-2012年各省份重点传染病出现概率

依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与南方相比,北方的重点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概率相对较高,肺核病出现概率相对较高,麻疹则显现出由北向南移的方向。除此之外,新疆地区的肺结核、百日咳、流脑的发病情况相对严峻。综上所述,纬度相近的各省份之间,疾病发病的分布模式相似;2010-2012年的分布模式相似度较高。

2.22009-2012年对各省进行疾病发病率聚类分析、MDS分析以及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得到以2012年为代表的各省的排名图,其压力系数值分别为0.128、0.111,与此同时0.124和0.132,均在0.2以下,这表明排序图对于2D空间中省份之间的相似关系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依据各省份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聚类。距离越近,相似度越高。用线条在排名图上标出聚类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符。

3讨论

通常情况下,人们很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该种传染病属于一种危害性相对较大的传染病,其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传播方式相对较多、传播面积相对较大、传染性相对较强、不容易控制。该种传染病的防控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拧成一股绳,在传染病费流行时代,通过对该病在各省份分布模式进行全面研究,对这一分布模式进行干扰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探究,其群防群控的实际作用非常突出。

本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所选择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呼吸道传染病在各省的分布格局。传染病的流行发展可能受其影响,相关系数均在0.3前后,与相关研究一致。匹配分析得到的最匹配的干扰因素是以0-14岁人口比例为代表的人口学因素,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代表的文化教育因素,文盲人口大于15岁的在该年龄人口中的比例,以及城镇人口的比例。其次,包括个人卫生因素,其具代表的是人均每日生活用水量,还包括社会条件因素,以失业率为代表。

其中,文化和教育因素主要是由于对传染病的意识不够和对疾病预控意识不足,使人们更容易感染传染病。研究发现,儿童传染病的发病概率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紧密相连,如果家长受教育程度越低,儿童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概率逐渐提升;人均每日用水量关键点是,由于注重个人卫生,使得病原体难以繁殖,从而使人们不易感染传染病。研究表明,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尤其是洗手和清洁行为,可对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生进行明显降低;失业率关键点是,由于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和生活条件相对降低,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巨大损害,以致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被用于温饱为此,与此同时减少公共卫生、教育以及医疗卫生层面的投入,终于在传染病防控的前沿造成了缺口。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传染病愈演愈烈。

研究证明,在对传染病的传播进行遏制的过程中,诸如抗生素之类的生物因素的作用越来越不突出,而在现代传染病的流行以及控制中,社会经济因素已变得更加突出。因此,人们在对传染病进行控制时,不但要对生物和环境因素进行考量,还要对疾病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全面考量。本研究存在以下几个缺点:一是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疾病分布格局相关的干扰因素上。在讨论干扰因素时,对于正负方向的干扰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无法量化,但通过对干扰因素的简单定性分析,对其作用机制很容易推导出来。其次,虽然已有研究的相关系数水平(0.297-0.367)接近疾病分布模式与干扰因素的相关系数(0.220-0.545),但后续研究可以通过进一步筛选干扰因素来提升相关系数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斯钰,罗普泉,高立冬.中国重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应对策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10):892-896.

[2]席韩旭,武轶群,张洋,等.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头孢菌素应用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9):847-850.

[3]霍爱梅,赵达生,方立群,等.华北地区主要呼吸道传染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5,8(32):153-156.

[4]马藏允,刘海,王惠卿,等.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多元变量统计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7,17(4):297-300.

[5]孙晓庆.东海沙埕港浮游植物生态学初步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7.

[6]李星明,王建立,张玉珍.传染病流行的社会因素及社会控制策略刍议[J].医学与社会,2014,1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