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沾益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植被调查及保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30
/ 2

云南沾益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植被调查及保护措施

高开锋 1 张文莉 2

( 1 沾益区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沾益 655331 2 张文莉 沾益区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沾益 655331 )


摘要:通过对云南沾益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植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西河国家湿地公园植被面积大、分布广、生物多样性丰富,包含4 个植被型、6 个植被亚型、12 个自然植被群系,植物资源多。就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封山育林和保护力度,使现有的云南松林、灌丛、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等得到有效保护向自然良性发展;分区域进行生态保护、优化和引种扩繁,合理利用土著物种培植造景,打造本地特色的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景观,保护修复生态环境。

关键词: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植被调查;保护措施

1 引言

云南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曲靖市沾益区南端,范围包括西河水库,西河水系出库后沿途经过的扯寨、上双河、下双河和保家乡等村,经沾益县城规划高铁片区与西河城市公园,止于县城中心省道101的太平桥,河段全长约10km。位于东经103°40′24"-103°48′05",北纬 25°33′52"-25°37′35",面积 1040.49hm2,属滇东喀斯特高原区和滇东高原沾益—曲靖盆地区,海拔1864-2200米之间,由中山山地、盆地、洼地等构成了一套复杂的地貌组合,土壤为红壤。年日照时数2027.4h(1955-2000年),日照率46.3%;年平均气温14.5℃,最高气温为33.2℃,最低气温为-9.2℃;西河水库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17mm,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年内分配变化较大,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6.2%,干季温暖少雨,11-4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3.8%;年均初霜日为11月19日,年均终霜日为3月11日,年平均霜期113d;年平均风速2.7m/s,3月风速最大,为3.7m/s,8月最小,只有1.9m/s。对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植植被调查,其主要目的为湿地公园植被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方法

对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要路线沿水库周边进行线路调查,根据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土壤,以及植物群落的结构等特征,采取典型选样的方式设置方形样地,深入调查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结构,据此确定保护区植被的群系或群丛等基本单位。

2.1 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类型,样地设为500m2(20m×25m);灌木林、人为干扰严重的次生林及稀树灌木草丛等类型,样地设为100m2等;草地类型,样地设为4m2;湿地类型,样地设为20m2 。

2.1.1乔木层调查,对样地中胸径大于5cm的所有乔木植株进行每木调查,记录其种名、胸径、树高、冠幅、物候、生活力等因子。

2.2.2灌木层调查,每个样地内设5个面积为5m×5m的小样方,梅花型布局,即在样地4个角和中心各设1个,记录小样方内胸径小于5cm、未记录在乔木层内的所有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的幼树和真正的灌木,记录因子包括种名、株(丛)数、高度、基径、冠幅等。

2.2.3草本层调查,每个样地内再设2m×2m的样方5个,梅花型布局,进行草本层调查,记录其内所有的草本植物,记录因子与灌木层一致。

2.2.4层间植物调查,对样地中藤本和附生维管植物种类、数量及附生高度。

2.2.5水生植物调查,对样地中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种类、数量和面积作调查记录。

2.2 样地资料整理

一种群落类型超过一个样地的,要将所调查的样地整理为样地综合表。乔木层树种按照植物群落学的方法,计算每个树种的相对株数、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等因子,再计算每个树种的重要值;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先计算其相对盖度、相对株数和相对频度,再计算其重要值。

2.2.1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相对株数+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300。其中:相对株数为样地总株数除某个树种的株数;相对显著度为样地乔木植株胸高断面积除某个树种的胸高断面积;相对频度为该群落的样地数除某个树种出现的样地数。

2.2.2灌木层、草本层物种的重要值=(相对盖度+相对频度)/300。整理灌木层的调查资料时,将胸径5cm以下的乔木幼树和真正的灌木都作为灌木层看待,统计和列表时,乔木幼树和真正的灌木加以区分,前者可以反映出群落的更新情况。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的物种,当其个体数量不多时,基本是靠逐一清点获得其株数。当有的种类的个体数量很多时,难以靠逐一清点获得株数,则主要是通过各个种的平均冠幅、盖度和样地面积进行推算。

3 调查结果

按照《云南植被》【1】和《中国植被》【2】关于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云南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植被面积大、分布广,类型较为丰富,包括4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2个自然植被群系类型。

4 植被现状概括

4.1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内分布着丰富的植被资源,包括陆生植被和湿地植被,湿地公园的植被体系多样、合理,其自然植被包括4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2个群系,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和植物资源。

4.2 西河湿地公园内当地的地带性植被云南松林,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但保存面积较大,目前受到严格的保护。

4.3 湿地植被类型丰富且良好,包括5个群落(群系)类型,即蒿+车轴草草甸、菖蒲挺水群落、芦苇+芦竹挺水群落、喜旱莲子草+笔管草挺水群落、眼子菜+浮萍群落,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

5 保护措施

5.1自然群落保护。由于各种人为影响,现有的自然植被具有一定的次生性,包括云南松林及其混交林、灌丛、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宜采取封山育林,使现有的云南松林、灌丛、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等多种自然植被不再遭受破坏,向当地地带性植被以及更加原生性的植被良性演变。

5.2 各种群系的优化。各自然植物群(系)是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丰富的生境,也是当地长期自然及气候条件的综合进化产物,不主张对自然群落进行引种等人工优化,主要加强管理和封山育林,让其进一步自然良性发展。

5.3 各个区域对应的生态优化措施。“核心区”和“缓冲区”,只能任其自然演变,禁止人为改造;“实验区”(“可利用区”)可以进行适当改造和优化。 湿地周边的陆地区域,可规划一些园林小品,种植观赏价值高、适应本区气候条件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水青树;也可以从当地观赏价值较高的物种中选择一部分,如头状四照花、火棘、杜鹃、蔷薇、牛筋条等,采种育苗或营养繁殖等途径进行扩繁造景,打造具有沾益特色的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和修复森林植被。



参考文献

【1】吴征镒、朱彦丞主编.《云南植被》.1987.[M].

【2】吴征镒、候学煜、朱彦丞主编《中国植被》..1980.[M].


作者简介:【1】高开锋(1970.9--)男,林业副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天然林资源保护及退耕还林等方面工作。

【2】张文莉(1972.--)女,林业副高级工程师,主要从资源保护、造林绿化、林业产业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