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并椎体塌陷性骨折的可行性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一期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并椎体塌陷性骨折的可行性及效果

李昱甍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骨科 422 0 00


【摘要】 目的对采用一期椎旁肌间隙人路疗法治疗胸腰椎结核合并椎体塌陷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接收的行一期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合并椎体塌陷性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12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了全程抗结核治疗,并采用一期后路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对病灶进行清除,使用螺钉对椎弓根进行内固定,在椎间行植骨融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术后Cobb角和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中均无并发症及神经症状加重现象产生。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率达85.8%,经CT和x线复查发现植骨融合状态较好,内固定较为牢固。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7.793,51.072,p<0.05),术后改善情况较为明显。术后随访发现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结核窦道等不良反应,术后无病情复发。结论一期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并椎体塌陷性骨折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较为可行。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骨折;可行性离后充分的显露术野

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期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并椎体塌陷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详情如下:

1临床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接收的行一期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合并椎体塌陷性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12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各有52例、68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43.5±12.6)岁;其中10例为T8-9结核,22例为T9-10结核,8例为T11-12结核,45例为L1~2结核,50例为L2-3结核,25例为L4-5结核。椎体或椎旁为结核性病变的主要部位,受损椎体有塌陷性骨折症状出现,且坍塌节段不超过2个。在术前对病变部位进行MRI、CT、及X线检查发现病椎存在死骨或破坏椎体的周边脓肿现象,没有形成腰大肌流注脓肿,椎体破坏节段不超过2个,患者均存在神经受压和刺激症状。

1.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严格的抗结核全程用药治疗。

手术治疗:患者采取俯卧位实施全麻,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操作。使用c臂机对病变椎体及椎弓根进行辅助透视定位.于后正中入路将皮肤和皮下筋膜切开。在棘突两侧分别做一长度为2~3cm的切口,分别沿胸椎和腰椎将胸背浅层肌和腰背筋膜切开,将深层肌暴露出来,利用食指将其钝性分离出来,并固定于相应关节突后,将椎弓根螺钉植入结核病变椎体上下,对预弯连接杆进行矫正使其呈凸畸形状。将与病椎相连的胸椎处的肋横突关节和肋骨头彻底切除,然后从椎体侧方骨膜下到病椎椎体和椎间盘位置进行剥离操作。将腰椎处的横突切除,并从椎体侧方骨膜下到病灶位置进行剥离。对死骨、病灶、椎间盘组织和肉芽、脓液及干酪样物质进行彻底清除,并使用骨刀和刮匙将硬化骨剔除直至有血液渗出创面为止。使用生理盐水对术区进行彻底的清洗,使用异烟肼对术野周围和术区进行消毒抗感染浸泡,在钛网内植入自体髂骨骨粒并压实在椎间隙进行植入操作。在C臂机辅助下确认内固定情况较为理想后将2.0g链霉素粉放入病灶区域,并将引流管植入,然后关闭切口。将术中刮除物送至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

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治疗.并行CT和x线检查。术后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术后3d开展床上四肢和腰背肌功能锻炼,术后1周行非负重下地行走,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Cobbs角、VAS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VAS评分疼痛程度总分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疼痛程度较为轻微;4-6分表示疼痛较为明显对睡眠产生影响但可以忍受;7~10分表示疼痛较为剧烈难忍,对患者的睡眠和食欲造成严重的影响。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6108e663113ea_html_81bdb614c782ccfe.gif ±s表示,行t验证。当P<0.05时表示组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术中情况

12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中出血量为348~616(376±23)mL,手术时间为3.2~4.3(3.5±0.6)h。术中均无并发症及神经症状加重现象产生。

22术后情况

120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均为结核,符合术前诊断结果。术后椎体高度矫正患者为103例,矫正率为85.8%,术后引流量为215~342(275.6±60.2)mL。经CT和x线复查发现植骨融合状态较好,内固定较为牢固。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x2=77.793,51.072,p<0.05),术后改善情况较为明显,详参表1。

表1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及Cobb角改善情况

分组

例数

VAS评分

Cobb角

术前

120

29.0±2.3

6.3±0.5

术后

120

9.5±1.5

1.5±0.9

X2


77.793

51.072

p


0.000

0.000

23随访情况

120例患者均进行为期长达13个月至24个月的随访,Cobb角末次随访值为(11.2±1.3),VAS评分末次随访值为(1.6±0.4)分。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结核窦道等不良反应,术后无病情复发。

3讨论

脊柱后路手术传统的方式切口多选择在正中位置,将椎旁肌大范围剥离后,开展肌肉松解、清除病灶、固定、减压、融合等操作,此术式会损伤腰神经后内侧细小分支,引发术后肌肉萎缩、腰痛等不良反应[1]。微创技术近年来被逐渐推广。在脊柱结核的治疗中后路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手术对脊柱周围组织的剥离程度较小,局部抗感染能力较强,逐渐被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2]。究其原因在于:由于胸腰背部椎旁肌深层分为最长肌和多裂肌,两肌均附着于小关节突和横突上,且有清晰的自然间隙存在,能够将上下关节突与横突清晰的展露,经两肌间隙人路更加容易进入目的区域,无需将肌肉切断可以更好的将多裂肌充分保留,将穿支血管避开,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也避免了不用长时间牵拉肌肉、机体损伤较小,对脊神经后支的干扰程度降低,有利于术后疼痛的降低[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中均无并发症及神经症状加重现象产生。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率达85.8%,经CT和x线复查发现植骨融合状态较好,内固定较为牢固。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7.793,51.072,p<0.05),术后改善情况较为明显。术后随访发现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结核窦道等不良反应,术后无病情复发。说明肌间隙人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患者术后康复非常有利。

综上,一期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并椎体塌陷性骨折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较为可行。

[参考文献]

  1. 张洪相,马超,李付彬,等.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000(029):14-16.

  2. 郭新辉,杨俊,范积平,等.一期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6,8(001):39-42.

  3. 张长宇.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2018,38(09):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