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中藻类处理技术之强化气浮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3

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中藻类处理技术之强化气浮法

詹向东

珠海市江河海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中采用强化气浮法处理藻类,有利于节省投入成本,提升藻类处理效率,故而需予以重视。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气浮法的特征及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必要性,并通过强化固液分离能力、优化气浮设备性能、设置抑藻工艺模块、引进红外光谱加热等要点,为气浮法的推广奠定基础。

关键词: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藻类处理技术;强化气浮法;絮凝剂


前言:在淡化海水中,海水中藻类物质的处理,是净化过程中重要内容。含藻海水的妥善处理,有利于增加淡水储备量。据统计:世界上仅有2%可用淡水,这表明针对海水进行净化具备一定的迫切性,有助于维护水资源均衡性,解决可用水源短缺问题。因此,需积极创新海水淡化中藻类处理技术,便于优化淡化效果。

一、气浮法的特征及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必要性

在海水淡化过程中,还需针对海水中富含的各种褐藻、绿藻等成分进行预处理,以此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而在藻类处理技术中,气浮法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它主要是以浮力指标差异,对藻类进行去除。结合相关实践结果,在具体应用中,经由气浮法最高能实现99%去除率,故而它具备高效特征。然而,从传统气浮法应用环节,在带来可靠的除藻保障外,也产生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采用传统气浮法去除海水中藻类物质时,易形成藻渣,且不易清理,致使积攒大量的藻渣后破坏气浮法操作条件,甚至污染水质。因此,本文提出强化气浮法,对传统技法进行改善。此外,关于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的应用,实则是从省本、污染防控视角提高膜法利用率。考虑到以往常更换反渗透法维持净化效率,促使反渗透膜更换成本加剧。此时若能采取全新的处理方式净化海水,有利于提高海水净化效率。其中需参照(表一)所示的要求完善反渗透膜预处理系统。海水淡化预处理中关于气浮法的优化与改进,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去藻效率,也是为了维护海水淡化质量,在提升水质前提下,帮助相关单位节省去藻成本。

表一 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系统最佳净化要求

指标

淤泥密度指数

水中余氯

水温

水浊度

最佳范围

<3

<0.1mg/L

5℃-45℃

<0.2NTU

表一中的淤泥密度指数(SDI值)可按照610a5e046300a_html_60e2e54d0b02eebb.gif 公式予以计算,式中Ti、Tf分别代表第一次/第二次500ml水样采集时间。

二、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中藻类处理技术的强化气浮法要点

(一)强化固液分离能力

强化气浮法是在传统气浮法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改进措施,它在实际使用中主要是通过强化固液分离能力的方式,促使含藻海水经过排泥系统、刮泥系统、溶气系统后,逐渐成为分布着均匀气泡的海水,并为藻类物质以及海水提供良好的分离环境,最终优化净化效果。

一般情况下,在藻类处理技术中的强化气浮法操作下,含藻海水将以微气泡、絮体颗粒的状态出现在固液混合体中,之后经过絮体颗粒同液体的有效分离,保证含藻海水中的藻类物质得以去除。关于微气泡的具体形成,它是含藻海水进入溶气系统后,随着物理反应的出现,导致物质形态在改变中出现零散分布情况。尤其在加压条件下,气体的不同浓度也会导致含藻海水的溶气系统条件有所改善,特别是系统中进入的空气成分,仅需0.1s即可完成溶解任务,经过溶解后,混合体中将以5μm的直径分布各种气泡。而絮体颗粒是源于含藻海水经过处理后与絮凝剂发生反应,便于上述形成的小气泡出现聚集现象,继而形成颗粒物质。考虑到絮状物未超过水的密度,造成絮状物浮于表面,这样可对其实施有效处理。在其通往过滤层后,能够直接将絮状物滤出,便于在固液分离后形成无藻海水。基于此,在强化气浮法中应增加固液分离的稳定性,改善净化率[1]

在运用强化气浮法去除海水中的藻类物质时,还应当在其固液分离阶段投放适量的絮凝剂。关于絮凝剂类型的选择,常需要通过多种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比对结果,判断在强化气浮法中具体选用哪一种絮凝剂。此处设置研究实验,将两种絮凝剂分别置于同一种实验条件下,经过观察它的粒子去除率等指标衡量其效果。例如选择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两种絮凝剂。经过相关实验结果:将两种不同絮凝剂分别置于21℃左右的海水中,将气浮法中的气泡体积控制在4600mg/L,且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浓度控制在每升1mg,硫酸铝浓度为每升10mg,分别放入同种性质的海水中,可发现两种絮凝剂中,粒子去除率相差不大,聚合氯化铝可达到99.8%,硫酸铝可达到97%,甚至99%。因此,在强化气浮法实践应用中,可从上述两种絮凝剂中选择任何一种,且均能产生显著的去藻效果。

(二)优化气浮设备性能

强化气浮法的应用还需搭配高性能气浮设备。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可在气浮设备上对其原有结构进行改造,以此满足高效去藻需求。考虑到强化气浮法下将形成多个气泡,此时需利用高压设备,对含藻海水溶气进行净化,促使至少有95%的海水实现溶气操作,也能就此杜绝大气泡,造成海水中藻类成分的净化范围减小。在设备性能优化中,还可按照它的具体功能逐步实施改善。

例如在固液分离区,可利用过滤技术,经过对滤膜精度的调整,过滤掉更多藻类物质及其它杂质。而在接触区,作为分离前用于承载待净化海水的模块,可为其设置分配槽以及分配板,保证所有物质能够实现精准分类,其中还需对其流动速度予以控制,避免流速过快,造成分类接触范围减小。只有分离后,还需对海水中大量的淤泥成分进行处理。因部分藻类物质也会藏匿于淤泥中,故而此处还可快速将淤泥中的残留藻类、藻渣进行排放,继而解决了传统气浮法的藻渣污染问题,并且还可适当节约排泥成分。在此部分若能提前去除淤泥,可减缓后续工序负担,最后将进入回收区,对净化后的淡水进行回收,使其成为储备水源进行二次利用。

在反渗透膜淡化海水项目中,关于藻类物质的处理,要想保证气浮法发挥出最大化效用,还需在强化气浮法工艺中注重设备性能的优化。一般情况下,涉及的设备包括微滤机、反渗透超滤设备以及氯化装置。其中在强化气浮法工艺中常以反渗透超滤设备为主,因气浮法多以絮凝剂作为固液分离试剂,此时还需要借用对应的设备将絮粒物质进行有效去除,与常规过滤装置比较,选用反渗透超滤设备更能展现出过滤效果。一方面,相关人员需定期对操作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出现堵塞或者运行异常问题。另一方面,需安排专职人员对设备的反渗透过滤操作步骤进行管理,一旦出现设备故障或者隐患问题,可立即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还可联合先进的远程监控系统,对整个海水淡化去藻操作流程进行全方位监管,而且还可通过系统的预警信息,及时掌握设备运行动态,避免在海水淡化中受设备性能因素的不良影响,破坏去藻处理效率。在海水淡化中实则是为了将盐分高的海水处理成生活用水,继而满足当代人用水需求。而藻类物质的存在不但会造成淡化后的海水出现臭味,而且因藻类属于大比重物质,不易通过混凝沉淀方式对其进行去除,这就导致在海水淡化池中,不及时处理藻类物质,也会增加海水淡化中设备的使用效果。据此,在改进原有的气浮法中,还需在强化气浮法中加强去藻管理,除了需要考虑去藻设备的性能外,对于淡化装置的运行效率也需做好把控工作。只有强化气浮法具备性能优良的设备保障,才能对后续去藻率以及海水淡化率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保证设备性能稳定,相关人员还需编制设备管理清单,对每一种使用中的设备进行准确记录,以免后续使用的设备类型繁多,造成设备管理员出现管理不到位问题。如根据某单位编制的仪器清单,其中包含电子天平、离心机、光照强度计、光生物反应器、接触角测量仪以及干燥箱等设备,并明确记录其型号、厂家、功能等内容,经由此种清晰化设备清单,可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加明确的优化方向。同时,还需准备好故障记录表,对于频繁出现故障的设备,需由管理者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必要时还可重新选择设备合作厂商,便于设备在去藻处理技术应用中展现出显著价值。

(三)设置抑藻工艺模块

经由强化气浮法,既能为传统气浮法指明改进方向,又能减少成本,提高净化率,但从部分海水淡化预处理项目中可发现:部分项目出现藻类复生现象,这主要源于强化气浮法处理后藻类能够得到去除,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藻类孢子,造成早高温天气里,藻类再次出现在水源中。所以,为了达到持久净化效果,还需对淡化后的海水进行抑藻操作,便于强化去藻效果。所谓的抑藻工艺模块,可设置在反渗透系统的溶气系统之后。具体可选用无水硫酸铜等灭藻剂进行去藻处理。为了彰显出强化气浮法的生态价值,还可选用生物除藻剂,以营养竞争的原理,促使藻类自行竞争互相消除。只有水源中的藻类得到有效控制,才能提高水源开发能力[2]

在抑藻工艺实践应用中,还可通过分析海水中藻类与海水的密切关联,找出可行性改进措施。藻类物质之所以能在海水中自然生存,其中较为主要的是海水能够为其提供吸附力。而随着海水淡化阶段,若能在抑藻工艺处新增预热处理,促使已经淡化后的海水再次进入升温环节,可进一步减弱海水对藻类物质的吸附力,此种吸附力的削弱将不利于藻类生长,甚至在其达到70℃情况下,藻类物质表面的水化层厚度将更小,甚至形成的吸附力转化为负值。因此,在强化气浮法的抑藻环节应用预加热步骤,也可起到协助气浮法深度去藻的作用。另外,因强化气浮法中是通过气泡上浮的方式消除藻类絮粒,故而经过二次去藻,可更加全面的处理藻类物质,防止新生藻类干扰去藻率。

(四)引进红外光谱加热

上文提到温度对于藻类具备催生作用。因此,在强化气浮法实践应用中,还可采用加热法提前对其含量进行控制。一般在加热条件下,能够促使藻类可吸收能力有所增强,此时可借助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不同温度下,藻类物质的可吸收能力,之后才能对吸收后的藻类进行去除。根据研究成果,多在90℃情况下,出现835cm红外光谱峰值。此时,相关人员可在强化气浮法中新增加热模块,并严控加热温度,最终可对藻类的蛋白质等物质进行吸收,破坏藻类结构,使其在加热中不断减少藻类含量,这对于气浮法条件下的藻类处理效率,将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需进一步规范强化气浮法每一项净化步骤。

此外,还可通过对疏水率指标的研究,判断在气浮法工艺背景下新增加热条件,是否能够增强去藻效果。在本文中专门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为强化气浮法的改进指明方向。在此次研究活动中选择二行栅藻与小球藻,将其分别置于同种温度下,然后逐步升温观察其疏水率的变化情况。其中前者在60℃以上的升温条件下,其疏水率由20.37%增至64.7%。后者并未产生强烈的变化趋势,这证明加热处理的确可对部分藻类的疏水率指标产生促进作用,有助于去藻处理过程中部分藻类物质的集中去除。考虑到高温环境下,藻类中的蛋白质成分将处于变性状态,故而经过加热能促使强化气浮法中的藻类去除率得以上升。基于此,从加热因素上针对海水进行去藻处理,既能提升藻类物质的处理效率,又能优化海水淡化预处理效果。只有海水淡化量有所提高,才能为我国民众可用水源储备量的积攒给予保障。尤其对于西北地区,因淡水资源可用量不高,若能充分借助强化气浮法对海水进行有效淡化,可改善现下用水问题。尤其随着海水西调呼声的日益高涨,对于将海水调配到西北缺水区域,然后经过咸水湖的形成,逐步增加当地的自然降雨量。此时也可将强化气浮法应用于西北调配后的咸水湖等海水淡化中,促使在海水西调过程中,西北地区也能在南水北调工程基础上,拥有更多广泛的水源利用渠道。

结论:综上所述,针对海水淡化中藻类处理技术的应用类别较为多样,而本文是以降低膜法净化成本等视角,扩大气浮法的可用范围,便于强化淡化效率。据此,应从固液分离能力、气浮设备性能、抑藻工艺模块、红外光谱加热等方面着手,促使藻类处理技术中的强化气浮法,能为海水淡化工作起到显著效用。

参考文献:

[1]张岩岗,吴礼云,何敏,等.海水淡化预处理方法比较及其特点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8(03):46-50.

[2]任香萤. 基于加热预处理的气浮法采收微藻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