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的临床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探究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的临床应用效果

叶青平 黄敏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人民医院邮编 336600




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胃肠道间质瘤和肝转移患者。5年随访,患者短期疗效分析,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和平均生存率计数以及副作用记录。结果富血肿瘤组总有效治疗率为83.33%,一年生存率为91.67%,三年生存率为58.33%,五年生存率为41.67%,平均生存时间为(30.25±2.74)个月。与血液供应不足的肿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胸闷,腹痛,呕吐,恶心和低烧(P>0.05)。结论介入治疗胃肠道肿瘤和肝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疗效,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

引言

胃肠道间质瘤包括胃癌,直肠癌和源于实质器官上皮的胃肠道间质瘤。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转移的一种选择,但由于缺乏手术切除,大多数患者无法进行手术,因此其应用受到了限制。作者对28例胃肠道肿瘤和肝转移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对提高短期和长期治愈效果非常有效。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对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入院并经胃肠内窥镜检查,病理,CT或MRI,胃肠钡餐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的胃肠道肿瘤和肝转移,选择了28例患者。知情同意书,不包括患有肝代谢紊乱和肝病的患者。在这28例患者中,男女分别为18岁和10岁;年龄(58.64±5.27)岁;16例供血不良的肿瘤,12例供血丰富的肿瘤;原发性肿瘤:胰腺癌2例,胃癌癌5例,大肠癌11例,食道癌4例,胃体癌6例;病理分类:未分化癌3例,鳞状上皮癌4例,腺癌21例。

1.2治疗

(1)介入治疗:肝血管造影(使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经皮穿刺以分析肿瘤的血液供应。如果患者只有一个结节,则应用微导管插管。迷路神经血管的血管插管和超选择性插管对于非肝动脉的肿瘤,例如肾上腺动脉,胸内动脉和diaphragm肌动脉,在输液化疗和化学栓塞术前应在供血动脉附近插管。对16例低血供肿瘤的患者进行了化学栓塞,并注射了约7.5mL栓塞剂;对12例血供高肿瘤的患者进行了栓塞。合适的剂量是缓慢注射的栓塞剂,以使碘油完全沉积在肿瘤组织中。治疗约2个月后,参照CT检查结果重复上述治疗,共进行了3次治疗。(2)化学疗法:对于未分化的癌症,请参照病理学分类选择合适的化学疗法:顺铂(70mg/m2),依托泊苷(200mg/m2)和表柔比星(50mg/m2)。;卡铂(400mg/m2)或顺铂和丝裂霉素C(10mg/m2),表柔比星治疗癌症,羟基喜树碱(12mg/m2)或腺癌钙结合丝裂霉素C和叶酸(12mg/m2)100mg),5-氟尿嘧啶(500mg/m2),表柔比星治疗。进行5年的随访,分析低血脂和高血脂供应肿瘤组的短期愈合效果,比较并记录1年,3年和5年生存率以及平均生存副作用。

1.3有效性评估

当病变完全消失时完全缓解(CR),当病变缩小超过50%时部分缓解(PR),当病变缩小小于50%或增加小于25%时达到稳定性(SD),并出现新病变;进展(PD)当病变增加超过25%或出现新病变时。总有效率=(CR病例数+PR病例数)/病例总数x100%。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的χ2和t检验分析不同组的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异(平均值+标准偏差)。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短期疗效分析

与低血供肿瘤组相比,高血供肿瘤组的总有效率高达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6,P<0.05)。

2.2长期疗效分析

血液丰富的肿瘤组的1年生存率为91.67%,3年生存率为58.33%,5年生存率为41.67%。平均生存时间为(30.25±2.74)个月。这与血液供应不良的肿瘤组进行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副作用分析

在供应不足和供应良好的肿瘤之间,胸闷,腹痛,呕吐,恶心和低烧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当胃肠道间质瘤发展时,肿瘤中的血液会聚集在门静脉中。门静脉是肝脏的功能性血管。另外,由于肝脏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并且是双重供血器官,因此血液介导的转移更有可能发生。通常认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转移的最理想方法,5年内患者的存活率约为23%至35%。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真正满足切除条件的患者比例相对较小,在这种背景下,根据引入介入治疗,并且对于无法切除的肝转移患者,其首选成为了。

肝脏是人体中唯一接受肝总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的器官。磁盘空间不仅包含从肝脏的正弦波中排出的特殊营养丰富的滤液,而且这种环境还极大地促进了转移性肿瘤的生长。肝脏具有非常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双重血液供应,使其更容易受到肿瘤的影响并形成转移灶。肝转移瘤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30%至40%,但不到15%符合手术切除的指征。即使全身化疗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中位生存期约为10个月。由于胃肠道间质瘤引起的肝转移的主要血液供应是肝动脉,因此出现了介入治疗,接受这种治疗的人数逐年增加。在治疗期间,请参考患者自身的状况,肿瘤类型和血液。从供应,血液常规和肝功能检查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进行介入治疗时,通过肝动脉注射肝脏相关的化疗药物会增加局部药物水平,这可能是全身药物水平的数百倍,而且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也比全身药物水平高几十倍。正常的肝组织,可以更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这项研究分析了介入疗法对胃肠道肿瘤肝脏转移的临床效果。介入治疗中使用的栓塞剂是Lipiodol,可以在肿瘤血管内皮上吸引电荷。肿瘤的血液供应会影响碘油的初始积累。如果肿瘤富含血液,则其具有内部血流速度和血压虹吸作用。由于缺乏肌肉细胞层和弹性纤维,因此肿瘤血管不会生长。而且,血管的直径比供血肿瘤血管的直径宽。血管正在运转。不规则的分支和许多分支会减缓血液流动并帮助碘。粘附在油脂上,很难洗掉,因此在肿瘤中保持高浓度并缓慢释放,有助于提高抗癌效果。碘油是一种细颗粒物,可被人体缓慢吸收,对微血管栓塞有效,并能抑制肿瘤组织的形成。分支循环加快了肿瘤细胞坏死的速度。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富血肿瘤组的总有效治疗率为83.33%,1年生存率为91.67%,3年生存率为58.33%,5年生存率为5年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为41.67%(30.25±2.74个月,与供血不足的肿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胸闷和腹痛的发生率也没有显着差异。两组之间的恶心,恶心和低烧(P>0.05)。

总之,介入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和肝转移,但是富含血液的肿瘤的短期和长期效果更好,并且具有临床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钟明艳.根据原发肿瘤选择性介入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3):1780-1782.

[2]姜立东.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4):119-120.

[3]闻世龙.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对比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6):225-226.

[4]陈威,张孟增,鲁北,等.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疗效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8,26(3):202-205.

[5]李金柱.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临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8,42(3):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