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生学习哲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刍议中学生学习哲学策略》

韩永正

腾冲市第六中学 云南腾冲 679114

摘要:近几年,我国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高中思想政冶教育课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中,高中思想政冶教育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也需审时度势,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理想,在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给学生许多正确的方法利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生可以准确认识社会与世界,可以具备一定水平的辩证思考能力,有利于全面认识世界。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高中政治哲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在结合自身实践不断探索比较趣味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愉悦学习。

关键词:高中政冶;哲学;教学策略

著名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的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动。”思想政治课在高中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它又很枯燥乏味,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创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维系起更加紧密的师生关系,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达到生动、互动、主动的教学效果。

  一、漫画教学法

  漫画的一个特点是趣味性,也就是滑稽、幽默。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漫画,能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用漫画印证教材内容的正确性,直观而形象,便于学生加深对教材中基本概念观点的理解,同时对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成效。

  二、故事教学法

  在我国,有许多成语典故言简意赅,有着深刻的哲理且千古流传。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用典故,使抽象的理论形象生动,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既能催人深思,给人启发,又不失为一种活的兴趣材料。

  三、悬念教学法

  余秋里说过:“人生的吸引力主要由悬念构成。”很多人喜欢看侦破小说,侦破小说最能吸引眼球的地方就是作者制造的悬疑。把悬念设置到政治课的开头,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跟着老师一步步破解悬念背后的真相,期盼着透过现象见到本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歌曲教学法

  在内容较为枯燥的政治课中,引进一股音乐的清泉,会让人耳目一新。在教学“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时,我放出了《雪中送暖》这首歌:“漫天风雪,人心惶惶,看天苍苍,大地白茫茫,淹没了多少希望,爱的力量,锐不可当,雪溶于水,血浓于水……”,之后我引出了2008年中国南方的冰冻灾害,引出了中国政府领导的抗灾行动,继而引出了问题:为什么当时全国人民能够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学生一致回答:“那是因为我们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以此为后面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提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认识,感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華道德境界,自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五、热点教学法

  在高考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时事。热点导入,就是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近期发生的重要的国内外时事作为导语,引出新课。这种做法常能够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某一角度去思考这一时事。比如改革开放40周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企业减负、环保税等,都可以成为导入一节课的素材,学生渴望具体的了解,还渴望知道老师的看法,也渴望知道社会的主流思想。

  六、情感教学法

  情感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态度与情感。师生关系密切,其乐融融,学生就会乐不知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俗话说,只有尊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促使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去感悟政治课的美。要营造这样一种气氛,第一,要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堂上民主平等,在人格上尊重学生,了解并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上课时,老师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亲切自然,走到学生中去,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第二,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如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或在学生生病时表示关怀等,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第三,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不要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七、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思想政治,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往往教法单一、课堂缺乏生机,忽视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受,再加上政治学科理论的抽象性,不少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为了改变这种不良情况,从教学方法的转变入手,有意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突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为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和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解放了老师的思维,如果我们能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设身处地的从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的爱好出发,设计出更多、更精彩的趣味教学法,那么这对学习本来枯燥无味的政治课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福音,对政治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成就。只要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着力改革政治课堂教学,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真正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只有既注重政治教学的科学性,又注重政治教学的艺术性,创设一种轻松、和谐、有趣的教学氛围,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使课堂真正变为学生快乐的天堂。

参考文献

[1]刘敏.提高高中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马立国.趣味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7,(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