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底蕴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底蕴的渗透

钱慧敏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江苏 泰州 225500

摘要:党中央提出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中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明确培养高中生人文底蕴的价值,探索培养高中生人文底蕴的路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底蕴;价值;路径

高中语文立德树人就是要培育学生以人文底蕴为核心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高中生的人文底蕴表现为自身内在的、稳定的人文智慧和人文品质,高中语文教师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应该勇于担当培育学生人文底蕴责任,重视人文底蕴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探索培养学生人文知识、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的有效路径。 

一、设计追求人文底蕴语文学习目标。语文教学与提升学生人文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目标的引领作用。有的放矢,方得始终。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需要目标引领。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就必须在学生语文学习目标明确提升人文底蕴的具体要求。人文底蕴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施教的不同对象,提出具体的不同的人文底蕴提高要求。人文底蕴提高的目标不仅要适合教学内容,自然、合理,更需要符合学生成长的实际。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的教学目标,把提高学生人文底蕴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二、抓住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人文底蕴。学生人文底蕴的形成与发展不可空谈,必须要落到实处。语文课堂是基于一定的文本教学活动,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素养元素是学生提高人文底蕴的关键。高中语文课文涉及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各种文体的作品,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元素,语文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人文底蕴。

一是课堂导入中要突出文本人文底蕴的要点。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导入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注重学生人文底蕴培养的课堂导入理所当然关注语文教学中有关学生人文底蕴发展的内容,教师如果把提升人文素养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学生课堂学习目标之中。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目标的方向引领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中有关人文底蕴的内容,自觉把提升自身人文底蕴作为语文课堂学习的目标。学生才是提升人文底蕴的主体,学生有了提高人文底蕴的主体意识,才会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提升。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时就要把提升人文底蕴的内容和要求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述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觉提升人文底蕴。

二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人文底蕴。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师生互动,课堂的走向、学生关注内容跟师生互动中教师的引导密切相关。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驾驭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文底蕴的积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导思想、引导契机、教导行为至关重要。教师在师生互动的诸多教学环节中如果能够合理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学习中的人文素养部分;如果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语文教学中教材、课堂生成等出现或者隐含的可以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发掘出来,采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有效引导学生。学生在充满人文底蕴内容的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有人文知识的学习,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就会主动关注有关人文素养的内容,进而主动学习,最终必然能提升其人文素养,形成人文底蕴。

三是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培养人文底蕴。人文底蕴的深厚是一个循序渐进、滴水石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是学生自己体验,主动参与人文素养内容的探讨,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参与过程中接触、思考、探究、感悟,最终形成人文底蕴的价值认同,从而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达到提升人文底蕴的目的。学生课堂学习中参与提高人文底蕴的活动,不是被动式的听课,更重要的是参加课堂讨论。高中语文课堂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的优势在于人文底蕴提高与课堂学习同步,探讨人文底蕴的内容本身就是语文学习,高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接触人文知识,感受人文之美,思考人文内涵,提高人文底蕴。

三、抓住拓展阅读培养学生人文底蕴。人文底蕴是深沉的,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的结合,外化为一个人豁达的心智、纯净的情感、坚毅的意志,凡是取得不一般成就的人,他们大多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语文拓展阅读是学生人文底蕴形成的必由之路,如果语文教师能深明其义,就应该用心引导学生适合自身发展拓展阅读。对于不同高中生来说,拓展阅读应该侧重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适合自己的书香文化、紧跟新时代互联网文化,用大量的拓展阅读浸润自己的思想、陶怡自己的品质、规范自己的言行,拓展阅读是落实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的关键。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读思结合才能形成人文底蕴。心里尘埃要洗,文章手法要悟,方能内心透彻无惑、找到正确道路。语文拓展阅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也离不开学生的思考,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把人文知识逐步内化为人文底蕴。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人文底蕴的拓展阅读问题,要求学生把阅读与解答结合起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把学生拓展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布置学生阅读、写作的任务,巩固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取的人文知识,在读中思,在思后写,在写中悟,在悟中逐步提升自我人文底蕴。要求学生在阅读基础上思考人文之道,收获人文知识的同时而生成的新的人文知识,提升的不仅仅只是基于课堂学习而内化的人文底蕴,还有基于原有人文底蕴而生成的新的人文底蕴。

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就是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科学的智慧,就是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品质。在高中教育没有专设人文底蕴课程,语文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最适合培养学生人文底蕴。语文教学必须肩负深厚学生人文底蕴的重任,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高素质、更有修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