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区大高差场地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1
/ 3

高层住宅区大高差场地设计分析

张笑

上海新建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大高差高层建筑场地项目设计具有越来越高的实践价值。基于此,文章结合某高层住宅大高差场地项目,从多个方面探讨项目设计方案,其中包括分析场地的地形因素、计算并调整空间布置、确定场地的入口和出口,规划园林整体住宅区以及小区设计的地下室,给设计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大高差地形;高层住宅;项目设计


引言:当前城市建设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土地资源短缺导致住宅小区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开拓出建设使用地段时,可以利用开发过程中坡地形成的土地资源,但也凸显出大高差地形住宅区域设计的重要性,在高层住宅项目规划设计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让项目建设过程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

  1. 高层住宅大高差场地规划项目概况

本文研究的案例项目为“三门峡市梁家渠佳苑”项目,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在区域布局上,该项目分为南北两个地块,北地块北至向青路,东至上官路,南至向川路;南地块北接向川路,南至上官路。整个项目的总用地面积为4428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66494.02平方米,项目中包括各种高、低层建筑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如底层商业区、社区配套设备、幼儿园等,建筑密度为24.73%。在该项目中做好大高差场地的合理设计,有助于实现场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强化住宅区建设的经济性与功能性。

  1. 高层住宅区大高差场地的设计原则

(一)需符合三门峡市地方特点、环境条件以及总体规划

作为新型的城中村改造项目,高层住宅区大高差场地的设计首先需要综合考虑三门峡市的城市性质、气候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周边的景观条件进行设计。其次需要符合三门峡市总体规划,协调周边相关地段,合理确定功能布局,综合设计。

(二)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

大高差场地的设计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养老型居住环境为总体设计目标,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设计分配各项资源,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大高差场地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

大高差场地的设计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绿脉”与居住者生活活动的融合。以条状绿地、结合林荫步行道设置的线性集中绿地为主的绿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的功效,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色活动空间融为一体。

(五)注重住区环境和建筑群体的协调

大高差场地的设计必须注重住区环境和建筑群体的协调。设计中应突出体现三门峡市地方个性风格,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在协调中求变化。另外,还要注重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确保安全便捷的交通空间

大高差场地的设计应根据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住者的出行方式进行设计,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1. 大高差地形高层住宅小区场地设计方案

面对独有的地形高差及各方实际条件,方案的主要设计策略是在原有地形基础上,进行台地跌级设计。合理选取跌级台地的标高,能够有效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降低土方填挖的建设成本。不同跌级的台地之间可布置各建筑组团, 并利用不同的高差关系能够让组团层次更加丰富,营造出空间多样化的景观环境。

高层住宅区域场地存在航空限高的限制条件。在一定高度限制下,一定高度的跌级台地能在相同日照间距的要求下,使南侧楼房设置更多的住宅层数这样能够满足业主要求用户数量。

(一)分析场地与地形条件

在场地条件方面,需要统计与场地有关的数据,包括场地高低态势、场地绝对标高、场地高度差、航空限高等,以此来计算场地的可建设高度范围。例如,该项目工程打算在城市一大高差地形出建设高层住宅小区,由工作人员来分析场地条件,由于场地南低北高,其绝对标高分别为13.5米和39.0米,经过日照计算后得到该处高层住宅可建设高度在35米至92米的区间内。在地条件方面,需要对地形进行实地考察,判断地形是否适合该项目的实施。大高差地形中,直接进行住宅小区建设是不现实的,需要动用人力物力实现前提调整,让区域内尽量保持平整[1]

由于大高差地形不适合直接铲平,为了让住宅小区建设具有经济性,可以设计的时候根据坡度等数据的不同实现阶级台地的分配,这种台阶式的设计方式更加适合大高差地形。台阶设计的高度差以一层楼的高度为宜,在通常的住宅小区建设中,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米、4米这就可以融入地形设计中,实现住宅小区建设成本的有效节约。

  1. 地形出现高差的处理方式

原有地形南北高差过大,并不利于住宅用地使用,故需对原有地形进行修整。 若对用地直接大面积平整会产生大量的土方盈余,不符合经济性设计,也不利于周边用地衔接,故此方案设计上将用地处理为跌级台地,可有效降低传统大面平整策略的土方填挖量。

根据住宅层高,将用地修整为4个等级下降的台地地形,每个台阶高差约 3-4m,使下一层台阶的住宅刚好能比上一层台阶的住宅增加一层,这可最大化合理用可建设高度。

  1. 计算建筑容量

工程项目在户型设计和总住户数量上要求在兼顾良好的使用和经济性前提下,提高住宅楼房的实际利用效率,住区内可以设置为一梯四个住户,部分设置一梯三户的住宅户型,根据场地修整后的可建设高度的范围,共需要10栋住宅楼房,层数分别为 11~30 层。

  1. 计算并调整空间布局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需要计算该区域内的楼房数量,以此为基础完成空间设计,确保留有足够的生活空间,让建设后的住宅小区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提升其实用率。例如,如果工程在一大高差地形处建设高层住宅,且该住宅小区以小户型为主,约为60~90m2,经由计算后,发现较为合理的分布是建设10栋楼房,且每栋的层数在11层至30层的区间内,以一梯四户为主,一梯三户为辅。在得到需要建设的住宅样式与数量后,就是对整体项目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由于高层类建筑很容易出现挡光等现象,这就会导致人们居住时受到影响,也会让住宅小区的建设质量大打折扣,这就需要通过计算日照间距来判断空间布局中各个楼房的最适合距离,以此完成该项目的空间布局。

横向双拼接能有充足的南北面宽满足户型通风和采光,但需对北端楼房退缩较大的日照间距;楼房纵向双拼接能节省南北面宽,并能折减南北两端楼房的日照间距。需要在方案设计上考虑各种拼接方式的特点然后对总体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处理,在地块南北两端使用横向双拼接的形式,保证了大部分户型的东南朝向,地块中部使用纵向双拼接的形式,既可满足日照间距要求,也可与周边楼房形成围合,形成具有中心空间的整体布局[2]

(三)确定场地出口与入口

住宅小区主要设有的出入口,最少有两个为宜,一个为主,一个为辅,与城市道路相通,且让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呈现出一体化的特点,加强各个小片区域之间的联系,提升场地的利用率。确定场地出口与入口之后,就可以在设计方案上看出区域设计的整体走向,以此来设计项目方案的轴线,包括主要轴线和次要轴线,

后续规划应当以轴线为标准,这样才能够让住宅小区的设计具有重心,在建设后也不会造成人们视觉观感上的难受,且让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更加清晰,呈现出良好的设计成果。

  1. 轴线生成

工程方案的整体布局以及主次入口的设置,使场地内形成大致的人流导向,从而形成轴线。地块主要轴线为南北轴线,由住宅的北面主入口延伸至东面南部次入口,地块间联系形成次要东西向轴线,主次轴线在布局的中心空间形成交点。

  1. 规划园林和整体建筑

园林规划是大高差地形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项目方案中的重要部分,住宅小区需要保有一定的绿化范围,且景观建设也会起到装饰的作用,让整体建筑风格的呈现更为明了。例如,该高层小区建筑项目主打现代风格,由于是大高差地形,在进行园林规划时以集中式和台地式为主,让其规划设计具有层次性,整体建筑立面元素应用了简洁且具有现代特色的体块组合,在周围建筑群中也不显得土木。

该项目用地周边为等级较高的城市道路,外部可利用的景观空间有限,故园林设计将注重营造集中式、台地式、内聚性的园林空间。园林基于原有的中心式空间布局进行细化,划分各组园林组团,主次轴线的交汇处设置园林中心组团,出入口和底部架空层等设置园林次要组团,并向中心组团联系和开敞。

(五)设计住宅小区地下室

在大高差地形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项目方案中,需要有效利用地下区域,关系到住宅小区地下室的设计。地下室设计已经是较为常见的规划项目,在大高差地形中,合理应用地下室设计可以大大提升区域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其建筑面积。由于地形规划应用了阶梯式,在上层台阶部分的土层较厚,这就可以将地下室设计为两层,让地下室的可应用部分扩大。地下室的形式在大高差地形方案处理上占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其关乎整个项目填挖方工程量及总体造价。

在地形处理的方案阶段时期便开展对地下室的研究探讨。业主对每户一泊的设计要求使地下室的建筑面积增加不少,布置在每栋楼房范围下的传统策略会造成场地极大的开挖范围,并且每一层的台阶覆土较厚,为结构及造价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为此,可以将方案中一层地下室修改为两层地下室,设置在最高的两层台地下,这种处理方式抬高了地下室的标高,既保证了较薄的覆土层,也缩短了通往地下室的坡道长度。两层地下室面积相互重叠能够让使开挖的投影面积有效减少,区分了有地下室和无地下室的楼房,无地下室的高层楼房可有限施工,进而加快项目进展[3]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对某工程建设项目展开实际探讨能够得出,高层住宅区大高差区域项目设计与平地住宅项目设计方式相比更注重对原有地形的利用和处理,合理利用地形高差,能够提升项目整体的合理性和时效性。在结合对实际项目的讨论,分析其施工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及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给高层建设工程提供一定帮助和启发。

参考文献:

[1]尹旭红.地形高差处理——以某住区人行出入口景观设计为例[J].上海纺织科技,2019,47(09):75.

[2]欧阳墨琳.山地住宅小区常见的一些场地高差处理方法[J].居舍,2019(07):188.

[3]伍志毅.大高差地形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项目浅析[J].低碳世界,2018(07):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