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健教处方在失眠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健教处方在失眠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刘杨 1 张彦芳 2

1酒泉市人民医院 甘肃酒泉 735000 2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健教处方在失眠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70例,根据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各35例,观察不同管理手段在患者间的应用效果。结果 患者间PANAS评分及睡眠质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此类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健教处方的管理方法,可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病情的转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认知行为;健教处方;失眠;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失眠是一种长期对自身睡眠质量不满的状态,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病种。随着失眠情况的不断加剧会使得一部分人群进入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管理活动。通过教育,人们能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1]。相关研究者认为,健教处方是在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判断后,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中做出的护理决策,科学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同时,认知心理学认为,改变认知可以改变行为。将认知行为治疗理论应用于健康教育过程中,在帮助失眠症患者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保持身心健康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基于此,笔者选取部分患者,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健教处方在失眠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70例,根据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各35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6:1且平均年龄为(44.18±3.99)岁,平均病程为(3.66±1.02)月,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性(P>0.05),此次实验得到多方认同且排除相关禁忌症患者。

1.2研究方法

科研项目:甘肃省武威市科技计划项目(ww2002061)

通信作者:张彦芳

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向患者提供与疾病相关的内容,并指导患者避免发生不良心理和疾病发展的恶性循环,患者获得自我调节措施以改善其心理健康[2]。健康教育团队必须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足够的休息时间并确保睡眠质量。研究组进行认知行为疗法与健教处方联合教育,其中包括,通过管理,教育病人逐渐减少白天的嗜睡次数延长夜晚睡觉时间。利用睡眠限制疗法缩短卧床时间,提升睡眠效率。同时控制睡眠习惯和作息习惯,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评价睡眠状况,认真填写睡眠记录卡[3]。以家庭治疗的形式,病人及其家属定期到医院学习和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的内容和措施。健康教育处方的应用应包括饮食和运动处方。患者应食用清淡,易消化,低盐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营养平衡。根据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和体育锻炼习惯,提倡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同时还要包括心理健康处方,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并根据患者的当前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修订计划,以避免增加患者的恐惧感并增强患者的信心[4]

1.3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患者间PANAS评分及睡眠质量差异,以此来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健教处方在失眠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6114ca17ebcad_html_c5e981a0f75ceed4.gif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观察患者间PANAS评分

患者PANAS评分有很大不同(P<0.05)。见表1

1观察患者PANAS评分(6114ca17ebcad_html_42602980e831e94e.gif±s

组别

n

正性情绪

负性情绪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5

53.41±8.31

89.82±8.14

70.54±3.31

22.17±3.42

对照组

35

50.25±8.18

55.94±8.33

70.54±3.02

47.51±4.92

t值


2.154

10.097

0.342

13.917

P


0.773

0.011

0.809

0.001

2.2观察患者间睡眠质量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有很大差异性(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6114ca17ebcad_html_417c9e10f3d6a8b.gif

组别

睡眠时间

睡眠障碍

入睡时间

总分

研究组(n=35)

0.67±0.12

0.71±0.31

0.62±0.27

2.00±0.70

对照组(n=35)

1.27±0.67

1.32±0.61

1.37±0.58

3.96±1.86

t值

9.271

8.257

6.075

22.357

P

0.001

0.018

0.025

0.008

  1. 讨论

叶圆圆,刘娟[5]在研究后提出,认知治疗的目的是帮助个案找出他们僵化的思维方式,提供多样化,更具逻辑性的思维方式来处理自己的经历,通过思考改变自己的情绪,进而消除自己的心情问题。焦虑或忧郁可能是失眠的原因之一,同时失眠可能引起焦虑和忧郁,更有可能是这两个因素互相作用,产生恶性循环,引起失眠长期存在。随着医学的发展,健康教育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将越来越显著。护士和病人有很多接触时间,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配合患者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妥善解决各种生活事件。相关研究者也曾提出,患者患病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基础的医学常识,同时对疾病的治疗方式不够了解,所以导致了因此导致患者病情控制不理想,心理压力剧增及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严重时可能诱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所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患者积极、客观、正确的配合疾病治疗,有助于患者的病情不继续恶化。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得知,患者间PANAS评分及睡眠质量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此类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健教处方的管理方法,可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病情的转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阳.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酒精依赖患者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8):42-44.

[2]冼海,苏彩娟,吴春艳,甘雪东,黄娟,陈桂玲.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认知行为疗法的护理干预[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05):154-157.

[3]严波,霍泳琦,刘瑾媛,徐铭,彭亚栋,林爱华,周旭毓.认知行为疗法(CBT)对乳腺癌患者失眠疗效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04):644-648.

[4]苏娅丽,王丕琳,刘均娥,赵越,杨申申.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化疗期乳腺癌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31):174-177.

[5]叶圆圆,刘娟.认知行为疗法对肿瘤患者失眠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29(08):70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