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张力     李含笑通讯作者

邯郸市口腔医院 056001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冠修复中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应用的效果,为口腔科牙体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牙体缺损冠修复患者(n=20),采取1:1比例法分为数字化印模的观察组(n=10)与传统印模的对照组(n=10)。比较2组冠修复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边缘密合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咬合恢复情况、言语及咀嚼功能评分。结果:组间取模护理操作时间、言语、咀嚼功能评分以及修复效果、边缘密合度、安全性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化印模修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印模组,更快更稳定。
【关键词】:数字化印模 传统印模修复 修复效果 安全性

牙体缺损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即牙体硬组织质地、生理解剖外形损坏,患者有牙体形态、咬合、邻接关系损坏表现,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咀嚼、言语功能,导致食物嵌塞、龋齿、口腔异味、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增加患者生活、心理、身体负担。针对牙体缺损多采用填充或冠修复方法,修复体材料、制造工艺不同等均影响牙体修复预后,这方面报道较多,而对修复体印模技术的报道较少。本文就我院牙体修复患者为例,对比不同印模术预后整体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牙体冠修复患者,时间选自2020年6月-2020年12月,总计20例。纳入标准:(1)单冠修复患者;(2)伦理委员会批准;(3)患者知情同意配合参与。排除标准:(1)患牙周疾病患者;(2)心血管疾病患者;(3)造血系统疾病患者;(4)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患者;(5)精神病史患者。进行患者分组,2组各10例。对照组:男6例,女4例;年龄20-55岁,平均(33.5±4.5)岁。观察组:男5例,女5例;年龄18-55岁,平均(34.0±5.3)岁。2组牙体修复患者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检查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咬合关系、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口腔卫生等情况,拍摄X线片检查牙根、牙周状况,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

对照组——传统印模。美国3M硅橡胶印模套装、藻酸盐印模材料,口内制取初印模,整个初印模内注射高流动性精细硅橡胶,托盘口内取终印模,调制藻酸盐印模材制取对颌印模。患者口内置体积较大托盘、凝胶状印模材料,患者出

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时指导深呼吸,取出印模后,卡瓦消毒液喷涂印模5min,超硬石膏灌制模型。转送义齿加工厂完成修复体制作。

观察组——数字化印模。使用仪器为3shape Trios(S1P-2型)口腔数字印模仪,扫描前牙体表面清洁,吹干,避免牙垢及唾液影响扫描准确性。扫描仪校准后,以执笔式握住手柄摄像头,从牙弓一端匀速移动摄像头到另一端,扫描牙体面、舌面、颊面。检查扫描图像完整无遗漏。嘱患者轻咬,保持上下颌处于最大牙尖交错位,扫描一侧上下牙弓的唇颊面,图像自动拟合对齐获得一侧上下颌咬合关系。同样方法获得另一侧上下颌咬合关系。经后处理生成患者数字化口腔模型。导出stl格式文件,发给义齿加工厂完成修复体制作。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牙体修复患者修复效果、边缘密合度(合格、不合格)、不良反应(恶心不适、异物感、疼痛等)、恢复情况、言语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总分百分制,分数、指标呈正比关系)。

1.4修复效果评价

显效——患者咀嚼、言语功能及外观复常。

有效——患者咀嚼、言语功能改善,口腔外观基本复常。

无效——患者咀嚼、言语功能基本无变化,修复体脱落[1]
1.5数据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计算牙体修复患者观察指标,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6115ee12c96eb_html_c20175e3c343ac58.gif ±s)表示,组间指标检验值分别为(x2)、(t)。P<0.05,证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计数资料比较

2组牙体修复患者修复效果、边缘密合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1。





1 牙体修复患者组间计数资料分析(n=100,%)

组别

修复效果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边缘密合度

合格 不合格

不良反应

恶心不适 异物感 疼痛 牙龈出血 发生率

观察组

8 1 1 (90%)

10(100%) 0(0%)

0 1 0 0 (10%)

对照组

7 1 2 (80%)

8(80%) 2(20%)

1 2 0 0 (30%)

x2

11.0012

18.5792

6.7540

P值

0.0001

0.0000

0.0020

2.2计量资料比较

2组牙体修复患者恢复以及言语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情况见表2。

2 牙体修复患者组间计量资料对比(6115ee12c96eb_html_37f52fb9cdd3fee5.gifn=100

组别

取模护理操作(min)

言语功能恢复(d)

咀嚼功能恢复(d)

言语功能(分)

咀嚼功能(分)

观察组

6.0±1.2

12.0±2.2

15.5±3.0

88.5±6.5

88.0±5.8

对照组

15.5±2.0

15.5±2.5

22.5±3.5

70.5±5.0

70.0±5.2

t

28.8011

7.4317

10.7375

15.5207

16.339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牙体缺损多由龋齿、外伤等病因所致,危害牙髓、牙周组织健康,严重影

响口腔健康与生活质量[1]。针对牙体损坏严重患者,一般采用修复治疗,为了确保修复效果,对修复体材料、结构、制造工艺等有要求。传统牙体印模模型采用藻酸盐等材料制作,制作工艺繁琐复杂、用时较长,制作修复体时印模与患者血液、唾液接触,增加了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此外石膏模型存在一些缺陷,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产生膨胀变形,印模或翻制过程中容易产生石膏瘤或局部缺损,模型表面易在修复体制作过程中磨损等[2]。数字化印模技术利用计算机义齿辅助设计,操作简单,实现流程简约化,避免患者因印模制作时间过长导致的感染风险。另外,能够精准高效制作,使修复体与患者牙体贴合,助于口腔功能恢复及长期稳定健康[3]。祝红伟,郑淑珍研究指出,数字化印模制作的修复体边缘密合性、邻接关系良好,均优于传统印模[4]
本文结果与闫慧鑫,呼海燕,逯宜,等人研究结果有一致性,数字组临床有效率97.78%高于传统组,边缘密合度合格率100.00%高于传统组,言语及咀嚼功能评分高于传统组、制作、恢复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5]

综上所述,数字化印模相较于传统印模技术可以缩短临床操作时间,修复体适合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远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济芬.预成纤维桩与可塑纤维桩对牙体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8):88-89.

[2] 张力,姚丽娜,袁玮等.数字印模在牙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1,22(3)193-197,221.

[3]杨艳峰,黄丽佳,张志娟,等.数字化印模在牙体修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0):54-55.

[4]祝红伟,郑淑珍.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08):766-768.

[5]闫慧鑫,呼海燕,逯宜,等.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9,48(09):1155-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