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邢奔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150088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来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各有45例的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而联合组采用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的具体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丙二醛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美沙拉嗪用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治愈率显著提高,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关键词】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英文简称为UC,主要是因为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肠道疾病,在治疗后容易反复发作,因此临床治愈率较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复杂,炎症细胞因子在患者疾病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UC的常用治疗药物有美沙拉嗓,并且在此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能提高治疗的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很好的治疗安全性[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07月收治的UC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为联合组(n=45)和对照组(n=45)。联合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1.8±4.9)岁;病程4~6个月,平均病程(10.2±1.0)个月。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1.9±4.7)岁;病程4~6.2个月,平均病程(10.1±0.9)个月。联合组和对照组的UC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美沙拉嗪肠溶片进行治疗,1次1克,一天4次。联合组:在美沙拉嗪肠溶片基础上联合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1次2粒,1天3次。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治疗两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患者在入院时和治疗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毫升进行离心,然后检测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丙二醛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1.3疗效评价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痊愈:患者症状消失,肠镜检查显示患者黏膜正常;有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进行肠镜检查提示有轻微炎症或者形成假息肉;无效:患者症状和病理结果无变化[3-4]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以x2检验法进行疗效评价,单位取率(%),以t检验法对文中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单位取(611e1f52c7b82_html_39efcb1599c52d93.gif ),(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联合组治愈的有29例,有效的有14例,无效的有2例,治疗总疗效为95.55%;对照组患者治愈的有21例,有效的有11例,无效的有13例,治疗总疗效为71.11%。两组患者治疗总疗效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2.2联合组和对照组UC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联合组出现恶心的有1例,皮疹1例总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恶心2例,纳差有2例,总发生率为8.88%。两组UC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

2.3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三项指标分析

在治疗前,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丙二醛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但在治疗后两组这三项指标值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1 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丙二醛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对比情况(611e1f52c7b82_html_39efcb1599c52d93.gif

组别


联合组

对照组

t

p

C反应蛋白(mg/L)

丙二醛(nmol/ml)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U/ml)

治疗前

12.37±1.22

12.46±1.37

0.329

0.742

治疗后

6.12±0.71

8.75±0.94

14.976

0.000

治疗前

8.63±0.77

8.84±0.93

1.166

0.246

治疗后

6.19±0.54

7.34±0.60

9.556

0.000

治疗前

1.16±0.09

1.17±0.05

0.651

0.516

治疗后

1.37±0.07

1.53±0.11

8.231

0.000


3、讨论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治疗比较困难。现今对于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氧自由基导致脂质过氧化物反应参与到患者进展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高低水平可以反映出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当出现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时,患者的结肠黏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抗氧化性水平明显下降,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丙二醛是机体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C反应蛋白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和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进展有密切联系[4-5]。文中,联合组采用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UC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用于UC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友多,陈华.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3):326-328.

[2] 张学风,牛晓峰.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20(22):638-638.

[3] 金瑞放,陈仁聘,陈超等.锡类散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9(22):5196-5197,5202.

[4] 杨晓燕,董帜,罗宴吉等.多层螺旋CT肠道造影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09(10):760-763.

[5] 吴健,王新月,孙慧怡等.13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与肠黏膜象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24):44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