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地下管线保护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0
/ 2

市政公用工程地下管线保护策略

丘秀兰

身份证号: 45080219861225**** ,广西省 530000

摘要:地下管线保护工作对于城市建设工作整体开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首先进行市政工程中的管线保护方法的研究,进而进一步讨论牵引管道的整体施工以及设计理念,希望可以为相关的研究者以及施工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地下管线;保护策略

1 市政公用工程地下管线损坏原因分析

对于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中地下管线保护工作的落实,其为了提升最终工作实效性,必然需要切实围绕着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探究,把握好基本管控方向和举措,其中较为常见的地下管线损坏原因如下:

(1)规划设计不合理。在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中,其对于地下管线产生明显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规划设计方案不合理,相关市政公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没有能够较为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干扰因素,对于地下管线的布局不了解,或者是设计规划中没有考虑到该方面的保护和控制,最终必然也就极有可能会导致地下管线受损明显。

(2)地下管线自身原因。对于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造成的地下管线受损问题,其往往还和地下管线自身存在直接联系,因为地下管线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受到了较为明显的侵蚀影响,自身的稳定性不足,强度和承载能力也受到了较大干扰,如此也就容易随着周围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建设造成受损缺陷出现,影响也是极为突出的。

(3)施工不规范带来的破坏。在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建设过程中,其同样也有可能会对于地下管线造成直接影响,因为施工操作不规范,没有能够严格控制施工操作的精确度,如此也就必然极有可能导致地下管线受损。比如在各类挖掘机械设备的应用中,其就很容易表现出明显的地下管线损坏影响,由此形成的威胁较为常见,和具体施工操作人员同样也存在着较为直接的联系。

(4)保护工作执行不彻底。一般在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都会对于周围地下管线制定相应保护规划,而如果相应保护方案制定不完善,或者是具体执行不彻底,必然也就无法发挥出较为理想的全面防护效果,在一些关键区域容易形成较为明显的损坏和不良干扰,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复杂密集的地下管线连接区域,其保护难度比较大,形成的威胁必然也就极为明显,应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

2 市政工程中地下管线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施工管理存在漏洞

地下管线施工中,需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对风险进行控制,以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前的地下管线工程管理中,存在一些管理问题,在管网的运营中,由于施工中的变更内容和实际情况不符,导致管网的管理中缺少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管理的落实不到位,导致管理中较多环节存在漏洞,难以为工程的建设提供有效保障。一些管网工作中的管线在长期使用下没有经过检查和维修,管道中存在损坏或者锈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管道的使用安全和质量。

2.2 地下管线施工中原有地下管网资料不齐全

在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中大多数施工单位都会事先在工程施工之前对施工区域中的地下管线资料进行调查,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会从当地的市政档案馆或是城市建筑设计院中进行调查。但是往往在对地下管线调查过程中,或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从而导致地下管线的资料保存不完整,例如地方城市市政档案馆或是市政施工区域内的业主方对地下管网的施工资料保存不完善;城市设计院虽然保存了施工区域的地下管线施工资料,但是却没有地下管线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设计图纸;各个地下管线的相关产权单位并没有完整的记录市政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网走向和管线的埋深距离;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扩建和重修,这样便会导致在后期的施工中地下管线附近的城市建筑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相应施工单位并没有将建筑物的改造变化整合成相应的档案资料交由城市档案馆或是相关的产权单位进行保管,这样就会导致原先地下管线施工过程中所保留的存档资料与现阶段施工中的实际现场情况不符合。

2.3 地下管线自身质量问题

目前,因为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管理和质量要求方面的不严格,导致在市政公用工程的管线出现了质量方面的问题,没有达到相应的建设工作的标准。一方面因为建设资金方面的限制,城市工程建设工程量大、需要的资金量大,为了节约工程开支,在预算上进行控制,有可能直接导致管线采购的质量受到影响。这些质量并不过关的管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缺乏稳定性,容易出现破损。另一方面,在地下管线运输的过程中,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裸露的运输工作,管线的撞击、暴晒都会出现管线的损耗和破损情况。因此,为了提高管线使用的质量,要防止已经受损的质量不合格的管线进入到施工中。

3 市政公用工程地下管线保护策略

3.1 合理规划管线施工,严格控制质量影响因素

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是开展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指导。为此,在施工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首先应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具体的调查,了解地下设施的布局情况,做好施工管理安排;其次,在规划管线保护工程中。应确保地下管线规划设计的长期性,能够立足城市的建设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管线布局、线路选择等,满足城市建设的整体需求;第三,应保证设计规划的落实,保证方案的可执行性。在实际施工管理阶段,承建单位应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落实设计规划,--旦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应对方案进行多方审核后,进行调整,加强审批管理:第四,承建单位应加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安全施工培训,通过施工准备阶段的短期培训,让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市政工程的建设规划,为工程的高效推进打好基础。

3.2 规范施工操作行为

对于具体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为了减少具体施工中对于地下管线形成的明显威胁和干扰,还需要切实围绕着具体操作行为进行重点规范,确保其能够形成理想的标准化效果,这不仅仅是提升自身施工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样也能够较好实现对于地下管线的有效保护。基于此,必然需要首先加强对于具体施I人员的培训和审查,确保各个施I人员均能够具备理想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学握相关技术手段,降低自身操作中出现的失误偏差:此外,还需要切实围绕着各类机械设备的应用进行审查,确保这些机械设备的操作精确度较为理想,能够形成较强规范性,避免其直接影响地下管线。

3.3 提高设计水平,加强施工管理,完善施工措施

市政道路和公路存在很大的差异,不仅要使地上车辆的顺畅通行得到保障,还应该使地下管线的顺畅通行得到保障。只有地下管线建设完成后可以确保整个项目全部都完成,甚至可以说地下管线网络项目是市政道路项目的重心与重点。在作业过程中要求有关的监理机构将自己的职责落实到位,不能仅仅重视审批工作,忽略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壁如,在进行雨污分流施工时,应该运用切实有效的措施,避免出现假分流的问题,雨水和处理达标的工业废水排入到雨水管线或河道中,并且在污水管线中排入生活污水,之后进入至污水处理体系之内。管理机构要求开展严格的合格准入指标,不符合标准的污水严禁排入到体系当中。要求改善防灾应急体系,未雨绸缪。作业时还要求考虑配置管道,落实实时的检测管理体系。劈如,配置天然气等管线的泄露普报体系,一旦管线中的压力发生转变或检测到有气体泄漏,能借助监控体制马上找到泄漏点的具体位置,利用群众力量,有序地进行紧急疏通,还应该调追专业技术人员,展开抢修工作,避免出现险情。还要求提升地面渗漏的总面积,以此来降低城市管线的排水压力。因为很多城市的地面硬化比例非常高,包含人行道在内的都是使用花岗石等不渗水的材质,虽然美观,但其自身的渗水比例可以说是为0。因此就需要推广应用透水混凝土材质来进行有关的作业设计规划工作,透水砖应该进行细沙连砂石的铺设施工,进而使人行道渗水比重得到优化。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建设,切实做好对于周围地下管线的有效保护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围绕着当前比较常见的各类隐患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采取合理的规避措施和保护策略进行处理,降低地下管线损坏几率。

参考文献

[1]李岳韦.探究市政施工过程中的地下管线保护措施[J].江西建材,2019(21):107,112.

[2]王旭.论地下管线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的保护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8(11):2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