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腹腔镜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探究腹腔镜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邹明红

衡南县人民医院 湖南 衡阳 421200

【摘要】目的:研究腹股沟疝采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和腹腔镜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的疗效。方法:择取2018年-2019年1月我院腹股沟疝90例作对照研究,随机抽取45例作对照组,采用Lichtenstein治疗,其余45例作观察组,采用TAPP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手术指标等情况,探讨TAPP与Lichtenstein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3.30±1.32)d、持续疼痛时间(23.56±9.65)h、下床活动时间(13.52±3.51)h、手术时间(47.63±5.76)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0.00%、尿潴留0.00%、术后血肿2.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感异常6.67%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临床针对腹股沟疝应用TAPP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整体疗效优于Lichtenstein,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疗效

腹股沟疝临床俗称为“疝气”指人体大腿与下腹壁的三角区发生缺损,而人体腹腔内相关脏器经缺损部位向体表突出,从而造成的包块。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健康生活,目前,临床针对腹股沟疝有手术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案,但是保守疗效不佳,疾病易复发,因而,手术方案是治疗腹股沟疝主要手段,本文择取我院2018年-2019年1月腹股沟疝90例作对照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案的疗效,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择取2018年-2019年1月我院腹股沟疝90例作对照研究,90例均经查体、临床症状以及B超等检查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伴有精神病史,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性不全,伴有手术禁忌征的患者。对照组45例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26-68岁(57.62±5.21)岁;体重25-82kg(64.32±7.52)kg;观察组45例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5-68岁(58.01±5.77)岁;体重26-81kg(65.21±7.68)kg;对比两组年龄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可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首先行硬外麻醉,为充分暴露疝囊,于腹股沟管前臂作一长度为50mm的切口,游离疝囊并提其子宫圆韧带以及精索,切断疝囊口,作高位结扎;以缺损区域情况为依据,作补片裁剪,将裁剪好的补片置于精索后方,与腹股沟韧带、耻骨膜等组织紧密缝合固定;腹部切口逐层缝合,术后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1]

1.2.2观察组

取头低较高卧位,给予全身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脐部上方作一长度为10mm的纵切口,经切口穿刺Troca(10mm)连接气腹管,创建气腹(CO2气压:12-14mmHg);于直视下,分别在患侧腹、对侧腹直肌外缘平脐、脐部平行水平下2cm穿刺Troca(5mm),于疝位置上2cm,作腹膜切开操作(弧形从内往外,弧长6-8cm),分出Bogros与Relzius间隙,腹壁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充分暴腹壁下耻骨结节、血管等组织;最大程度游离疝囊(对于比较大的疝囊,由于游离相对难度较高,因而,可性离断疝囊操作),放置3Dmax(Bard)补片,耻骨梳韧带及腹直等组织与补片之间,应用医用胶带固定;缝合切口、关闭腹膜[2]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住院、持续疼痛、下床活动及手术的时间;记录两组并发症,判断安全性。

1.4统计学方法

SPSS24.0完成分析,计量资料表达为(6125b5e12f150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为%,x2检验,p<0.05,则表示研究结果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各项手术时间所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6125b5e12f150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组别

住院时间(d)

持续疼痛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手术时间(min)

观察组(n=45)

3.30±1.32

23.56±9.65

13.52±3.51

47.63±5.76

对照组(n=45)

6.52±1.76

49.78±15.20

29.65±5.13

79.65±5.12

t

9.8184

9.7692

17.4076

27.8717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安全性对比

观察组复发率、尿潴留、术后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感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2。

2:两组安全性对比[n(%)]

组别

复发

尿潴留

神经感异常

术后血肿

观察组(n=45)

0(0.00)

0(0.00)

3(6.67)

1(2.22)

对照组(n=45)

3(6.67)

3(6.67)

5(11.11)

7(15.56)

X2

6.9001

6.9001

1.2169

10.9853

p

0.0086

0.0086

0.2699

0.0009

3讨论

腹股沟疝临床发病与腹内压增高、腹壁肌肉强度降低等因素有关,老年人腹部相对薄弱,且肌肉萎缩,为形成疝提供了有利条件,再加上老年人容易出现便秘、哮喘、排尿困难等现象,可致腹压增高,为形成疝提供助力,因而,腹股沟疝常见于老年群体,且多发于男性群体。Lichtenstein术式可弥补传统缝合术的不足[3],经人工补片,加强人体腹股沟管后壁,临床复发率也比较低,疗效较好,但是,由于Lichtenstein是一种开腹治疗方案,因此,创伤性较高,不利于术后恢复,因此,临床应用依从性较低。近年,随着我国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疾病救治中,本文中TAPP由于具有微创性的特点,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因而,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过程较快,除此之外,因术者可经腹腔镜直视,清晰、仔细的了解腹股沟疝区域,所有修补过程非常精细[4]。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的发生。观察组复发率、尿潴留及术后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TAPP整体疗效优于Lichtenstein,可作为临床治疗腹股沟疝首选方案之一。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腹股沟疝采用TAPP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持续疼痛等手术指标时间,能减轻患者治疗疼痛及家庭负担,促进患者康复过程,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宋巍巍,李伟,陈壮浩, 等.TAPP与Lichtenstein两种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8,33(4):253-256.

[2]亢卓,尚锋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3):82-83.

[3]张永江.腹腔镜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0):54-55.

[4]王刚,乔祖俊,乔超峰.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8):2765-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