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中采用多样性护理方式的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糖尿病护理中采用多样性护理方式的价值观察

刘海娇

株洲市三医院精神科男三区 湖南株洲 412003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在糖尿病护理中采用多样性护理方式的临床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10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多样性护理方式。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分别为(6.4±1.7)mmol/L和(7.9±1.6)mmol/L远低于对照组的(9.1±1.1)mmol/L和(10.4±1.8)mmol/L,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4.12%远高于对照组的76.47%,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样性护理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较为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多样性护理方式;临床价值

糖尿病是我国临床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多饮、消瘦以及疲乏无力等,同时也很容易引起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现象,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针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通过对照性实验观察研究了在糖尿病护理中采用多样性护理方式的临床方法和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10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51)和对照组(n=51)。实验组中有男性37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47-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3.1)岁;病程在1-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2±2.3)年。对照组中有男性38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45-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3.2)岁;病程在1-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1±2.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无药物禁忌症;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③患者对实验内容完全知情且自愿签署实验意见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恶性肿瘤或其他器官性疾病的患者;②有精神病史或存在沟通障碍和意识障碍的患者;③临床资料不齐全的患者。

    1.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多样性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在长时间治疗过程中往往很容易出现绝望、烦躁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着重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详细介绍糖尿病的有关疾病知识,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解答患者困惑,帮助患者建立长期的治疗信心。②用药指导。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并鼓励患者家属进行监督,向患者讲解服药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掌握血糖检测仪的使用方法,严密观察自身血糖水平变化。③饮食护理。叮嘱患者戒烟戒酒,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有益营养元素的摄入量,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油腻食物。④运动护理。鼓励患者根据病情变化进行散步、跑步、太极、羽毛球等运动锻炼,叮嘱患者将运动时段安排在餐后1小时并控制在30分钟以内,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年龄较大的患者则应在家属陪同下进行运动。

    1. 观察指标

①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患者例数*100%。

    1.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4.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格式表述并通过X2值检验,计量资料采用6125b632a0305_html_95287e3ca8f8faf0.gif ±s格式表述并通过t值检验,若数据的组间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比较高且比较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对比(n,6125b632a0305_html_95287e3ca8f8faf0.gif ±s)

分组

空腹血糖水平(mmol/L)

餐后2h血糖水平(mmol/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n=51)

11.2±1.3

6.4±1.7

16.4±1.9

7.9±1.6

对照组(n=51)

11.5±1.1

9.1±1.1

16.5±1.6

10.4±1.8

t值

2.341

9.862

2.186

10.285

P值

>0.05

<0.05

>0.05

<0.05


    1.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中对各项治疗措施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的总例数远多于对照组,依从性也明显更高,数据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n,%)

分组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实验组(n=51)

29

19

3

94.12

对照组(n=51)

19

20

12

76.47

X2

-

-

-

13.925

P值

-

-

-

<0.05


  1.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且病程较长的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糖尿病的明确治愈方法,因此护理的有效性就显得更为关键[2]。传统的常规护理一般是以疾病和医嘱为中心来开展护理工作,无法完全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取得一定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其护理价值则比较不足;而多样性护理则是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重点就在于“多样”二字,强调从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多个维度为患者提供细致的护理服务[3]。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多样性护理通过从心理、用药、饮食和运动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不仅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使患者始终坚持规范服药,也可以引导患者改正不良行为,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大大减少患者的疾病风险因素,使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复并控制在正常范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多样性护理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更加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保障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专家的研究也是一致的[5]

综上所述,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马玉霞, 何立方, 王冬梅,等.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应用效果观察[J]. 四川中医, 2018,16(42):195-196.

[2]蔡淑兰, 王荣菊, 于明忠, et al.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28(44):147-148.

[3]孟晶晶, 王平, 杜振玲,等. 以联络护士为主导的工作模式在提高医院糖尿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13):1575-1576.

[4]张建霞, 孙义婷, 董春艳,等. 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对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1):1535-1536.

[5]张红. 多样性护理对长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影响研究[J]. 河北医药, 2017, 39(10):1597-1600.